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69名留學生性侵1名女中學生”,爲何激怒韓國?

笪志剛:國際化進程中的韓國,既要維持法律的神聖不可侵犯,也需要堅持法制框架下的非情緒化表達。

針對近日發生的一起由69名外國留學生對1名韓國女中學生進行百餘次性侵的惡性案件,儘管韓國檢方已經立案嚴查,韓國警方也對涉嫌性犯罪(受害者爲未成年人)的69名留學生實施限制離境及進一步調查,但韓國一些民衆怒氣未平,瀰漫網絡的義憤填膺似乎正在將事件的影響推向更高層級和更大範圍。

“恢復去勢刑罰”“公開施暴者個人信息”,前者是韓國最大在野黨國民力量國會議員洪準杓的主張,要求“物理閹割”外國性侵犯,後者則爲韓國總統府青瓦臺官網出現的韓國民衆請願內容,而且僅一天就有超過1.5萬人對此表示支持。

毋庸諱言,在韓國留學或生活就必須遵守所在國的法律,不管是偷盜事件,還是涉嫌性犯罪,要相信韓國司法機構會做出符合定性的量刑裁決。至於洪準杓議員“物理閹割”要求,乃至民衆要求公開施暴者個人信息的憤怒情緒,都在發出拷問,作爲法治國家的韓國該如何對待外國留學生的各種犯罪?作爲發達經濟體的韓國民衆該如何審視這種未來或許還可能出現的犯罪,而不是僅僅憑情緒化去激活“以惡治惡”的情緒化表達?

該事件也凸顯韓國社會對待外國留學生,尤其是來自亞洲欠發達國家留學生,需要秉持怎樣心態的思考。換言之,在法律裁量和民族情緒的天平上,在嚴格執法維護國民安全與處理外交關係的拿捏上,韓國社會該如何展現更良性的應對?

首先,韓國一些民衆和大量網民對此事件的憤怒情緒是有來由的。去年,韓國曾爆出涉及羣體性侵害的“N號房事件”, 超300萬人請願,呼籲總統文在寅親自下令徹查此事件,引發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而以揭露侵犯未成年人爲主題的電影《素媛》、《熔爐》也在韓國國內引發轟動效應。這樣的氛圍都讓越來越多韓國人對性侵犯未成年人的犯罪行爲零容忍。

其次,也需要看到國際化迅猛發展帶來留學生犯罪可能增多的事實。近年,依靠外向型立國的韓國國際化快速發展,並於2021年躋身發達經濟體。作爲衡量國際化的指標之一,韓國的外國留學生也不斷增加。截至2020年,韓國外國留學生約爲15萬多,其中來自中國、東盟及南亞等亞洲國家佔比近70%,西方國家佔比很小。留學費用相對較低、優質的教育水平、韓流文化影響力日升等等因素,讓赴韓留學吸引力持續增長。

與此同時,也帶來留學生犯罪的不斷攀升。從電信詐騙到非法換錢,從暴行罪到嫖娼罪,有些屬於留學生不熟悉韓國法律“誤撞”,有些則屬於明知故犯。此次事件告訴韓國,留學生犯罪常態化是接納國必須面對的現實,關鍵在於如何疏堵結合、標本兼治。

再次,此次被鎖定爲犯罪嫌疑人的69名留學生,多數來自尼泊爾及孟加拉國。韓國保守派國會議員提出的“物理閹割”等主張,看似在維持某種公平正義,實則有打着法律的旗號迎合民粹主義之嫌。韓國某些保守派人士向來對美歐比較親近,視落後國家則低人一等。試問,假如這些涉嫌犯罪的留學生是美國人或歐洲人,那些韓國政客還會要求“物理閹割”嗎?對留學生犯罪應堅持以法律爲準繩,而不是以揣度國家的強弱爲尺度。

因此,國際化進程中的韓國,既要維持法律的神聖不可侵犯,也需要堅持法制框架下的非情緒化表達。(作者是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東北亞研究所所長、研究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