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省司法廳原廳長被查牽出驚天文物大案:兄弟倆藏品超洛陽博物館

2021年12月2日,河南省洛陽市公安局發佈通告,公開徵集宋彥彬、宋彥海、宋彥慶、宋彥洪四兄弟違法犯罪線索。此前一天,宋氏四兄弟之一的宋彥海,被洛陽市紀委調查(時任洛陽市公安局二級高級警長)。而之前的7月14日,河南省司法廳原廳長王文海被省紀委立案調查。這意味着擱置十幾年的“12·10”洛陽驚天文物大案終於開始重啓偵查。

上游新聞記者梳理了這起大案從立案到偵破到不了了之的全過程,數度驚歎於其中的重重內幕和驚心動魄,也感嘆於原專案組成員十多年不屈不撓的申訴和曝光,結合媒體公開報道和上游新聞記者獲得的專案組成員的申訴材料,我們分三篇文章來解析這一重見天日的奇案。

【一】兩兄弟藏品超過洛陽博物館

要點提示:這是一個掌控了洛陽盜墓地下市場和文物倒賣市場的涉黑集團,宋氏四兄弟“兩紅兩黑”,宋老大和宋老三負責文物盜掘和倒賣,宋老二和宋老四在洛陽市警方任職,有負責疏通關係和提供保護的嫌疑。該團伙經過十餘年的經營,獲取暴利無數,並用金錢在河南政界、警界織就了一張強大神祕的關係網。

地下文物“掌眼人”的舉報信

2002年年末,公安部接到一封舉報信,署名是“一名愛國的文物愛好者”,該信由海外寄出。

這封信寫了什麼?

2018年6月22日,上游新聞記者牛泰對這個案子曾經做過調查,這封信的內容令人震驚。

舉報者自稱是一名文物愛好者,經常替人鑑定文物,在文物圈裏有一些名氣。他和廣州的展某是多年的朋友,展某長期從事一種不正當的文物生意。舉報人是展某經手漢、魏、唐等文物的“掌眼人”。

2001年春天,展某從洛陽買回一批文物,請其去鑑定,他看到了兩匹85公分高的五彩加藍釉馬、兩匹90公分高的三彩駱駝、兩頭唐三彩獅子、一個三彩雞頭壺等一批文物。他一眼就認出這些是正宗的唐代文物,價值不菲。他後來聽說展某以1200萬元的價格賣到了澳門。

2002年11月,展某又將其帶到洛陽老城附近的一棟堪稱“精品文物世界”的民宅,內有漢唐文物200多件,一匹1.2米高的三彩馬堪稱是國寶。他研究收藏了一輩子文物也沒親眼見過如此精品,如果賣出去價值至少在5000萬元以上。

展某告訴他,文物是洛陽的宋氏兄弟存放的。此次洛陽之行,他還在金水灣大酒店裏與宋老大(宋彥彬)和宋老三(宋彥慶)、洛陽市公安局刑警支隊緝私隊隊長曲某(曲金華,已被立案調查——編者),一起喫了飯;他還去參觀了洛陽市文物博物館,但他發現宋家兄弟所私藏的文物數量和品位,遠超博物館。

回到家後,他良心不安,如果不徹查此事,國家將蒙受巨大損失。舉報信的末尾,還附上了展某和宋家兄弟的電話。

在有關媒體後來的採訪中發現,這個發明了洛陽鏟的地方盜墓現象十分猖獗,時任洛陽市第二文物隊隊長朱亮說:“如今的邙山古墓羣,已經是十墓九空,甚至是九九空。”

觸目驚心的調查結果

時任公安部副部長白景富在舉報信上批示:“由河南省公安廳直接組織專門力量,精心設計指揮、儘快一網打盡。”公安部刑偵局召集河南、廣東兩省公安廳負責人召開會議,要求破獲這條洛陽通往廣東的文物盜掘倒賣通道。

該案件由洛陽市公安局具體負責偵破,“1210”專案組隨之成立,本案也成爲公安部督辦案件。時任洛陽市公安局局長張太學和副局長兼刑偵支隊支隊長李小選組織精幹警力偵辦此案。

根據專案組民警後來向各級部門遞交的申述材料顯示,通過祕密偵查發現,宋氏兄弟共四人,老大宋彥彬和老三宋彥慶,從1990開始從事盜挖、倒賣、走私文物犯罪活動;老二宋彥海,時任洛陽市孟津縣公安局政委、後任局長;老四宋彥洪,在洛陽市公安局刑偵支隊工作,其岳父是洛陽市主管組織工作的市委副書記。

