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洋山港,塔吊林立,舟車穿梭,2021年上半年集裝箱吞吐量達1115.5萬標箱,創歷史新高;內蒙古門克慶煤礦,採掘設備切割完的煤炭,通過傳送帶不斷輸送到儲煤倉,每天產原煤近3萬噸;重慶兩江新區,長安汽車兩江工廠車間,幾百臺機械手臂來回揮舞,一分鐘就能組裝一臺車……

日升月落之間,中國,這個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世界第一大貿易國噴薄出無窮活力。這活力,離不開經濟的基本細胞——企業,離不開經濟活動的重要主體——企業家,離不開經濟發展的重要源泉——企業家精神!

黨的十八大以來,通過全面深化改革,不斷優化營商環境,我國企業數量快速增長。通過消除各種隱性壁壘、加強知識產權制度建設等,爲激發企業家精神、發揮企業家才能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推動企業不斷取得更新更好發展。

2020年7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企業家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談到弘揚企業家精神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企業家要帶領企業戰勝當前的困難,走向更輝煌的未來,就要在愛國、創新、誠信、社會責任和國際視野等方面不斷提升自己,努力成爲新時代構建新發展格局、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生力軍。

回溯歷史,40多年改革開放,爲企業家精神打造了廣闊的生長平臺。今天,當中國經濟巨輪轉向高質量發展新航道,廣大企業家勇擔使命、主動作爲,傳承發揚企業家精神,不斷爲中國經濟發展注入活力,爲中國經濟巨廈添磚加瓦。

《開市祥鑼》(油畫) 章曉明

1.愛國情懷

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優秀的企業家,必然把企業發展同國家繁榮、民族興盛、人民幸福緊密結合在一起,主動爲國擔當、爲國分憂。

在新中國成立之初發行勝利折實公債時主動認購650萬份;抗美援朝時捐獻七架半飛機和大量衣物;對申新紡織公司等榮氏企業實行公私合營……榮毅仁,爲新中國工業振興作出重要貢獻。改革開放後,作爲中國國際信託投資公司創始人,他廣泛開展中外經濟技術合作,將中信公司建成綜合性跨國企業集團。

在抗日戰爭後期興辦民族工業,向解放區低價出售大量軍用物資和醫療用品;策劃組織天津工商界抗美援朝反美愛國示威大遊行,號召天津工商界以“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精神,與中國共產黨同心同德……王光英,作爲改革開放後第一個總部設在香港的中資企業的掌舵者,制定了“紮根香港,背靠祖國,面向世界,實事求是,講求實效”方針,完成了廣東磨刀門工程、江門橋工程等項目。

沿着歷史的脈絡回望,愛國,始終是我國優秀企業家的光榮傳統。

河北唐山是中國近代工業的搖籃。4月8日,一艘輪船靠泊在唐山港京唐港區集裝箱碼頭裝貨。新華社發

今天,企業家如何詮釋愛國情懷?

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召開企業家座談會時指出,企業家愛國有多種實現形式,但首先是辦好一流企業,帶領企業奮力拼搏、力爭一流,實現質量更好、效益更高、競爭力更強、影響力更大的發展。

當最大開挖直徑達16.07米的超大直徑盾構機“京華號”在中國鐵建重工集團長沙第一產業園下線;當廣東潮州(三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光通信連接器陶瓷插芯佔全球市場用量達75%以上;當山西太鋼不鏽鋼精密帶鋼有限公司打破國際壟斷,成爲寬幅“手撕鋼”全球唯一生產基地;當正泰電器一條智能流水線能同時生產20多種產品……每個企業奮力向上、奮勇爭先的姿態,正是對企業家拳拳愛國之心最生動的註解。

2.勇於創新

晚上7點從上海虹橋出發,坐上“復興號”,最快只要4小時18分就能到達北京南站。而在1949年,坐火車最快需要36個小時多。當天塹變通途、天涯化咫尺,國家的經濟版圖和人們的生活方式不斷被重塑。中國高鐵,也成爲享譽世界的國家名片。

