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长期主义,践行商业向善”《长期主义:泰康的25年》新书分享会于12月3日晚上19:30-21:30线上举行,泰康保险集团总裁刘挺军,《长期主义》作者、保险行业资深媒体人王安,得到APP CEO脱不花、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聂辉华出席。

泰康保险集团总裁刘挺军表示,泰康25年的创业历史,实际上是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的一个缩影。在这40多年的过程中,最核心的主题是市场经济的成长和发展。市场经济的成长和发展就是产业的发展。而产业最基本核心的要素就是企业和企业家。在这40多年中间,风起云涌,潮起潮落,既有很多的过客,也有沉淀下来了,一些优秀的企业和企业家。

以下为嘉宾现场发言实录:

刘挺军(泰康保险集团总裁兼首席运营官):

《长期主义》这本书,王老师用了很独特的文法来写这部书,我自己一口气把它读下来,就像过去读金庸的武侠小说一样,非常流畅。可以说像电光火石一样,25年一口气就把它写完了,但是它非常准确地、不加修饰地记载了泰康25年的创业历史。

泰康25年的创业历史,实际上是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的一个缩影。在这40多年的过程中,最核心的主题是市场经济的成长和发展。市场经济的成长和发展就是产业的发展。而产业最基本核心的要素就是企业和企业家。在这40多年中间,风起云涌,潮起潮落,既有很多的过客,也有沉淀下来了,一些优秀的企业和企业家。我相信泰康以及我们的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陈东升,就是他们中间的优秀的代表。

25周年在历史上可以说是很短暂的,但是我们在这25年之内,经历了三波创新。第一波是学习西方国家的市场经济,学习这个产业上的一些模范。特别是看到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人口庞大的中产人群兴起后的社会保障需求,泰康选择了人寿保险这样一个超级的大赛道。

最早的时候,我们的核心是陈东升董事长说过的一句话,叫做“创新就是率先模仿”,是要找最好的葫芦去画瓢。所以第一个阶段是学习西方的国际大公司,他们有上百年的发展历史,把他们的治理结构、战略架构、组织结构、产品。。。总结出精华来,来构建企业发展的基本框架。

第二个阶段,是中国加入WTO后,泰康开始把西方的先进经验和中国的实践相结合,走出了一条自己独特的发展道路。加入WTO以后,中产人群的兴起,他们对社会保障、对商业保险的需求蓬勃发展。这个过程中间,我们快速地完成了全国网络布局,抓住每一个战略机遇期,跨越式发展。但泰康在跨越式的发展中间,又不失稳健。

第三波创新,是从2007年开始。我们理解人寿保险的本质就是照顾人的生老病死,所以泰康开始从人寿保险垂直地进入养老领域,开始了一场自主性的商业模式创新,把虚拟的保险和实体的医养结合起来,形成了今天叫做“幸福有约”的产品。

它解决了人类在进入长寿时代以后,要面对百岁人生,面对人人长期带病生存带来的健康的、长寿的需求。如果说最早的传统保险,传统养老社区,这些都是从西方过来的,但是把这两个东西跨界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新商业模式,这就是我们自主的创新了。

25年弹指一挥间,泰康今天已经成长成为一个世界500强企业。王安老师为这本书起名叫做《长期主义》,我相信,泰康25年的发展历史,就是长期主义实践的一个典型代表。

王安(《长期主义:泰康的25年》作者):

我写这本书的时候有很大的疑惑,我就觉得泰康是一个也不出声,也不张扬的那么一个企业,然后一步步就走到今天。泰康的医养赛道如今已经挤满了,后来者过去都绷着劲不上的,现在也都上了,全部都上了——实际上保险业的头牌企业都上了。

之所以走到今天,你说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它总得有点道理,所以我老觉得,泰康有点东西。我的分享标题叫“寻找泰康的天条”。它有什么东西在里面?是不是就像张良碰到一个老翁,把鞋甩进河里,然后百般侮辱他,最后给他一本书。泰康有没有这样的一本书,有没有这么一个天条?