時任洛陽市孟津縣公安局政委、後任局長的老二宋彥海

經專案組進一步偵查證實,宋氏兄弟在洛陽市公安局刑警支隊緝私隊隊長曲金華的扶持下,其勢力日漸強盛,已成集團化管理。該團伙主要成員按照古墓葬的區域分佈每人都有自己的勢力範圍,手下僱傭打手和當地的盜墓人員,對古墓進行瘋狂盜挖,盜挖出來的文物全部交宋氏兄弟,他們在洛陽和廣州各設有專門倉庫保存文物,然後由宋氏兄弟聯繫廣東、港澳等地區的文物販子進行交易。如有意外,緝私隊隊長曲金華則以宋氏兄弟是他的線人爲名進行保護。

在新京報2004年的調查報道中,記者曾當面採訪了曲金華,他辯解說,在他擔任緝私大隊長時,曾在整個洛陽文物黑市發展多個線人,由此才能掌握諸多線索進行破案。

當時專案組向上級的彙報材料顯示,專案組調查發現,在洛陽,農民在自家地裏挖出的文物也要低價賣給宋氏兄弟,否則要麼遭到毆打,要麼由曲金華出面收繳、罰款。而廣東來洛陽收購文物的販子只要是從宋氏兄弟手裏買文物就會十分安全,否則曲金華就會抓人罰款,收繳文物。有一次,宋氏兄弟的馬仔陳賓到一農民家裏收購文物,因價格發生激烈爭執,陳賓隨手拿起五連發獵槍把那名二十多歲的農民打死在家中。2000年,宋氏兄弟的手下買了一對梅瓶和一個瓷碗,發覺是假文物後,帶人持鐵棍、尖刀將賣主帶到賓館將其腿打斷;2001年,宋氏兄弟的手下發生內訌,有人被搶打死,宋老三趕到現場善後。

該團伙經過十餘年的經營,已獲取暴利數千萬元,並用金錢在河南政界、警界織就了一張強大神祕的關係網。宋氏兄弟在洛陽開歌廳、桑拿、酒店、搞礦山、辦古玩城,整日一幫打手陪伴左右十分威風,他們有時去港澳地區做文物交易,曲金華都會全程陪同,還將宋氏兄弟介紹給港澳警方的同行。宋氏兄弟經常在公開場合自稱爲洛陽黑道老大,在洛陽沒有他們辦不成的事情,做人十分高調。

大量的證據專案組已收集在案,其中部分案子後來被法院審判定罪。

接下來,就該抓人了。

【二】絕密抓捕中的詭異電話

要點提示:一次絕密的抓捕,卻因爲行動前一個從公安局打出去的神祕電話,導致主要嫌疑人逃脫。儘管鎖定了報信嫌疑人,卻無法採取任何行動。同時,一名紀委系統的副廳級官員也被牽涉入此案。

走漏風聲的絕密抓捕

2003年1月13日晚的大抓捕,本來是一次絕密行動。

行動之前,全洛陽市只有書記、市長、公安局長等不超過5個人知道。行動指揮機構特意設在市郊邙山一個部隊招待所。“行動之前才通知各縣分局一、二把手開會,人到齊了還不知道要開啥會。”一位原專案成員在接受媒體記者採訪時說,直到當晚正式行動的時候,各人才領到自己的任務,“要抓的是哪一位,人現在哪個地方,都給大家說得清清楚楚。”

然而,行動進行到翌日凌晨,抓捕信息陸續反饋回來後,洛陽市公安局局長張太學黯然回家,這次行動抓到該團伙成員20多人,收繳各類文物200多件,但主要嫌疑人宋氏兄弟逃脫。

“後來調查得知,佈置抓捕行動時,有一個電話從公安局打了出去,像電視劇《人民的名義》裏的那個電話。”2018年的採訪中,刑偵支隊長李小選對上游新聞記者說。

在申述材料中,這個電話直指洛陽市公安局刑警支隊緝私隊隊長曲金華,認爲是他通風報信。但對曲金華的調查卻無法進行下去,因爲此時他正借調省紀委第五監察室,拒不接受審查,和專案組玩起了躲貓貓。同時,宋家老二和老四也被調查,是否有通風報信的情況,一個月後調查無果。

半個月後,宋家老三宋彥慶被抓捕歸案,而老大宋彥彬一直潛逃無蹤。

在接受媒體記者採訪時,宋彥海和宋彥洪自稱對於宋家老大和老三涉嫌盜掘和倒賣文物的情況毫不知情。“如果之前知道三哥倒賣文物,肯定會予以制止,如果他不聽,我們肯定就翻臉了。”宋彥洪說。

專案組核心成員介紹,截至2004年初,“12·10”專案組共抓獲嫌疑人91名,掌握該團伙各類刑事犯罪案件164起,涉及文物達1116多件,有14人被判刑。宋彥慶被判五年半,罰金10萬元。