這一切,都源於創新。“復興號”高速列車研製的主持者,中國中車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孫永才還記得,曾經在技術引進過程中,很多外商不願將技術原原本本教給我們,需要反覆磋商拉鋸。這讓他深刻意識到,要擺脫國外技術控制,自主創新纔是核心。

2014年,中國中車開啓時速350公里中國標準動車組的研發工作。3年多的時間,孫永才帶着研發團隊歷經503項仿真計算、5278項地面試驗、2362項線路試驗,解決了一系列重大技術問題。2017年9月21日,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復興號”動車組在京滬高鐵以時速350公里運營,我國成爲世界上高鐵商業運營速度最高的國家。

富有之謂大業,日新之謂盛德。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企業家創新活動是推動企業創新發展的關鍵。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發展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與廣大企業家大力弘揚創新精神密不可分。

20世紀60年代初,魯冠球就開始創業,敢爲人所不敢爲。1983年,他主動與鄉政府簽訂廠長個人風險承包合同,開創浙江企業承包改革的先河,將蕭山萬向節廠這家鄉鎮企業從小作坊,發展爲第一個進入美國市場的中國汽車零部件企業。30多年來,任正非帶領的華爲,每年拿出收入的10%以上投入研發,依靠自有技術和自有品牌,昂首挺胸“走出去”。目前,我國超七成“小巨人”企業深耕行業10年以上,平均研發強度超過7%,成爲能打硬仗的科技“尖兵”……

惟創新者進,惟創新者強,惟創新者勝。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企業家要做創新發展的探索者、組織者、引領者,勇於推動生產組織創新、技術創新、市場創新,重視技術研發和人力資本投入,有效調動員工創造力,努力把企業打造成爲強大的創新主體,在困境中實現鳳凰涅槃、浴火重生。

黨的十八大以來,廣大企業家高度重視自主創新,在新發展理念的指引下,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帶動產業升級,爲高質量發展作出重大貢獻、注入強大動能。

3.誠信守法

山東聊城某食品有限公司生產車間裏,各種機器高速運轉,生產線上盡是小饅頭、薯條等食品。公司總經理李義文常到車間查看食品安全自查落實情況,他說:“我們很珍惜A類信用等級。一旦抽檢發現問題就要被公示,品牌信譽受損,生意就不好做了。”

李義文所說的A類信用等級,源於山東在全國率先建立的企業信用風險分類管理制度——將企業按風險等級由低到高分爲A、B、C、D、E共5類,對誠信守法的A類企業做到無事不擾,對風險等級高的企業加大抽查頻率。

近年來,隨着商事制度改革的深入推進,我國市場主體已達1.5億戶。面對大量湧現的企業等市場主體,以信用監管作爲新型監管手段,讓守信者一路暢通,越來越多企業家也越發重視企業的信用記錄。

人無信不立,企業和企業家更是如此。翻看我國任何一家優秀企業的成長史,一定都離不開誠信二字。

1985年,面對76臺存在缺陷的冰箱,張瑞敏掄起一柄重16磅的生鐵錘砸出第一錘,也砸出了三年後捧回我國冰箱行業第一塊國家質量金獎的世界名牌——海爾。

1995年,正泰集團一批出口產品已裝好待運,質檢員卻發現其中一件產品外觀色澤有些差錯。爲保證產品質量,正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南存輝當即下令全部開箱檢查,爲爭取及時到貨,他果斷決定由船運改爲空運,單運費就增加80萬元。“爲了誠信,別說80萬元,就是800萬元也值得。”南存輝說。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信用經濟、法治經濟。優秀的企業家,總是秉持誠信守法的準則,不惜一切代價堅守“誠”字勳章。

風正好揚帆。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堅持權利平等、機會平等、規則平等,廢除對非公有制經濟各種形式的不合理規定,消除各種隱性壁壘,構建親清政商關係,營造公平競爭市場環境和風清氣正的營商環境,極大激發了非公有制經濟的活力和創造力,爲企業發展創造了良好環境,激勵廣大企業家奮發有爲,做誠信守法的表率。