其实到现在,到写完书,我也不太敢说是有,还是没有。但我知道泰康实际上经历了很多特别难的事情,然后它能坚持下来。为什么能坚持下来?肯定有很多人能总结出很多东西来,我相信泰康一定是经历了很多事。“天条”实际上,我觉得是两个字,叫“常识”。

就是说,泰康这个企业坚守“常识”。这个“常识”里就包括长期主义。常识听着是很小的一个词,但其实很难做。企业能真正坚持守常识,坚持守规矩,坚持符合人性,或者说叫做商业向善——这些都是常识,这一系列的坚守,走到今天,我觉得这就是泰康的“天条”。

聂辉华(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我是一名经济学教授。我每年都给学生讲一门课,给研究生讲契约理论。企业理论是什么?简单地说,就是用博弈论的方法来分析公司治理和更广义的组织治理。

我自己收集了上百本的企业家传记。收到这本书之后,看了一下,我觉得这本书很有趣,一方面他提供了很多有趣的材料,让我觉得能够让课堂的丰富内容,让我们经常思考的一些问题有了深入研究的素材。

首先为什么说它很有趣,在我们研究契约理论的时候,我们一般有几个假设或者有两个基本的设定。一个是我们假设一定是制度先行。你看任何教科书他一定告诉你,先设计好的制度决定人的行为,决定人的激励,再影响企业的绩效。等于是打仗的时候,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但是实际上你看这本书,包括你看很多其他企业的传记,它不是这样的。比方说,泰康的创业很有意思。92年,陈东升下海创业的时候,他其实根本就不懂保险行业,他只是因为做了一个排行榜,看到国外很多排行榜上的企业都是保险公司,觉得这个行业有搞头,就选了保险。

这完全是一个摸索的过程,类似于摸着石头过河。或者用一句民间俗语来说,叫做“草鞋没样,边打边像”。你不是一开始就想好了草鞋应该打什么样子,不是这样的,这不那个年代很多中国企业创办的真实情况。你要是按照这样的逻辑去理解,就无法理解那个年代企业是怎么成长起来的。

然后泰康有很多很好的做法,比方说,“创新就是率先模仿”。“左眼看友邦,右眼看平安,两眼看世界”——我觉得非常形象。中国的企业发展是一个动态的演进过程,它其实是一个学习型组织。任何一个组织,不是一开始就非常完美的。所以我想这给大家一个启发,它告诉我们,企业不是一开始就有制度,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这本书里讲了很多这种,我只是举了个例子。另一个有价值的地方,在于它提出了很多有意思的问题,可以让我们进一步思考和探讨。

脱不花(得到APP、罗辑思维联合创始人兼CEO)

在我看来,这是今年非常值得一读的一本书。一本企业传记,对于这些不是企业的人来说,要想读下去其实是不容易的,我们经常会到一些传记,会觉得说你们说得好热闹,但是跟我有什么关系?所以我觉得王老师很了不起。这本书写得特别古龙体,就是你从任何一章翻进去,你都能看到一个有趣的故事。有的是惊心动魄,有的是让你心有戚戚焉。

所以我觉得在这场直播的朋友,即使你现在没有创业,但你心里可能也有个创业梦,就更应该看这本书。因为你读完这本书之后,可以预演——你作为一个创业者,在一路升级打怪的过程当中,你可能会碰到的所有问题和所有挑战,等你真的去创业的时候,你可能就会做得更有准备一些。所以现在就买它,是特别应该做的一个动作。

