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玉

李克强总理日前表示,将围绕市场主体需求制定政策,运用多种货币工具,适时降准。此前对于年内央行是否会下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市场意见并不统一,但现在分析师普遍认为,央行最快将在本月中旬实施一次全面降准。

据央视新闻报道,12月3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视频会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格奥尔基耶娃时指出,面对复杂环境和新的下行压力,中国将继续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实施稳定的宏观政策,加强针对性和有效性。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围绕市场主体需求制定政策,运用多种货币工具,适时降准,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促进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确保经济平稳健康运行。

分析师普遍认为,考虑到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央行可能会在本月实施一次全面降准来减轻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最近的时间窗口是12月15日中期借贷便利(MLF)到期日前。

他们表示,相较常规的公开市场操作和MLF操作,降准能够在兼顾流动性管理的同时,释放温和稳增长的信号,并推动信贷、社会融资增速较快回升。

此时提降准是何意?

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钟正生表示,总理此时提及降准可能是出于两方面的考量。一是,供给约束放松带来的经济回温尚不稳固,经济增长的结构性问题依然突出;二是,配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部分企业风险出清之下,货币政策有必要配合性地宽松,对冲潜在的金融风险。

东吴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李勇表示,首先,降准有利于让中国经济实现“软着陆”。“2021年第三季度实际GDP当季同比为4.9%,1992年以来,除去2020年疫情特殊时点外,实际GDP当季同比首次跌破5%。随着稳增长压力的加大,此时以降准来实现经济的‘软着陆’是适时之举。”他说。其次,降准还可以减轻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

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超也表示,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货币政策首要目标正在切换至稳增长,通过降准应对经济增长下行压力正当其时,这对于做好跨周期调节、维护经济大局总体平稳、增强经济发展韧性也至关重要。此外,当前一般贷款加权利率仍需要进一步引导下行,而通过降准置换MLF也能帮助商业银行降低资金成本,进而利于向资产端传导,为实体部门降低综合融资成本。

央行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9月,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5.30%,比6月上升了0.1个百分点。

东方金诚国际信用评估有限公司宏观团队也认为,此时提降准主要是缓解经济增长压力,尤其是需求疲弱、地产投资和销售下滑等问题未见好转。此外,他们还指出,当前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之间的“剪刀差”仍在历史高位,中下游小微企业经营困难持续加剧,降准可以向银行体系释放稳定、无息的长期资金,既能加大银行信贷供给能力,还可以直接降低银行资金成本,推动银行在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对小微企业提供信贷过程中,控制综合融资成本,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对冲PPI和CPI“剪刀差”给企业造成的利润侵蚀压力。

何时降?

钟正生认为,降准或较快推出。“考虑到本次会见级别较高、12月MLF续作窗口期将至、且2022年春节时点较早,降准或较快推出。”他说。

中信证券宏观团队表示,近期比较可能的时间窗口期是12月15日,届时将有一笔9500亿元的MLF到期,或明年1月,届时流动性需求会比较大。

李勇认为,12月15日MLF到期前进行降准的可能性更大,此时降准可以置换部分到期的MLF。

怎么降?

李超认为,12月若降准落地,全面降准的概率大于定向降准。“当前央行积极推进各项结构性政策工具如3000亿元支小再贷款、2000亿元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及碳减排支持工具,结构上能够发挥较好的精准调控效果,而全面降准更便于各金融机构置换MLF到期量,有助于全面支持实体经济,包括缓解经济下行压力及降低实体融资成本。”他说。

钟正生也认为,本次央行或倾向于全面降准。一是,降准大概率会置换部分存量的MLF,资金净投放数量可控;二是,央行对于贷款资金流向的引导能力加强,全面降准亦有直达效果;三是,国有大行在普惠金融领域发挥着“头雁作用”。

东方金诚也认为全面降准的可能性要大于定向降准。他们表示,央行可能会采取与7月降准类似的“全面降准”+“置换到期MLF”的方式。

对市场利率影响几何?

国盛证券分析师熊园表示,如果12月内央行降准落地,十年期国债收益率有望探至2.8%以下。

截至周一中午,十年前国债收益率报2.85%。

东方金诚则表示,本次降准驱动的利率下行幅度不会太大,2.8%仍为长端利率的关键阻力位。不过,如果本月中旬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经济形势的判断偏谨慎并释放出较为宽松的政策信号,长端利率可能会向下突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