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白雪微)“双减”来了,如何科学合理布置分层作业,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如何有效设计多学科融合作业,让学生们乐有所思;如何让每一次作业成为学生的期待?北京中小学校的老师们以作业撬动课堂教学改革,努力践行减负提质的变革之路。

12月2日上午九点,海淀区五一小学五年级语文课《慈母情深》开讲,课堂上,王楠老师首先带领学生借助作业单来跨越生字新词障碍。老师说,作业单有三个层次,字词的学习属于层次一基础巩固范畴,层次一的作业,有提前预习作支撑,课堂上会给出5分钟时间供大家做预习分享,可以提高课堂的实效性。这样的作业单每一篇课文都有相应的一份,是由年级全体老师一次次反复研讨修改最终形成。

授课教师王楠手指一份作业单向记者介绍:“作业单第一部分是课文朗读,包括字音字形、词语解释;第二部分还有句段的读写结合,第三部分是课文中人物形象和课文内容的理解,这样来切实有效的帮助学生从夯实基础到提升运用,最终进一步达到能力进阶。”

五一小学的作业单基于学科特点分层次进行设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来自主选择完成。别看只是一张作业单,它贯穿了学生学习全过程。学生在课前预习时要使用,课上交流和练习时要使用,课后巩固和提升时也在使用,还可以为学业辅导提供学情支持。

学生吴姝瑶说:“我挺喜欢这个作业单的,它可以从每个人的不同的能力来选层次,比之前轻松了很多,知识的掌握程度跟以前是差不多的。”“几课时的作业都融在一张这样的单子当中,学生的负担小了,效率高了,我们的减负增质也就实现了。”王楠说。

本学期,五一小学围绕作业做了一些加减法。在总量上减掉机械重复性作业;在内容上增加实践类、融合性作业。通过这一减一加,减掉的是强化训练,增加的是自主探究,让学生有时间、有精力来发展兴趣,培养综合素养。

学校三年级数学教研组组长陈惠宁介绍:“现在正好是秋天落叶纷飞的季节,我们就让孩子们去采集一些树叶,然后开展一个融合性作业,比如学生的一份实践作业单里,孩子们用毛线去围树叶的周长,然后粘贴到数学板块里,制作的过程中去思考怎么测量周长;作业单里还有语文板块里的古诗,同时还包括科学板块里的大百科。”

作业设计的思路源自于对课程的深入思考,双减之后,老师们工作量增加了,老师们把课余时间放在了“研究”上。呈现给学生一份什么样的作业,才能够满足学生当天的实际获得?作业量减少了,课堂要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才能够适应作业的变化?对此,校方表示,双减之后,对老师专业性要求更高了,老师要具备作业设计的能力,还要具备课堂设计的能力。

五一小学副校长张育红介绍:“我们学校在教研组活动层面,提出来每个教研组每周最少有两次集体性的教研活动,一次教研活动用来设计作业,一次教研活动用来集体备课,就是双向的,一个方向是指向作业的减负,一个方向是转指向课堂的提质。”

五一小学教师鲁怡然说,这学期跟学生在一块作业答疑的时间也增加了,每天三点半到四点半的时间里,学生开展走班学习,学生从自己的班里去固定教室,老师开展培优讲座或是答疑解惑。

采访中,老师们也表示,“双减”形势下,要准确把握教材,准确了解每一位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和个性化需求。在实践过程中,站在学生视角考量作业的难易度、时长、兴趣等,真正让作业成为学生学习的帮手和补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