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社論:宏觀政策應對經濟問題着眼針對性和有效性

爲使政策更具針對性,提高有效性,後續監管層還應引導金融機構積極運用降準資金加大對實體經濟特別是中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

12月6日,央行宣佈於15日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共計釋放長期資金約1.2萬億元,這離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視頻會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格奧爾基耶娃時表示將適時降準,剛剛過去三天。

也就在這三天,市場上關於降準的討論非常之多,也出現了貨幣將轉向寬鬆的論調,特別是此次降準發生在美國縮減購債規模,甚至出現加息預期的市場氛圍之下。很明顯這一觀點失之偏頗,央行在發佈降準政策後的答記者問中披露,穩健貨幣政策取向沒有改變,將堅持正常貨幣政策,保持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不搞大水漫灌。此前央行發佈的2021年第三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也重申了“靈活精準、合理適度,以我爲主,穩字當頭”的貨幣政策基調。

至於降準的目的,央行的回應是加強跨週期調節,優化金融機構的資金結構,提升金融服務能力,更好支持實體經濟。而降準釋放資金的用處,一部分資金將被金融機構用於歸還到期的中期借貸便利(MLF),還有一部分被金融機構用於補充長期資金,更好滿足市場主體需求。公開資料顯示,本月15日將有9500億元的MLF到期,爲年內較高水平。

事實上,在美國等國際社會開始收緊貨幣政策之際開啓全面降準,本質上是執行“以我爲主”的宏觀政策。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中外經濟面臨不同的發展環境和影響因素,從“宏觀政策要保持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的定調,到強調“做好跨週期調節”,我國宏觀政策始終堅持以經濟運行面臨的短期和中長期問題爲導向,不盲目跟從。

比如,美國近期頻頻發出收緊貨幣政策的信息,根源是國內房價和物價的飆漲,數據顯示,10月份美國通脹率達到6.2%,遠高於美聯儲2%的目標,達到31年來最高水平。而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中國10月CPI同比上漲僅1.5%,1至10月CPI比上年同期上漲更是隻有0.7%。

換句話說,此次全面降準針對的是目前中國經濟遇到的問題。衆所周知,今年5月份以後,中國經濟增速開始放緩,明年上半年仍面臨一定下行壓力,穩增長成爲重中之重。6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亦強調,明年經濟工作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宏觀政策要穩健有效,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

就企業層面而言,今年以來,由於上游原材料漲價對成本形成壓力,疊加下游消費持續不振難以傳導,以中小企業爲代表的市場主體生產經營仍較困難。同時,近期中央對綠色發展與科技創新領域的政策支持較多,不少涉及企業融資,也需要有效增加金融機構支持實體經濟的長期穩定資金來源。

當然,爲使政策更具針對性,提高有效性,後續監管層還應引導金融機構積極運用降準資金加大對實體經濟特別是中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

而提升針對性和有效性,正是宏觀政策的方向。今年以來,以煤炭爲代表的大宗商品快速上漲,主要原因並非流動性問題,而且供需失衡,監管層採取了增產保供、限價等措施穩住了煤價。且保持戰略定力,不搞“大水漫灌”,持續推進綠色低碳發展、減少對房地產和債務依賴等舉措,堅定邁向高質量發展。

總體而言,中國經濟面臨的問題有自身特點,需要有針對性的宏觀政策有效解決,確保穩增長目標的實現。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