據上游新聞記者2018年採訪到的情況,宣判後僅過了兩個月,宋彥慶就保外就醫。老大宋彥彬一直外逃至2016年才向警方投案自首,但不久後就出來了,多人在礦場和KTV裏見過他。

廳級幹部捲入此案

除了曲金華,這起案子還牽出另一個人。

專案組的調查顯示,該案主犯與時任河南省紀委一名副廳級幹部王某過從甚密。

根據專案組的舉報材料顯示,2004年3月,關在看守所一年之久的文物案另一名主犯蔡武堂爲了立功,突然告訴看管民警,他有重大事情要舉報,只向市公安局局長張太學舉報。張太學帶着另一名民警去見了蔡,蔡武堂說要舉報河南省紀委的王某,王某所在部門主管洛陽、三門峽等豫西地區。蔡武堂的舉報內容涉及王某的諸多方面,重點舉報了1998年的交通事故“頂包案”。七年後(2011年),專案組成員張建嶽等三人對王某進行實名舉報,才揭示了這一“頂包案”的內幕:1998年6月22日夜11時50分左右,王某酒後駕駛省紀委辦案暫扣的奧迪轎車途經鄭州市經五路與緯一路交叉路口,闖紅燈將騎兩輪摩托正常行駛的鄭州市市民史英光撞倒,撞人後轎車繼續前行,後撞到旁邊的一棵大樹才停下。史英光左小腿當場被撞成兩截。事發后王某下車在現場短暫停留,並與人手機通話,然後離開現場。……在文物販子蔡武堂的幫助之下,王某找來了當時剛剛刑滿釋放不久的洛陽籍商人高和平,當晚,幾人經過商議,由高出面爲王某頂包。“專案組派人對蔡武堂的舉報進行了調查。但後來紀委調查時,蔡武堂和高和平突然翻供,這導致對王某的處理未能及時作出。”曾擔任“12·10”專案組成員的一位警察回憶。

2011年,南方都市報記者調查此事時與時任河南省司法廳廳長的王某通了電話,通完電話後不久,該記者的手機莫名被充了3000元話費。而鄭州交警一大隊一位負責人表示,這起交通案當年的卷宗在多年的機構改革過程中,已經滅失。

2021年7月,河南省紀委通報:河南省司法廳原廳長王文海涉嫌嚴重違紀違法,接受調查。文物案偵辦期間,他擔任河南省紀委第五紀檢監察室主任(副廳級)。

然而,這起案件到這裏遠遠沒有結束。

【三】消失的專案組

要點提示:文物案偵辦過程中,專案組突遭襲擊,多名專案組成員被“雙規”,核心成員全部被調離警界,專案組事實上解散。該案從2004年起擱置,沒人敢接手,直到現在都未能結案。據專案組的舉報材料稱,該案遭到時任河南省紀委第五紀檢監察室主任王文海(副廳級)的插手,爲“12·10”專案主要嫌犯充當保護傘。

專案組平地起風波

儘管洛陽文物案的偵辦遇到各種意外,但洛陽市公安局局長張太學還是頑強地推進下去。

直到風波突起。

這是電視劇裏纔會出現的場景:專案組成員全部“出問題”了。

2004年3月前後,河南省紀委突查洛陽市公安局刑警支隊“小金庫”。受“小金庫”問題影響,2004年5月前後,直接管理賬目的工作人員,如會計、出納受到相應處罰、處分。支隊祕書科科長尤益民調出支隊,進入巡警支隊任職副大隊長。文物案主辦偵查員張建嶽被“雙規”,後來調出市局,調任分局副局長。6月,洛陽市公安局局長張太學突然接到調令,調任河南省人防辦副主任(副廳級)。同年年底,洛陽市公安局副局長、刑警支隊支隊長李小選調出公安系統,進入市委政法委,任副縣級調研員。

由於尤益民當時負責文物案的全部案卷和材料,張建嶽此前任支隊大案大隊隊長,時任文物案的主辦偵查員,李小選任刑警支隊支隊長,張太學是專案組總指揮,這些人都屬於專案組的骨幹力量,他們的突然被處理,自然使得專案組“不撤自銷”。

弔詭的是,張建嶽當時被“雙規”,他趁工作人員看守不緊,偷偷逃了出來,去北京上訪。上訪回來後,卻在單位正常上班,而他“雙規”後出逃的事,卻無人追查,最後不了了之。

“查‘小金庫’是幌子,他們的真實目的就是整人,阻止我們繼續查案!”2011年3月21日,張建嶽激動地向《瞭望東方週刊》表示。這一年,他和洛陽市公安局原副局長李小選、民警尤益民實名舉報河南省司法廳廳長王文海,舉報其充當文物案主要嫌犯的保護傘。遺憾的是,直到前幾年去世,張建嶽都未能看到本案重啓的一天。