4.社會責任

人無精神不立,國無精神不強。

2020年年初,武漢因新冠肺炎疫情成爲舉世關注的焦點。當時的武漢,醫院病牀告急,口罩、防護服等醫療物資告急。廣大企業家帶領企業迅速啓動抗疫援助。

卓爾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閻志帶領公司迅速行動,組織專機從多個國家籌措緊缺醫療防護物資,合作設立7家應急醫院,拿出企業物業改建成3家方艙醫院接治患者。“要不斷在企業發展中履行社會責任,這樣才能走得更遠。”閻志說。

武漢高德紅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黃立帶領多名科技人員及生產一線員工,克服重重困難,加班加點生產全自動紅外熱成像測溫告警系統。他們捐贈的全自動紅外熱成像測溫告警系統,第一時間安裝在武漢雷神山醫院、火神山醫院醫護人員駐地及指揮部等重要場所。

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鬥爭中,國企民企齊出手,積極捐款捐物,提供志願服務,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努力穩定就業崗位,關心員工健康,同員工攜手渡過難關。

2021年以來,我國遇到疫情多地散發、嚴重洪澇災害、大宗商品價格快速上漲、電力煤炭供應一度緊張等多重挑戰。廣大企業家大力弘揚企業家精神,推動企業發揮更大作用,爲經濟發展積蓄基本力量。面對河南鄭州等地7月連降暴雨引發的險情,以及10月山西暴雨,企業家們帶領企業員工紛紛馳援河南、山西,幫助抗險救災,共渡難關。

企業越大,責任越大。黨的十八大以來,央企作爲國民經濟的重要骨幹和中堅力量,始終心懷“國之大者”,在脫貧攻堅和應急救援工作中發揮了主力軍和定心丸作用,在美麗中國、民生事業、區域協調工作中發揮了建設者、頂樑柱、主動輪作用,作出無愧於時代的社會貢獻,體現了央企的社會價值。越來越多的民企也用實際行動回饋社會。截至2020年年底,有12.7萬家民營企業參與“萬企幫萬村”行動,精準幫扶13.9萬個村,參與規模之大、幫扶範圍之廣、投入力度之強前所未有。

這些不囿於自身利益、擁有全局視野、站在時代高度的企業家,不斷帶領企業實現更大作爲。

5.國際視野

有多大的視野,就有多大的胸懷。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企業家在國際市場上鍛鍊成長,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能力不斷提升。我國企業走出去步伐明顯加快,更廣更深參與國際市場開拓,越來越多的世界級企業不斷湧現。

11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出席第三次“一帶一路”建設座談會強調,通過共建“一帶一路”,提高了國內各區域開放水平,拓展了對外開放領域,推動了制度型開放,構建了廣泛的朋友圈,探索了促進共同發展的新路子,實現了同共建國家互利共贏。

黨的十八大以來,廣大企業家助推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取得實打實、沉甸甸的成就。併購沃爾沃、寶騰、路特斯、戴姆勒,收購美國太力飛行汽車等一系列國際化戰略佈局,讓吉利成爲中國汽車工業“走出去”的典範。“爲主動抓住機遇,我們必須刷新思維方式,與朋友和夥伴聯合,通過協同與分享來佔領技術制高點。”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說,中國汽車工業要做強做大,必將進一步擴大開放。

近幾年,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經貿摩擦加劇,但開放合作是歷史潮流,互利共贏是人心所向。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

拓展國際視野,是弘揚企業家精神的應有之義。在新希望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永好看來,企業家要有領導能力,腳踏實地、埋頭拉車,也必須抬頭看路、仰頭看天,看國際風雲的變幻,看大的政策,看行業變化,這樣企業發展纔可能會更好。

“積力之所舉,則無不勝也;衆智之所爲,則無不成也。”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廣大企業家要大力弘揚企業家精神,進一步激活企業的創造力,帶領企業取得更加非凡的成就,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奠定更加堅實的物質基礎,推動中國經濟巨輪破浪前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