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全面降準釋放1.2萬億資金,後續會否降息意見不一

託底宏觀經濟,護住中小企業基本盤。

本年度第二次降準來了,1.2萬億元資金即將落地。

12月6日,央行宣佈決定於2021年12月15日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不含已執行5%存款準備金率的金融機構)。本次下調後,金融機構加權平均存款準備金率爲8.4%。

央行表示,此次降準爲全面降準,除已執行5%存款準備金率的部分縣域法人金融機構外,對其他金融機構普遍下調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同時考慮到參加普惠金融定向降準考覈的大多數金融機構都達到了支農支小(含個體工商戶)等考覈標準,政策目標已實現,有關金融機構統一執行最優惠檔存款準備金率,這樣此次降準共計釋放長期資金約1.2萬億元。

綜合多位專家觀點來看,此次降準政策目標明確,即“託底宏觀經濟、護住中小企業基本盤”。降準後,不改穩健貨幣政策基調。

全面降準如期落地

市場喜提全面降準。

“穩健貨幣政策取向沒有改變。此次降準是貨幣政策常規操作,釋放的一部分資金將被金融機構用於歸還到期的中期借貸便利(MLF),還有一部分被金融機構用於補充長期資金,更好滿足市場主體需求。人民銀行堅持正常貨幣政策,保持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不搞大水漫灌,爲高質量發展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營造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中國人民銀行有關負責人表示。

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表示,降準有助於保持市場流動性的合理充裕,人民銀行會更好地使用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引導金融機構進一步加大對小微企業、綠色金融、科技創新、鄉村振興等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支持力度,使金融更好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確保明年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降準爲金融機構提供長期限、低成本資金有助於引導金融機構降低實體經濟綜合融資成本,繼續合理讓利實體經濟,激發微觀主體活力。”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對第一財經表示。

央行有關負責人表示,此次降準的目的是加強跨週期調節,優化金融機構的資金結構,提升金融服務能力,更好支持實體經濟。一是在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的同時,有效增加金融機構支持實體經濟的長期穩定資金來源,增強金融機構資金配置能力。二是引導金融機構積極運用降準資金加大對實體經濟特別是中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三是此次降準降低金融機構資金成本每年約150億元,通過金融機構傳導可促進降低社會綜合融資成本。

託底經濟、市場有預期

近一段時間以來,市場關於降準預期再起。在市場看來,此次降準與7月份相比更能被市場所預期和認知。

下半年以來,中國經濟復甦勢頭逐步放緩。IMF第一副總裁傑弗裏•岡本此前曾建議,貨幣政策應該是寬鬆的,這對財政政策也將起到支持作用。進一步增強匯率彈性將幫助經濟調整,適應不斷變化的外部環境。

據新華社報道,國務院總理李克強12月3日下午在中南海紫光閣視頻會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格奧爾基耶娃表示,中國將繼續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實施穩定的宏觀政策,加強針對性和有效性,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圍繞市場主體需求制定政策,適時降準,加大對實體經濟特別是中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確保經濟平穩健康運行。

對於此次降準,光大證券首席銀行業分析師王一峯撰文分析指出,“本次降準政策目標較爲明確,即‘託底宏觀經濟、護住中小企業基本盤’。”一是國內疫情仍然呈現散發狀態,對產業鏈、供應鏈體系上的小微企業衝擊持續存在;二是國際市場能源價格大漲,國內電力、煤炭供需持續偏緊,一些地方出現拉閘限電,今冬明春電力、煤炭供求矛盾較爲突出;三是部分房企現金流風險加大,造成房地產市場震盪,投資需求不振。臨近年末,房企牽涉到的上下游產業鏈經營性債權償債壓力提升,加之中小企業在疫情反覆零散性衝擊下,生產經營壓力加大,涉及農民工工資等“保民生”領域問題較爲突出。

溫彬認爲,明年上半年我國經濟仍面臨一定的下行壓力,企業層面特別是中小企業的生產經營仍相對較爲困難。爲做好跨週期的宏觀調控,降準不僅有空間,也有必要,一方面可激勵信貸投放,另一方面可引導金融機構更好地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

周茂華表示,三季度以來,受散發病例等因素干擾,內需復甦偏緩慢,疊加海外新變異毒株影響,明年全球經濟復甦前景仍面臨壓力;國內通過降準爲市場提供長期流動性,也一定程度配合明年專項債發行,確保經濟平穩運行。

降準後,貨幣政策取向未變

近期發佈的《2021年第三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刪除了“管好貨幣總閘門”的表述,由此引發了市場對貨幣政策可能寬鬆的遐想。

對此,溫彬分析,降準不應被解讀爲貨幣政策寬鬆的表現,它主要是優化銀行體系資金結構,降低銀行體系負債成本,並減輕人民銀行公開市場操作的壓力。

周茂華認爲,整體上,降準具有對沖性質,不會改變穩健貨幣政策基調。國內繼續實施正常貨幣政策,中美繼續保持寬利差,人民幣資產吸引力強,人民幣匯率彈性顯著增強等,國內貨幣政策繼續以我爲主。

植信投資首席經濟學家兼研究院院長連平認爲,如果說2021年上半年貨幣政策是穩健偏緊,7月以來則進行了穩健偏松的調節,包括全面降準0.5個百分點、貨幣市場以淨投放爲主、以及具有總量、結構和價格三者合一效應的碳減排支持工具的推出。但貨幣政策穩健基調仍未改變,流動性保持合理充裕,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同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2021年三季度以來,經濟運行的下行壓力增大,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和複雜性上升;穩增長、保就業、穩物價、促平衡和防風險等多種需求同時存在,而穩增長和防風險的目標則更爲重要,2022年經濟運行可能需要貨幣政策依然穩健偏松,但並不存在大幅寬鬆的必要和條件。

後續,是否還會有降息?

數據顯示,三季度,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環比上行7個BP。在當前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政策強調“六穩”“六保”的宏觀背景下,貸款利率上行是否會引發貨幣政策降息,這也成爲降準如期落地後,市場關注的另一焦點。

不過,從第一財經記者採訪來看,對於後續是否會有降息跟進,市場意見並不統一。

王一峯判斷,通過利率放鬆刺激總需求的必要性正在提升。從穩定房地產市場銷售、護住中小企業基本面、保障民生領域的角度出發,通過利率放鬆刺激總需求,防止經濟滑出合理區間,進一步緩釋房地產市場風險形成的衍生效應,仍有一定必要。此外,連續降準從負債成本端對LPR形成的累積效應需要關注。降準落地後,不排除累積效應觸發LPR出現5BP步長的調整。

但在中信證券研究所副所長明明看來,後續不會有降息發生。“疫情反覆和信用收縮導致經濟下行壓力加大,需要貨幣寬鬆進行對沖。而且上季度貸款利率上升,不符合降低融資成本的方向,所以需要通過降準進一步引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下降。預計在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給出明確的穩增長信號,貨幣和財政雙發力,穩定明年經濟開局。”

“三季度貸款加權平均利率反彈屬於階段性現象,不會影響貨幣政策傾向。”招商證券研究報告指出,個人住房貸款利率快速上行是三季度階段性現象,隨着房地產金融政策糾偏,房貸利率有望下行,貸款利率整體下行趨勢不會改變。貨幣政策年內仍將保持穩健中性,不會因三季度貸款利率上行而降息,政策變動還需統籌其他因素綜合考慮。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