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焦點訪談):12月3日下午,作爲中老友誼標誌性工程,中老鐵路正式開通運營。這條長一千多公里的鋼鐵巨龍,從雲南昆明出發,開山鋪隧,凌空架橋,一路向南穿越磨盤山、哀牢山、無量山,跨過元江、阿墨江、把邊江、瀾滄江,經過友誼隧道進入老撾,最終抵達老撾首都萬象,老撾一步跨入動車時代。這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後,首條以中方爲主投資建設、全線採用中國技術標準、使用中國設備並與中國鐵路網直接聯通的國際鐵路。它的開通,承載着老撾“陸鎖國變陸聯國”的國家戰略夢想,也承載着中老兩國人民對於未來的期許。

  12月3日下午,兩輛列車分別從雲南昆明站和老撾萬象站緩緩駛出。這標誌着連接中國雲南昆明和老撾首都萬象的中老鐵路正式開通。

焦點訪談丨中老鐵路:連心路 發展路

  無論是昆明發出的“復興號”,還是萬象發出的“瀾滄號”,都體現了兩國的傳統文化元素。“復興號”,外觀爲傳統綠色,被形象地稱作“綠巨人”。乘務員的制服以兩國花卉爲靈感設計,既展現了沿線生物資源的多樣性,又寓意友誼之花繽紛開放。

焦點訪談丨中老鐵路:連心路 發展路

  從老撾萬象發出的列車“瀾滄號”,是我國基於復興號動車組技術平臺爲老撾量身打造的。外觀採用老撾的國旗色“紅、藍、白”三色塗裝,並融入老撾國花佔芭花形態元素。這趟列車的發出,標誌着老撾進入了動車時代。

  老撾是東南亞唯一的內陸國家,過去只有一條3.5公里的鐵路連接泰國邊境,變“陸鎖國”爲“陸聯國”是老撾強烈的願望。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後,2016年12月,中老鐵路全線開工。鐵路全長1035公里,由崑玉、玉磨、磨萬鐵路組成,北起雲南昆明,經玉溪、普洱、景洪到磨憨口岸,再經老撾境內的磨丁、孟賽、琅勃拉邦、萬榮,最後抵達老撾首都萬象。全線採用中國技術標準、使用中國設備。

焦點訪談丨中老鐵路:連心路 發展路

  中老鐵路建設歷時五年,跨越三山四水,一路走過高山峽谷、地質活躍帶、熱帶雨林,經歷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建設過程異常艱辛。

  2017年12月22日建設雲南玉溪市境內的新平隧道時,突發大型湧突事件,短短几分鐘,泥沙傾瀉而出。

  2019年5月3日發生一次湧突,在工作人員查看受損情況的時候,湧突再次發生,很快就將一臺挖掘機掩埋。幸虧撤離及時,沒有造成人員傷亡。

  新平隧道全長14.8公里,要穿越7條號稱“鬼門關”的斷裂破碎帶,地質多爲富水粉細砂地層,砂比芝麻糊還細,要在這裏打隧道,如同在“水豆腐”中打洞。在4年的施工過程中,這裏先後發生突泥涌水31次,溜坍418次。

焦點訪談丨中老鐵路:連心路 發展路

  如何才能把這些泥沙撐住?面對挑戰,建設者們沒有退縮。經過反覆試驗,他們創新了一整套施工方法,用銑挖機前面小心開路,長臂混凝土機馬上噴塗兩旁固定山壁,全自動臺車隨即跟上做拱頂支撐,也就是挖到哪裏,支撐跟到哪裏。這種完全自主創新的工程技術獲得了多項國家級專利。

  逢山開路、遇水搭橋,五年時間,建設者們相繼挖通了168座隧道,架起了301座橋樑。

  雲南元江縣境內紅河谷,是中老鐵路必經的一條天塹。要在這裏建橋,一個橋墩將高達154米,相當於54層樓的高度,這將刷新同類橋的世界紀錄。然而,破紀錄很難。橋墩自重就將超過12萬噸,而兩側的河谷地區地質結構破碎,完全不足以支撐橋墩和橋體重量。如果強行建造橋樑,很可能出現垮塌的危險。

