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年內第二次降準落地在即,爲何降準,如何影響房地產市場和股市?

年內第二次降準靴子落地。12月6日,央行宣佈,決定於12月15日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將釋放長期資金約1.2萬億元。

上週五(12月3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會見IMF總裁時提到降準,被業內視爲一個預告信號。在過去的三天中,業內猜測降準落地時間主要有兩個:本月中旬或明年初。從官宣看,降準來得很快,爲何在此時?貨幣政策會轉向嗎?降準如何影響市場?

降準背後

年末流動性缺口加大,小型企業復甦基礎仍不穩固,對沖潛在金融風險

根據公告,央行決定於2021年12月15日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不含已執行5%存款準備金率的金融機構)。本次下調後,金融機構加權平均存款準備金率爲8.4%。

央行有關負責人表示,除已執行5%存款準備金率的部分縣域法人金融機構外,對其他金融機構普遍下調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同時考慮到參加普惠金融定向降準考覈的大多數金融機構都達到了支農支小(含個體工商戶)等考覈標準,政策目標已實現,有關金融機構統一執行最優惠檔存款準備金率,這樣此次降準共計釋放長期資金約1.2萬億元。

釋放的資金用於哪裏?央行有關負責人稱,一部分資金將被金融機構用於歸還到期的中期借貸便利(MLF),還有一部分被金融機構用於補充長期資金,更好滿足市場主體需求。

數據顯示,12月15日有9500億元MLF到期。“且政府債券發行、繳稅高峯、年末年初時點臨近,可能導致流動性缺口加大。本次降準釋放的一部分資金可用於歸還到期的MLF,減輕央行的公開市場操作壓力。”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分析稱。

平安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鍾正生表示,12月MLF續作窗口期將至、且2022年春節時點較早(等因素),是降準較快推出的原因。

溫彬進一步分析稱,雖然在國家系列保供穩價政策作用下,近期大宗商品漲價勢頭基本被遏制,電力供應緊張狀況有所緩解,以製造業PMI指數代表的經濟景氣度有所回升,但小型企業復甦基礎仍然不穩固,其PMI指數已經連續7個月位於榮枯線之下,對進一步的政策支持仍有需求。此次降準便體現了宏觀政策圍繞市場主體需求所展開,是貨幣政策加大對企業紓困的具體體現。

鍾正生還提到,(降準也是爲)配合防範化解金融風險。12月3日恒大債務正式違約,並宣佈啓動境外債務重組。部分企業風險出清之下,貨幣政策有必要配合性地寬鬆,對沖潛在的金融風險。 

穩健貨幣政策取向沒有改變

和7月降準時一樣,央行有關負責人在6日的答記者問中重申,此次降準是貨幣政策常規操作,穩健貨幣政策取向沒有改變。“人民銀行堅持正常貨幣政策,保持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不搞大水漫灌,爲高質量發展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營造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該負責人表示。

多位分析人士進一步稱,近期美聯儲貨幣政策收緊的預期愈發明確,削減購債規模已經落地,明年開始加息幾成定局。我國在此時點進行降準,說明了我國貨幣政策具有充分的獨立性。

12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會議強調,明年經濟工作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宏觀政策要穩健有效,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註重精準、可持續。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適度,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實施好擴大內需戰略,促進消費持續恢復,積極擴大有效投資,增強發展內生動力。

對於此次降準的目的,央行有關負責人表示,是爲加強跨週期調節,優化金融機構的資金結構,提升金融服務能力,更好支持實體經濟。一是在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的同時,有效增加金融機構支持實體經濟的長期穩定資金來源,增強金融機構資金配置能力。二是引導金融機構積極運用降準資金加大對實體經濟特別是中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三是此次降準降低金融機構資金成本每年約150億元,通過金融機構傳導可促進降低社會綜合融資成本。

對市場影響幾何?利於房地產市場穩健發展及A股跨年度行情啓動

本次降準對市場會有哪些影響?

12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分析研究2022年經濟工作。會議要求,要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支持商品房市場更好滿足購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促進房地產業健康發展和良性循環。

在降準的情況下,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認爲,銀行的信貸配置能力增強,對於合理合規的一手房認購、二手房認購、首套房認購、二套房認購、租房消費、開發領域、併購領域、裝修領域等八類房地產貸款需求,可以給予充足的保障,能夠真正促進房地產市場的活躍和更穩健發展。

對於A股市場,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表示,此舉提振我國經濟復甦力度,利於跨年度行情啓動。當前A股市場已經逐步開啓跨年度行情,積極佈局新能源龍頭股或者相關基金是一個比較好的投資策略。另外,一些被錯殺的優質龍頭股,特別是消費白馬股同樣具備比較大的投資機會。

對債券市場而言,鍾正生認爲,近三個月市場已經圍繞降準預期反覆博弈多次,預計降準落地的信息將很快被市場消化。後續博弈的重點或在於降準後“寬信用”效果如何,“寬貨幣”政策能否繼續演繹,但中長期利率水平中樞下移過程中仍有機會。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程維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