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生鮮電商下一站:搶拼“源頭”新法則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陶力 上海報道

自然界的生存法則是什麼?以前是叢林法則:弱肉強食,適者生存。經歷了多番廝殺之後,如今的生鮮電商們希望建立更好的生態,至少大家能活下來。脫離以往的價格戰之後,行業焦點也轉向了供應鏈和服務體系。

“一個有擔當的企業,應該能夠構建好的生態,也能引領整個行業的進步。”日前,叮咚買菜創始人兼CEO梁昌霖在一場供應鏈的峯會上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自然界的生存法則不一定是弱肉強食,“多樣性”纔是生態最美好的地方。

在他看來,多樣性法則正是差異化的定位和方向。這既給零售商們帶來了新的挑戰,也促進了行業合作中零供關係的升級。

目前,在非標的生鮮農產品方面,叮咚買菜通過訂單農業,來確保商品品質和供應鏈路的暢通。標品方面聯名與定製商品的佔比已達到10%,上海區域快手菜的自有品牌商品佔比已達到了41%。

從源頭上培養供應能力,已經是拼多多、盒馬鮮生等平臺的重要戰略。就在上個月底,盒馬鮮生在雲南簽下了30個鮮花直採合作基地,搭建了鮮花大倉,率先打造出行業裏首個完整的鮮花供應鏈。

從採購到商品開發的轉變,生鮮電商不再是簡單的採買,而是用戶、原料、產地上下功夫。

脫離價格戰

隨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生鮮的市場規模在穩步增長。2020年,我國農牧魚產品總產值達到了13.18萬億元,較2019年增長了11.5%。整個2020年,國內生鮮零售市場超過5萬億,呈現出穩步增長的態勢。

總體來看,疫情、鄉村振興和全球供應鏈的挑戰等多種複雜情況下,2020年及2021年,國家政策也更加註重保障農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基礎性地位,在保障民生、穩產保供、健全農產品工業鏈體系,完善農產品產地基礎設施等方面,也出臺了一系列政策。

在整個生鮮電商行業仍處於高投入的背景下,各自從供應鏈着手,尋找商品的差異化,不失爲一個取巧的辦法。對於每日優鮮和叮咚買菜來說,也是降低虧損的一條路徑。

11月11日,每日優鮮發佈了2021年第三季度財報,數據顯示,每日優鮮Q3淨收入同比增長47.2%至21.2億元人民幣,運營虧損爲9.737億人民幣,而 2020 年同期虧損6.16 億元。

緊隨其後,叮咚買菜也發佈了今年的第三季度財報,其Q3營收相較去年第三季度同比增長111%,達到61.9億元;整體GMV同比增長超過107%,升至70.2億元。但是,Q3經營虧損爲20.1 億元人民幣。

無論是外因還是內因,都迫使行業謀變。梁昌霖認爲,原來大家都是沿着互聯網的思路,給用戶提高性價比,一定要把價格壓得低低的。“今天我們不這樣認爲,我們要做好服務。價格不像原來那麼大補貼時,銷量會有一點下降,但再次衝上來時,一定是比以前更高的山峯。”

近日,叮咚買菜將採銷中心升級爲商品開發中心,由叮咚買菜商品開發高級副總裁徐志堅帶隊,在源頭把控、總倉驗收、加工分揀、前置倉驗收、儲存巡檢、分揀打包、配送交付、反饋處理等環節之外,叮咚買菜還將針對不同場景,推出更加細化的品控規範。

“我們平臺上售賣的商品有2500個左右,30%是生鮮品和其他相關的食品。以鱸魚爲例,在華東區的銷量每天大概1.5到2萬條。我們知道鱸魚是藥殘非常高的品項,對開發團隊來說很困難,去哪裏找這麼多魚?我們找到一個博士,可以通過物聯網技術瞭解溶氧度、水質監督、設備運行、智能投餵等情況,於是我們將技術的上游也整合進來,解決了這個問題。”叮咚買菜商品開發高級副總裁徐志堅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平臺上的月活躍用戶數已經突破1000萬,綠卡付費會員數近400萬,這一體量與山姆超市相當。

行業人士認爲,只有在產品差異化上發力,平臺之間才能擺脫同質化和價格競爭,從而獲得更大的定價話語權和盈利空間。

打通供應鏈條

經過近幾十年的發展,批發市場仍然是大宗流通的主渠道,佔據整個生鮮流通70%以上的份額。加大“商品力”建設,正在對生鮮電商和產業上下游的合作模式,提出新的要求。

一直以來,隨着商業模式的進化與用戶需求的演變,零供關係一直處在新的平衡與重塑之中。如何通過高效的合作關係,共同解決供需信息不對稱、採銷環節冗長低效等供應鏈痛點,成爲行業共同的命題。

今年三月,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四五”和2035年願景目標綱要發佈,明確提出要構建安全、暢通的國際物流供應鏈服務系統。一系列政策,都將推動我國經濟產業發展進入到“供應鏈+”的新階段。

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農產品供應鏈分會祕書長秦玉鳴表示,到2025年,全國物流總值將突破350萬億元。因此,我國建設國家物流樞紐方面,也明確要從企業、產業、城市、區域和國家不同層面,打造現代供應鏈。並重點從商品“三品一標”可溯化等入手,促成商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等經濟快速循環。這些都爲供應鏈企業和企業供應鏈的生長,營造了生長的沃土和良好的環境。

同時,在這一過程中也存在較大的痛點,食品安全監管和供應鏈的穩定仍然存在問題。“現在的生產、加工主體企業比較小、散、亂,我們雖然是農業大國,但還不是農業強國。整個種植非常分散,農產品的分級、農產品的深加工率比較低。國外的農產品深加工率超過50%,我們的基礎設施也跟不上現代供應鏈的需求,導致我們生鮮供應鏈不穩定。”秦玉鳴進一步認爲,農產品的標準化、品牌化的程度比較低。因此,導致生鮮農產品的損耗非常大,成本比較高。未來消費者的需求會越來越個性化,要求會越來越高,對整個供應鏈的彈性會提出更高的要求。

可與預見,生鮮電商會開始向上遊基地延伸,建立自有品牌工廠和OEM工廠,往上游拓展,包括自有物流體系的搭建等,都會成爲零售企業未來的重要競爭點。

徐志堅總結認爲,從生產源頭到銷售端,只有建立產銷健康協同、上下游一體化、中間無博弈、共同賦能的端到端供應鏈生態,才能實現用戶價值最大化、全鏈路高效率的目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