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虛擬貨幣再現集體“閃崩” 泡沫敘事亟須監管糾偏

虛擬貨幣的泡沫敘事亟須監管糾偏

張敬偉

12月4日午間,虛擬貨幣再現集體“閃崩”,比特幣在午後內狂瀉10000美元,24小時跌幅一度超20%。據《證券時報》報道,最新數據顯示,過去24小時內,共有41.7萬人爆倉,數字貨幣全網合約爆倉金額達到了25.84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64億元)。其中,光是比特幣24小時內的爆倉金額就超過10億美元。虛擬貨幣今年堪稱“流年不利”,狂跌爆倉已經多次。

虛擬貨幣是科技達人和資本大佬的遊戲,變成投機炒作載體,引發投機客聚集。可見,缺乏監管的模糊空間,虛擬貨幣的科技標籤和算法優勢,反而成爲炒家們大肆鼓吹的噱頭。虛擬貨幣的泡沫敘事,不僅僅是虛擬的資本遊戲——突破現有監管的個別資本大佬的狂歡和大多數跟風者的悲劇,而且也耗費大量電力資源。虛擬貨幣獨特的算法需要耗費大量電力資源。數據顯示,全世界在虛擬貨幣的“挖礦”上耗電量爲1340億度電。每“生產”一個比特幣,消耗的能量相當於三口之家一年的用電量。

虛擬貨幣的野蠻生長,在網絡虛擬空間將形成更難控制的資本聚集和炒作效應。當資本陷入虛擬貨幣遊戲和普通人熱衷炒作虛擬貨幣,現實世界的整個體系都將基礎不牢。國際社會更加關注氣候變化和新能源時,虛擬貨幣大量耗費電力資源的行爲,也讓虛擬貨幣臭名昭著。缺乏監管的金融產品,越是有着高深莫測的標籤,就越能形成炒作效應,聚集的風險也就越大。

本次虛擬貨幣崩盤原因是多方面的。奧密克戎毒株來襲引發的市場恐慌情緒已經打了美國三大股市趔趄,全球其他股市也受到波及。涉入投機市場的虛擬貨幣自然也受到市場恐慌情緒的傳導波及。虛擬貨幣本來估值過高,跌幅自然也大。美聯儲轉鷹派的趨勢,也給虛擬貨幣市場帶來影響。

更重要的是,全球開始聚焦虛擬貨幣的監管,遏制虛擬貨幣野蠻炒作的共識正在形成。凡事皆有度,虛擬貨幣縱橫虛擬世界久矣,而且屢屢製造泡沫敘事,加上高能耗的挖礦行爲,已經讓疫情時代的全球央行忍無可忍。若不採取措施強化監管,虛擬貨幣必成脫繮野馬,給現有金融體系帶來系統性風險。而且,會讓科技和資本大佬聯合形成難以控制的新興力量,全球央行也不會同意。

今年以來,從G7(七國集團)到G20(二十國集團)再到各主要國家,全球加大對數字貨幣監管的共識。從發達經濟體到新興市場,都在規範現有虛擬貨幣市場的同時,商討將虛擬貨幣納入現有監管體系的規則。

中國給全球提供了堵疏結合的經驗,2017年9月4日中國人民銀行、網信辦等七部門發佈《關於防範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今年9月24日,中國人民銀行等十部門聯合發佈《關於進一步防範和處置虛擬貨幣交易炒作風險的通知》,強調虛擬貨幣相關業務活動都屬於非法金融活動,境外虛擬貨幣交易所通過互聯網向我國境內居民提供服務同樣屬於非法金融活動。同日,國家發改委等十一部門聯合發佈了《關於整治虛擬貨幣“挖礦”活動的通知》,全鏈條全方位整治“炒幣”格局。在嚴監管堵偏門的同時,數字人民幣也開啓多場景應用。

由此可見,給虛擬貨幣戴上有序監管的緊箍咒,就會促成數字貨幣的蝶變更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