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共榮的羣衆文化活動遍地開花、獨具特色的區域文化品牌走出亦城、以創新文化賦能的科文融合產業蓬勃發展……29年來,北京經開區的文化事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引進來到走出去,從錦上添花到熠熠生輝,讓亦城人的精神生活愈加豐富多彩的同時,也在以高質量的文化發展助推亦城的全面騰飛。

△北京經開區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第一次會員代表大會與會人員合影。

2021年12月4日,29歲的北京經開區迎來了又一次的里程碑——北京經開區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正式成立。文聯的成立,意味着北京經開區的文藝工作者、文藝愛好者們,有了堅實的組織基礎。“我們有家了!”他們由衷地說道。

△北京經開區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第一次會員代表大會人員合影。

北京經開區文聯也將攜手下屬的五個文藝家協會,挖掘、書寫、記錄北京經開區的文化符號,並一同譜寫亦莊新城文化建設發展的新篇章。

△北京經開區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第一次會員代表大會與會人員進行創作。

29年的發展歷程

藝術家們創作的源泉

爲更好地激發區內文藝事業的活力,團結凝聚更多文藝工作者、愛好者創作出優秀的文藝作品,北京經開區文聯籌備組邀請多位知名藝術家、文藝創作者加入北京經開區各藝術家協會。

北京經開區音樂家協會副主席孫義勇是業界著名的詞作家,曾榮獲中國原創歌曲獎十大金曲獎等多項全國大獎。加入北京經開區音協,對孫義勇來說更像是“回家了”。“此前就一直給北京經開區的文化傳媒企業擔任藝術顧問,和北京經開區之間有很深的緣分。對北京經開區的文化發展情況,尤其是音樂領域的發展,有很多的瞭解。比如北京經開區的合唱就是一張響亮的名牌,在全國都有一定的影響力。”孫義勇說道。

加入北京經開區音協後,孫義勇也從北京經開區的“老朋友”變成了肩負責任的“建設者”。孫義勇說,北京經開區29年的發展歷程給了他非常多的靈感,這片土地上發生過的故事、孕育過的人、傳遞出的精神都讓他迫不及待想融入音樂作品中去。北京經開區音協成立的前夜,孫義勇一氣呵成地爲亦城寫下了一首新歌《給亦莊畫張像》。孫義勇在這首歌的開頭是這樣寫的:“目光所及看見欣欣向榮景象,都說莊裏就是人間天堂。雨洗塵土,雪融冰霜,風吹過往,歲月記得從前曾經有過的荒涼。”幾天後,孫義勇一鼓作氣又創作了一首《亦城之戀》,歌詞裏寫道:“走過來過到過你身邊,往昔的小鎮今日的樂園,年復一年的變化倒映河面,不知不覺就長大了星移斗轉。”

孫義勇說,目前已經着手第三首歌的創作。他想將這三部曲獻給北京經開區30歲的生日,同時也希望自己創作出的作品也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激發更多亦城的文藝工作者加入創作之中,爲北京經開區帶來更多原創的優質作品,在明年北京經開區建設30週年的重要日子裏,一起唱響亦城。

以藝術作品凝聚力量

共建亦城美好家園

和孫義勇的經歷相似,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學院特聘教授李天旭與北京經開區也有着多年的不解之緣。“北京經開區這些年的文化活動精彩紛呈,我曾作爲嘉賓多次受邀參加區內的文藝演出、文化藝術節等活動,對北京經開區的文化品牌、文化名片印象很深。”說起亦莊學院、科技館之城、大都東南科技藝術節等文化品牌,李天旭如數家珍。

不久前,李天旭加入了北京經開區美協,並擔任副主席。新的身份賦予了新的使命,李天旭看待北京經開區的文化品牌也有了新的角度和思路。“各個藝術家協會相繼成立,也是爲區域文化事業注入了藝術家資源和力量,作爲美協的一員,我也會全力以赴地爲北京經開區文化品牌的塑造出力添彩。”

△北京經開區美協成立。資料圖

李天旭擅長中國傳統繪畫尤其是寫意花鳥畫,他對北京經開區優美和諧的自然生態環境讚不絕口。“經過一代代的努力,這裏早已是一座人與自然和諧相融的綠色之城。城市裏的公園綠意盎然、鳥語花香,這些美好的景象都是美術工作者的創作源泉。”李天旭說,美協成立後,一方面將積極把美術藝術帶進社區、園區、校區,幫助北京經開區的企業職工和社區居民學習、享受美術藝術,另一方面,更要積極描繪亦城人在北京經開區工作、生活的美好景象,通過美術作品去描繪、展現亦城人的精氣神,讓更多人愛上亦城,共建亦城這個美好家園。

文藝家們將把亦城故事

傳遞到更多人的心中

作家協會、音樂家協會、書法家協會、文創家協會、美術家協會……北京經開區相繼成立的藝術家協會,已經吸納了近200名會員。這些文藝工作者、愛好者的精神家園地,可謂是羣星璀璨,集聚了一批市級以上協會會員和有專業職稱的文藝工作者。他們有的和北京經開區早已結緣,有的雖是初見卻也一見如故。

北京經開區書法家協會主席劉楣洪受邀加入北京經開區書協後,瞭解到北京經開區29年的發展歷程,深受震撼。“北京經開區的建設是從無到有的,如今區內匯聚了3萬多家企業,更有94家世界五百強企業在這裏投資、建設各類項目,這樣的發展步伐、發展成果都非常令人振奮。而最讓我感動的還是其中建設者的奮鬥故事,可以說是這片區域獨特的歷史印記。”正因如此,劉楣洪在書協成立後,與協會主席團成員多次召開會議,討論接下來的工作方案。“一方面是爲亦城百姓引入高水平的書法文化資源,策劃書法展、篆刻展等,組織書法講座、書法培訓,也會結合傳統節日等時間節點,將書法作品送入社區、企業之中。另一方面也希望能發揮書法這一文化載體作用,將北京經開區作協、音協等創作的原創詩句、歌詞等作品通過書法展示出來。

劉楣洪表示,隨着北京經開區文聯的成立,區內的文化人更有凝聚力,文化創作更有向心力,相信在文聯的帶領下,各文藝家協會將各展所長。“以往亦城人可能想要看展、聽戲、觀劇,往往需要去其他區,北京經開區內近些年也引入了很多精彩的演出和展覽,但原創的這類文化內容相對較少。我相信,北京經開區文聯成立後,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一定會產出很多精彩的文化作品、文化內容,不僅豐富區內的百姓生活,也能走出亦城,向更多的人傳遞亦城聲音。

循道而行,功成事遂。北京經開區從羣衆文化的星星之火開始,逐步健全文化發展的體制機制,不斷擴展文化生活的空間,擦亮了一個又一個文化品牌。亦城的文化在一代代的努力中,逐漸有形、有魂、有根、有情、有力。隨着北京經開區文聯的成立,首都東南土地上的鄉土文化、產業文化、創新文化、企業家文化、科學家文化、工程師文化和工匠文化等特色文化之花也將綻放得更加絢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