(張建嶽給河南省領導寫的反映材料)

上游新聞記者拿到的專案組民警申訴材料敘述:(“小金庫”案)由省紀委第五紀檢監察室掛帥,洛陽市紀委配合工作,專案組先後有四名同志被雙規審查,其餘的同志有的被長期叫去配合調查不準回家,有的被停職檢查,一些辦案車輛被扣,多數同志的辦公室被突然強行搜查,存有專案大部分材料的筆記本電腦也要收繳,唯一一名專案內勤尤益民同志因拒絕交筆記本電腦而遭到處分調離。很多專案人員被反覆叫去談話,他們甚至公開訓斥“12·10”專案人員:“你們爲什麼要抓曲金華,誰讓你們抓曲金華?我們搞死你們幾個科處級小官就像踩死幾隻螞蟻一樣。”幾年來他們精心策劃了一起又一起“違紀門”事件,致使多名專案骨幹受到處分。而每一次、每一名專案骨幹受到紀委查處前,曲金華和宋彥海(宋家老二)總要在一定場合散佈:“某某某快出事了,紀委很快就要查他。”而他倆的預報每次都有省、市兩級紀委的查處得到驗證。……在此情況下,包括省廳領導在內的專案領導和民警都產生了嚴重的畏懼心理,感受到了極大的壓力,偵查工作被迫停止,李小選和多名專案骨幹進京到公安部上訪,彙報專案民警遭遇到的迫害,在刑偵局領導的多次協調下,在公安部和河南省委領導的關心和幫助下,李小選等同志纔敢從北京回洛陽上班。

至此,“12·10”專案事實上被擱置了。申訴材料敘述說,專案的卷宗,洛陽的民警誰都不願保管,並找出種種理由推託,說這是部督案件,案卷應該由省廳保管,可省廳也不願沾手此事,最後,經市局領導和省廳領導多次協商,市局出資80萬元,纔將卷宗交到省廳刑偵總隊保管。

該案作爲公安部部督大案,一直到現在都未結案。

小金庫是歷史遺留問題

那麼“小金庫”問題到底是什麼問題?

紀委調查顯示,1994年至2004年的10年間,洛陽市公安局刑偵支隊共存有總額約1600多萬元的賬外資金。

“這是一個體制遺留問題。當時管理不嚴,全國很多公安局都是這樣做的。這些錢經過隊裏的會計,都用於辦案了。”李小選介紹,當時刑偵支隊每年需要經費250萬,但財政撥款每年只有40萬元左右。經爭取,市局給予支隊“返還罰沒款40%’的政策,同時,支隊和菸草局、電業局聯合成立辦案中隊,每年由兩部門各提供50萬元的辦案經費;和交警部門開展防盜搶業務,每年收入90萬元。歷年累加,達到了1600多萬。

關於“小金庫”問題,記者拿到一份來自專案人員一方的說明情況材料,材料說:“實事求是地講,刑偵支隊在財務管理上存在一些問題。……以上經費的來源和用途是經市領導協調,市公安局領導同意,刑偵支隊黨委集體研究,並建立了嚴格的管理制度,每年都經審計部門、財務部門審計。”

當年,專案組核心成員有10餘人受“小金庫”問題影響,均被調離刑偵支隊。而紀委對“小金庫”問題的處理,也僅限於隨後展開的一輪人事調整。

“多年來,沒有看到案件繼續查辦下去。曾經鎖定的個別疑犯,卻堂而皇之走在大街上。”一名原專案組人員告訴記者,偶爾看見這些人,心裏不是滋味,“覺得自己很冤”。

這似乎是一場你死我活的鬥爭。不過,專案組人員也慶幸當初的“小金庫”屬於歷史遺留的普遍問題,“如果個人被查出問題,恐怕早就被送進監獄去了。”

事實上,自專案組解散以來,部分專案組成員就無數次向有關紀檢、公安部門喊冤,10多年寄出近2000封舉報信,一是要求文物案能夠徹查到底,二是對於已經審問出來的官員違紀違法線索要查個結果,給個說法。

“12·10”文物案從2004年開始,先後有新京報、南方都市報、華商報、瞭望東方週刊、上游新聞等全國性媒體實地調查報道,人民網、新華網等轉發報道,報道前後延續了17年,輿論影響不可謂不大,該案卻離奇地始終處於擱置狀態。

直到日前王文海和宋彥海相繼落馬後,該案才重新啓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