我的分享其实非常简单,因为我觉得我可能是世界上最盼着泰康好的人之一,因为我是泰康的VIP,我先生、我爸爸、我妈妈、我们家所有人的养老,都托付给泰康了。

之所以想说这个,是因为“长期主义”这个词,特别容易显得抽象。我想跟大家说一下,我是怎么成为泰康的 VIP客户的。我在泰康下单,那个时间点特别有纪念意义。我在医院里生完孩子,躺在床上的时候,想了一件事儿:我得把我的晚年安排好。很奇怪,在此之前我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觉得离我也很远,但就在我成为妈妈的那一瞬间,我突然觉得,这是个真问题。所以我赶紧去做了点研究,真的是躺在医院的床上做了点研究。

北方人讲究坐月子期间不见外人,我只见过一个外人,就是泰康的保险经纪人。因为我要跟她(他)签合同。当我成为妈妈的那一瞬间,我发现我突然有了一种能力,对自己的长期去进行风险管理的欲望和能力。在此之前没有,从那天开始,突然就有了一眼能看到底、能看见自己人生终局的那么一种愿望和能力。

我之所以去讲这个故事不是八卦私生活,而是我特别想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谈谈“长期主义”这个词。我们一说“长期主义”,特别容易把它理解为是一种价值观,一种价值选择。长期主义是一种观念,我同意。

其实还有另外一个角度,就是那些选择成为一个长期主义者的人,那些选择了长期主义战略的企业,它其实还具有一种能力。这种能力意味着,你能一眼看到底,你能看到终局,你能从很混乱的信息当中去找到那种确定性,有这样一种能力。

现在我经常看到很多朋友会特别随口地说一句:“这个时代是不确定性的时代”。这个话特别容易说,而且说的时候可能我们也没有深想,但是你稍微跳出来一下,把你视野的距离稍微镜头拉远一点,我们就可以发现,这个时代社会的不确定性和确定性是一样多的。

确定性的事情是非常多的,比如说,我们人类的寿命会越来越长,这就是确定的。老龄化社会一定会到来,这也是确定的。老龄化社会到来之后,我们需要越来越好的养老或者说大健康服务,这也是确定的。甚至像泰康所说的,我特别喜欢这句话,叫“找个最好的葫芦照着画瓢”,你就能进步,这也是确定的。

回到我们个人身上,你找到一门手艺,然后去打磨、去努力,积累1万小时你就能成为专家,这也是确定的。你会发现说对于我们来说,你不需要焦虑,不需要在漫无边际的在不确定性里面去赌一个什么东西,赌一个前途。你只需要摁住确定性,然后在确定性这部分去做事儿就够了。因为按照确定性去做事,已经长出泰康这么大的一个公司来了,对不对?

我经常感慨这个时代的英雄可能是这样的,就是在宏观里去发现确定性,相信确定性;在微观里去和不确定性共舞。我觉得能够同时兼容这两种算法的企业,就会是伟大的企业。

我在读这本书的时候也有这种强烈的感受,因为王安老师在里面写了很多细节,今天泰康所讲的那个事和他们在25年前想的那个事没有太大差别,是高度的确定,所以他才能长期主义一直坚持下去。但在微观层面上,他们确实是过五关斩六将,有非常多惊心动魄的事情,然后就要不断的去做出决策,不断的去做出选择,不断的做出应变。

我记得特别印象深刻的一件事情,是7年前我们第一届跨年演讲。我当时想不出这个活动的名字,很挠头,就去找我的一个很有见识的朋友,请他吃吃饭。我说请帮忙想个名,然后那个朋友就说,你先别想那些大词,我就问你:你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我当时想想,就跟他说,我说因为这个世界上长期主义者很少,所以他们很珍贵,所以我们就想把这些人找到一起,因为他们都是能和时间做朋友的人,他们彼此相识,这件事挺好的,然后我朋友就把筷子一放,说:你还想啥,那就叫“时间的朋友”。

我特别想说的是,时间对每一个人来说看起来都是一样的,每个人都是24小时,但是你选择做时间的朋友,还是不和时间做朋友,这其实决定了在长期的一个时间段里面,你能不能收获时间给你创造的福利。这就是我想跟大家分享的内容,也是我读这本书的一个感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