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牛根生走了,蒙牛重回狼性

文/ 何己派 編輯/ 曹彥君

走過22年長路,牛根生徹底切割了一手創辦的企業。

12月初,蒙牛發佈公告,宣佈董事會的一系列變更信息,其中,創始人牛根生辭任公司非執行董事及戰略及發展委員會成員,原因是到了退休年齡,擬將更多時間投入慈善工作。

這也意味着,10年前離開蒙牛董事會主席位置後,牛根生再退一步,辭去了最後的職務。

公告官宣了來自中糧系的新生力量。董事委任名單裏,新增的6名成員中,4人擁有中糧系背景。

這是蒙牛董事會近年來力度最大的一次變動。朝着“5年再創一個新蒙牛”的目標,乳業巨頭的自我變革或許也纔剛剛開始。

離開的創始人

這則公告之所以引人關注,原因在於離開的牛根生,是蒙牛的靈魂人物。

1999年,41歲的牛根生離開伊利,創辦蒙牛乳業,雖然沒奶源、沒廠房、沒市場,可謂一無所有,但因他爲人仗義、敢闖敢拼,一批伊利工作的老部下追隨而來。

從一戶53平方米的出租房起步,只用了三年時間,蒙牛的銷售額從1999年的4365萬元,飆升至2002年的21億元,在全國乳製品企業中的排名,由第1116位上升至第4位。

一頭牛,跑出了火箭速度。2004年,公司順勢登陸港股,成爲中國第一家在港上市的內地乳製品企業,那年,牛根生的身家達到1.35億美元。

牛根生外表粗獷,但心思很活泛,戰略決策講求大膽猛進。

公司成立不久,他出了個奇招,承包呼和浩特市路邊的廣告牌,寫上“向伊利學習,創內蒙古乳業第二品牌”。儘管當晚40多塊廣告牌全部被砸,但“蒙牛得罪了誰”的疑惑傳遍當地,一下讓這家名不見經傳的公司出了名。

2007年,蒙牛在業績上趕超伊利,拿下“中國乳業第一”。

乳業一哥的位置沒坐多久,蒙牛捲入三聚氰胺事件,牛根生栽了個大跟頭,公司業績連續虧損不說,還面臨外資併購的危局。

彼時媒體報道,牛根生在高層企業家聚會中,痛哭流涕地講述面臨的困境,擔憂話語權落入外資之手。

所幸,拯救蒙牛的是“自己人”。

2009年,中糧集團宣佈聯手厚朴基金,斥資61億港幣收購蒙牛20%的股權,成爲第一大股東。2年後,牛根生辭任董事會主席一職,正式退居二線。

2012年,隨着蒙牛最後一位元老級人物楊文俊退出,當初追隨牛根生創業的10位“牛家軍”全部出局,蒙牛完成“去牛根生”化。

中糧系全面進入

已至耳順之年的牛根生,這些年雖一心做慈善公益,但從未遠離自己親手創辦的企業。

2016年,他出現在蒙牛戰略及發展委員會名單中,曾被看作重新出山的標誌,不過,其後的公司活動,他從未公開露面。

當年蒙牛管理層正值變動,盧敏放上任集團總裁,或許老創始人的重返,更多是幫新掌門磨合業務、輔助戰略制定。

其實,以牛根生爲代表的老懞牛人,依然與蒙牛有着千絲萬縷的關係。

今年3月,蒙牛收購東南亞冰淇淋品牌艾雪,其創辦者是牛根生、孫先紅(前蒙牛集團副總裁)。

此外,中國聖牧現代牧業等一批老懞牛人創辦的企業,先後被蒙牛收購,逐漸併入集團體系,其中,現代牧業背後的投資者,閃現牛根生創立的老牛基金會旗下投資公司Brightmoon的身影。

對於牛根生此次徹底退出蒙牛,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向《21CBR》記者分析稱,牛根生自己會有戰略性的考慮,其側重點也已不在蒙牛。

同時,隨着中糧系的全面進入,公司整個頂層設計更加科學合理,利於未來戰略決策,“爲‘再造一個蒙牛’的長期戰略奠定頂層紅利”。

今年5月,二股東達能清倉蒙牛股份。以此次公告爲分水嶺,中糧進一步加強對蒙牛的控制和主導地位。

最新的董事會名單裏,新納入的執行董事王燕、張平,此前分別歷任中糧人力資源高管、中糧與可口可樂合資公司高管。

接替牛根生,擔任非執行董事及戰略及發展委員會成員的王希,現爲中糧集團戰略部產業投資部負責人。值得一提的是,38歲的王希,也是蒙牛董事會成員裏,少見的80後。

至於現任掌門人盧敏放,供職達能多年,被視爲“達能系”。5年前,他經由中糧集團推薦,空降總裁一職。

其接任之時,蒙牛正處在被老對手伊利甩開距離的尷尬境地。在他大刀闊斧的調整之下,蒙牛只用一年時間,就重回快速發展軌道,2017年收入突破600億元大關,同比增長11.9%。

作爲空降高管,盧曾提到,董事會、資本市場和股東對空降軍抱有極高期待,不會給很長的適應時間,來了就得打仗。

這位當家人手腕強硬、講究務實,業務層面,他主張打造新事業部制、聚焦明星品牌、聚焦資源;用人層面,強調能者則上、不帶熟人,曾在6個月內把直線彙報的12個高管換掉了11個,可見行動果決。

重回狼性時代

在盧治下,蒙牛因牛根生離開而淡化的狼性文化,重新顯現,多位業內人士向《21CBR》提到,蒙牛近幾年業績飄紅,離不開盧敏放的有效治理。

蒙牛現任掌門人盧敏放

乳業分析師宋亮認爲,盧敏放的管理風格可以用三個詞形容。

一是有的放矢,發力過去薄弱的產品、品類,比如奶酪、奶粉業務,進行重點規劃和投資。

二是行動落地快,一旦達成某項計劃或做法,盧會緊盯進展,敦促儘快執行和拿出反饋,由此提升各事項的效率。

三是懂得平衡,在管理層內部,其位置稍顯尷尬,既得考慮股東的利益,也得兼顧基層管理的老懞牛人的利益。

“他非常懂得如何最大限度地解決內部矛盾,平衡各方利益和照顧大家情緒。”宋亮向《21CBR》記者表示。

朱丹蓬提到,盧敏放既有外企的多年工作經驗,思維很open,也在中資的管理體系多年,“入主蒙牛後,集團在組織架構、國際化、新品投放、渠道深耕等方面,都得到較好的呈現,推動進入全新的高速發展階段。”

在盧敏放時代,蒙牛逐步走向生態化、平臺化。

過去幾年,集團耗資數百億元,收購了上游企業中國聖牧和現代牧業,澳洲奶粉品牌貝拉米,以及國內奶酪龍頭品牌妙可藍多等。

盧敏放解釋,戰略投資看重收購標的能否與蒙牛現有業務互補和支撐,從而實現“一加一大於二”的合力。

從董事會成員的履歷來看,王希、葉禮德、李恆健,都有投融資相關工作背景,熟悉資本市場,會成爲盧敏放強化併購能力、加速產業鏈整合的關鍵臂膀。

2021年,是蒙牛“五年再造一個新蒙牛”的起步之年,盧敏放帶領的這家市值超1700億港元巨無霸乳企,必須走得更快,也必須走得更穩。

在宋亮看來,“再造”只是句口號,現實的挑戰擺在蒙牛面前。

中國傳統乳製品的消費,進入了增長大幅放緩的時期,國際市場飄渺不定,而蒙牛自己,也還未找到一個新的業務發展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