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基金轉型數量創歷史新高 什麼情況?資管新規過渡期即將結束 影響到底有多大?

資管新規過渡期截止日漸進,大批資管大集合轉型公募,今年基金轉型數量再創新高。

2021年是資管新規過渡期最後一年,爲滿足投資者訴求、符合監管要求和公司未來發展定位,一些公司將基金產品進行轉型。證券時報·券商中國記者以基金轉型生效日爲統計口徑計算發現,基金轉型數量達到172只,創下年度歷史新高。

基金轉型數量已連續4年保持高位,分級基金、資管大集合基金轉型謀出路是近年基金轉型數量劇增主因,除此之外,今年基金轉型的緣由還包括投資類型變更、投資範圍變更、投資封閉期變更、指數基金轉型爲聯接基金等。

今年基金轉型數量創歷史新高

數據顯示,以基金轉型生效日爲統計口徑,截至12月3日,今年基金轉型數量(合併份額,下同)達到172只,創下歷史新高。同時,基金轉型數量連續4年保持在150只以上。

具體來看,今年基金轉型類別中資管大集合基金、分級基金轉型成爲重點,其中資管大集合基金轉型數量73只,分級基金轉型數量爲66只,兩項合計達到139只。

12月初,又有3只基金髮布公告稱轉型正式生效,具體爲東風9號轉型更名爲東海證券海盈3個月持有,華安理財1號普通類轉型更名爲華安證券睿贏一年持有A,興證資管金麒麟2號轉型更名爲興證資管金麒麟興享優選一年持有B。

記者注意到,今年基金轉型業績分化明顯,首尾業績相差逾81%,半數產品業績表現平平,其中三成年內收益爲負。整體來看,分級基金轉型較爲成功,不少產品規模獲得大幅提升,如鵬華國證鋼鐵行業A、易方達軍工A、富國中證煤炭A和方正富邦中證保險披露的最新規模比同比去年增幅均在3倍以上,中融國證鋼鐵鵬華中證環保產業、富國中證新能源汽車A和中融中證煤炭今年表現強勢,年內收益率均超50%。

符合監管要求成基金轉型主因

符合監管要求是今年基金轉型數量創歷史新高的主要原因,也是近年基金轉型數量劇增的主因。年末資管大集合轉公募進程加速和年初最後一批分級基金轉型生效是今年基金轉型數量創新高的主要貢獻者。

2020年7月,證監會提出資管新規過渡期延長至2021年底,券商資管大集合轉型公募的期限也同步延長至2021年底。2021年是資管新規過渡期最後一年,意味着資產管理行業淨值化轉型進入最後階段。自2019年券商資管開啓公募化改造以來,資管大集合產品進行公募化轉型的進程不斷提速。

據券商中國記者不完全統計顯示,2019年以來,截至12月5日,32家券商的118只資管大集合產品完成了公募化轉型。今年資管大集合轉公募進程加速,已經有73只產品完成了轉型,2019年和2020年分別有8只和37只。

具體來看,中信證券完成15只公募化產品改造,大集合產品公募化改造數量居行業首位,今年完成了7只產品的改造。

此外,2021年年初有66只分級基金轉型。爲符合監管要求,分級基金在2020年底迎來末日,最後一批分級基金除了清盤,剩餘66只分級基金選擇轉型,並於2021年首日以新基金形式成立生效。從轉型的方向來看,2021年65只分級基金選擇了轉型爲LOF基金。

基金產品應不斷進化,保持生命力

除了符合監管要求,基金產品也應不斷更新,不斷滿足投資者新需求。近年來,基金市場不斷朝着積極方向發展,FOF基金、固收+、聯接基金規模不斷擴張,增強型ETF、FOF-LOF、ETF-FOF、QDII-FOF-LOF等創新產品陸續登場,公募基金產品存量近9000只。多位行業人士指出,基金市場面臨着產品同質化、兩極分化的問題,部分產品喪失流動性,被迫清盤或處於清盤邊緣。我國資本市場成熟度在不斷提高,資產配置需求愈加旺盛,基金市場發展到特定階段,產品必然要面臨新陳代謝、不斷進化的過程。公募基金產品通過創新、轉型等方式滿足監管要求、滿足投資者需求才具有更長久的生命力。

值得關注的是,排除資管大集合基金和分級基金等應監管要求進行轉型的基金,近2年基金轉型的類型和數量也的確在朝着積極方向發展。

今年基金轉型的類型就包括投資類型變更、投資範圍變更、投資封閉期變更、指數基金轉型爲聯接基金等。如 “易方達中小盤”更名爲“易方達優質精選”,投資範圍由主要投資於A股企業擴大爲包括內地市場上市交易的企業、香港市場掛牌交易的企業。萬家週期優勢企業A由短期純債型基金轉型爲偏股混合型基金,中信保誠至遠動力A由靈活配置型基金轉型爲偏股混合型基金。天弘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今年選擇將4只被動指數型基金轉型爲ETF聯接基金。華夏恆融、工銀信用純債三個月定開債A和華夏睿磐泰盛因變更基金封閉期或由封閉式轉爲開放式而發生轉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