原標題:恒大稱2.6億美元擔保無法履約,監管層發聲力挺房企合理融資 來源:第一財經

第一財經消息,靴子落地。12月3日晚間,中國恒大(03333.HK)宣佈,無法履行2.6億美元債務擔保義務。

晚間,廣東省人民政府約談恒大實控人許家印。同時,廣東省人民政府同意向恒大地產集團有限公司派出工作組,督促推進企業風險處置工作,督促切實加強內控管理,維護正常經營。

隨後,央行對於廣東省向恒大派出工作組表示支持,並稱“短期個別房企出現風險,不會影響中長期市場的正常融資功能。”央行表示,近期境內房地產銷售、購地、融資等行爲已逐步迴歸常態,一些中資房企開始回購境外債券,部分投資人也開始買入中資房企美元債券。

“這是市場經濟中的個案現象。我們相信境內外監管部門會依法公平公正地處理相關事宜。”銀保監會新聞發言人晚間對此表示,恒大集團全部債務中金融債務佔比約三分之一,結構比較分散,其金融投資數額很小。因此,這不會對我國銀行業保險業的正常運行造成任何負面影響。該發言人還表示,中國金融的市場化、法治化和國際化改革開放取向不會有任何改變。

針對恒大風險事件對資本市場的影響,證監會有關負責人晚間表示,目前A股市場運行總體平穩,交易所債券市場違約率保持在1%左右的較低水平,涉房上市公司、債券發行人經營財務指標總體健康,恒大集團風險事件對資本市場穩定運行的外溢影響可控。

積極爭取境外重組

中國恒大晚間公告稱,公司收到要求公司履行一項金額爲2.6億美元擔保義務的通知,“在本集團未能履行擔保或其他財務責任的情況下,可能導致債權人要求債務加速到期”。

同時,恒大還表示,自2021年9月份以來,集團積極與財務顧問和法律顧問評估公司的資本架構及流動性情況,探索所有可行方案,並與境外債權人保持持續溝通。

“鑑於目前的流動性情況,集團不確定是否擁有充足資金繼續履行財務責任。集團會統籌考慮其整體財務狀況,尊重全體利益相關方,秉承公平性、法制化原則,將積極與境外債權人溝通,爲所有利益相關方制定可行的境外重組方案。 ”恒大稱。

央行晚間表示,恒大集團出現風險主要源於自身經營不善、盲目擴張。境外美元債市場是高度市場化的,投資人較爲成熟、甄別能力較強,對於相關問題的處理也有清晰的法律規定和程序。

“中國始終堅持營造公平的市場環境,穩妥有序推進中國金融市場的雙向開放。有關部門將繼續保持與境外市場相關監管部門的溝通,敦促境外發債企業及其股東,嚴格遵守市場紀律和規則,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妥善處理好自身的債務問題,積極履行法定償債義務。”央行表示,對於企業匯出資金償付及回購境外債券的,有關部門將在現行政策框架下提供支持和便利。

“實際上,自從恒大出問題以來,市場上一直在等待恒大違約的具體時點。四季度以來,許家印通過變賣個人資產,多次在最後時點償還美元債,延遲了違約時點。但過去幾個月,隨着恒大銷售陷入極大困境,依靠高週轉回籠資金償還貸款的路徹底被堵死,個人變賣資產只能延緩違約時點,但違約是早晚的事。”華興資本集團首席經濟學家李宗光對第一財經表示,因此這次履約失敗可以說是一次“靴子落地”。

在他看來,對高風險房企的個案風險處置是有利於行業的長遠健康發展的。

他表示,“高槓杆-高週轉”下,房地產行業債務水平普遍不低,但近年來,有關部門落實房地產長效機制,通過“三條紅線”和“貸款集中度管理”等政策,限制房地產企業無序加槓桿。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我國房地產行業總體保持健康發展,財務穩健性出現向好趨勢。

另有業內人士表示,近年來,有關部門全面落實房地產長效機制,穩妥實施房地產企業金融審慎管理制度,房地產的合理融資需求得到積極滿足,我國房地產行業總體保持健康發展,財務穩健性出現向好趨勢。恒大集團經營管理不善、盲目多元化擴張,最終導致風險爆發,屬於個別現象。

國泰君安分析師董琦此前曾發報告提出,恒大事件大背景是2020年以來房地產調控帶來的房企融資渠道收窄,融資規模持續下降,疊加企業銷售回款減少,流動性缺口較大。但是,從企業經營戰略、經營能力以及債務結構和存量來看,恒大此次危機有其自身根源。