  中鐵二院土建一院副總工程師劉偉說:“邀請了3位中國工程院院士,進行了兩次研討會,最終確定了工程造價最低,後期養護工作量最小的大跨度連續鋼桁梁方案。”

  方案創造性地提出,用兩個鋼筋混凝土空心墩代替原有一個實心橋墩,中間通過“X”型鋼進行連接,在確保承重安全的同時減輕了橋墩自重。方案可行,但當地持續35度以上的高溫、七八級甚至更高級別的大風,長達5個月的雨季,都影響着以毫米來計算的大橋建設。

  中鐵四局玉磨鐵路一分部總工程師許小龍說:“墩身154米高,精度要求誤差在兩毫米範圍之內,通過建立數字模型,墩身在各個氣溫、溫度和風力影響下進行了一個受力分析,通過過程中信息化的監控,保證施工過程中進行全方位控制。”

  創新的方案,科技的運用和不畏艱難的精神,讓施工順利推進。

焦點訪談丨中老鐵路:連心路 發展路

  2020年7月1日,隨着最後一片橋面板落入預定位置,建設了四年的元江雙線特大橋順利合龍。它不僅創造了世界同類橋第一高橋墩,還刷新了同類橋樑主跨的世界紀錄。

  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攻克技術難題的同時,生態環保問題也成爲中老鐵路工程建設關注的重點。從昆明到萬象,沿途經過的地方森林覆蓋率均超過80%,涵蓋了野生亞洲象的主要棲息地。

焦點訪談丨中老鐵路:連心路 發展路

  野象谷站,中老鐵路線上唯一一個以動物名稱命名的車站,位於西雙版納的勐養鎮,與亞洲象自然保護區相望。

  如何將穿站而過的鐵路建設對亞洲象的影響降到最低?從設計到施工,建設者們頗費苦心。

  最終,鐵路線設計避開了亞洲象活動的主要區域。建設過程中,路改橋共16座,路改隧道8處,通過架橋或鋪設隧道,原來從地面穿過的鐵路線變爲從橋面或隧道中穿過,保障了沿線亞洲象的活動區域不受侵佔。同時,鐵路沿線還增設了亞洲象防護欄與聲屏障。

  除了呵護野生動物,鐵路建設中也儘可能減少對植被的破壞,鐵路沿線通過種植樹木來增加綠化面積。

  列車行至國境將進入一條跨國隧道,名爲友誼隧道,全長9.59公里,歷時四年修建而成。老撾小夥子文米2018年來到這裏工作,跟着中國師傅學習技術。友誼隧道的貫通,見證了他的飛速成長。

焦點訪談丨中老鐵路:連心路 發展路

  友誼隧道建設期間,和文米一樣的老撾籍員工有30多名,從事後勤、運輸、施工等工作。而在中老鐵路全線建設期間,有4300多名老撾籍員工先後參與其中,見證了中老人民之間的深厚友誼。如今鐵路建成,也將給老撾提供更多的就業,帶來更多機遇、帶動老撾經濟走上發展的快車道。

  中老鐵路的開通,不僅方便沿線地區羣衆及遊客的出行,還將帶來更快、更便宜的跨境物流。這些天,在中國境內,諮詢中老跨境物流運輸業務的客戶絡繹不絕,中老鐵路首周列車集裝箱預約滿倉,已經“一箱難求”,而相關地區的產業佈局藍圖也徐徐展開。

  一通全通,中老鐵路猶如奔湧的“大動脈”,正爲沿線各地注入新的發展動能。

  兩年前,習近平主席在給老撾中老友好農冰村小學孩子們的回信中寫道,加強中老民生領域合作,促進中老在“一帶一路”框架下的合作是構建中老命運共同體的重要內容。中老加強合作,讓更多惠民項目落地,可使我們生活更幸福。如今,中老鐵路的開通,祝福即將成爲現實。中老鐵路不僅將爲加快建成中老經濟走廊、構建中老命運共同體提供有力支撐,作爲泛亞鐵路的重要骨幹,中老鐵路還將對中國—東盟自貿區、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共建“一帶一路”,帶來積極影響。

原標題:焦點訪談丨中老鐵路:連心路 發展路

值班主任:顏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