經營戰略方面,首先,多元化的問題。多元化的業務沒有給恒大帶來健康的現金流,大部分業務都處於虧損狀態。其次,擴張過於激進。

實際上,由於業務激進擴張,截至目前,恒大負債約2萬億。

經營能力方面,週轉速度的問題,高負債率和高週轉天數造成巨大的現金流和負債壓力。其次,去化能力的問題,促銷效果持續下降,常規銷售能力無法應對自身的高庫存難題。

債務結構和存量方面,恒大集團“三道紅線”全部“踩線”,財務風險很高、償債壓力很大,且面臨巨大的現金流壓力。

自恒大事件爆發以來,業內對上述問題十分關注,而對於恒大可能出現的境內外債務違約也一直有所預期。

在李宗光看來,除多元化擴張造成問題之外,恒大突破底線加槓桿也是其爆發風險的一個重要原因。

“雖然’高槓杆-高週轉’是目前房地產開發的主流模式,但恒大槓桿程度之高,加槓桿手法之多,還是令人瞠目結舌。儘管表內貸款不高,但通過信託等表外貸款、上下游供應商欠款、恒大財富高息產品攬儲等手段,將槓桿做到了極致。”李宗光說,近年來,恒大轉向造車,通過舉債數百億元大肆買買買,造車是極度燒錢的遊戲,這或許也成爲了壓垮恒大的最後一根稻草。

監管層支持房企合理融資

恒大事件爆發之後,業內對房地產行業整體融資有一定憂慮。不過,根據監管層最新表態,房地產合理發債融資仍將得到支持。

央行晚間表示,短期個別房企出現風險,不會影響中長期市場的正常融資功能。近期,境內房地產銷售、購地、融資等行爲已逐步迴歸常態,一些中資房企開始回購境外債券,部分投資人也開始買入中資房企美元債券。

證監會也表示,恒大集團事件屬於個案風險。當前我國房地產行業總體保持健康發展,大多數房地產企業堅守主業、經營穩健。下一步,證監會將繼續保持市場融資功能的有效發揮,支持房地產企業合理正常融資,促進資本市場和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第一財經從接近監管人士處獲悉,證監會還支持優質房地產企業發行債券,資金可用於出險企業項目的兼併收購,近期,已有大型優質企業啓動相關債券發行工作。同時,將積極發展住房租賃資產證券化業務,探索推動不動產投資信託基金(REITS)支持保障性住房等租賃住房行業健康發展,促進房地產行業發展轉型。

同時,金融市場也將繼續爲房地產提供融資渠道,積極滿足房地產合理融資需求,促進房地產和金融形成良性循環。

實際上,早在10月20日,劉鶴副總理就曾在2021年金融街論壇年會上表示,“目前房地產市場出現了個別問題,但風險總體可控,合理的資金需求正在得到滿足,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的整體態勢不會改變”。

而今年10月以來,房地產風險整體也呈現出下降趨勢。有機構首席地產分析師對第一財經表示,可以看到,近期一些房企在採取自救措施,而且除債務硬約束的企業外,10月份以來房企整體債務風險是在減小的,包括陽光城中國奧園等都在做債務重組或延展。

“能重組就是好事,說明債權人是同意解決問題的。”該分析師說。

李宗光也觀察到,恒大事件出現後,市場上出現了一些非理性的聲音,認爲國家要拋棄房地產行業了,民營開發商要逐步被清理出去,被國資替代。

“實際上,恒大的問題更多地是個體性問題,過度冒險失敗後,應按市場經濟原則承擔損失,付出代價。但這並不意味着對民營地產商的否定,只要穩健經營、聚焦主業,是不應過度擔心的。所謂國資趁火打劫,趁機低價取代民營資本,更是不可能的。”他分析稱,實際上,國有開發企業受到“三條紅線”限制,很難做大資產負債表。對於大部分國資而言,問題開發商更多是燙手山芋,而非優質資產。

在他看來,對於房地產行業不應完全否定,或把它和實體經濟對立起來,絕對化地看待問題。“房地產過去幾十年的發展,使我國人均居住面積達到40平方米,居住條件和居住環境有了質的飛躍。”他說,而且,行業上下游幾十個行業,大部分也都是實體經濟。

銀保監會晚間還表示,將在落實房地產金融審慎管理的前提下,指導銀行保險機構做好對房地產和建築業的金融服務。

“現階段,要根據各地不同情況,重點滿足首套房、改善性住房按揭需求,合理發放房地產開發貸款、併購貸款,加大保障性租賃住房支持力度,促進房地產行業和市場平穩健康發展。”銀保監會稱。

原標題:恒大2.6億美元擔保無法履約,一行兩會表態:房地產企業合理發債融資不受影響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