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豬茅”——牧原股份不僅股價腰斬,更是頻頻受到財務方面的質疑。

近日,“牧原股份旗下超30家公司商票持續逾期”一事持續發酵。牧原股份也給出了最新回應,公司12月6日晚公告稱,截至11月30日,23家子公司已完成全部逾期商票的兌付,尚有9家子公司存在逾期未支付商業承兌匯票合計1707.27萬元;截至12月6日,公司9家子公司尚存逾期未支付商業承兌匯票合計755.98萬元。

此外,更爲罕見的是,12月6日晚,牧原股份一口氣發了32份公告。其中,牧原股份公告稱,爲確保公司有足夠的生產經營和投資建設資金,公司及控股子公司擬向銀行等金融機構申請授信額度總計爲不超過人民幣700億元整,具體融資金額將視公司及控股子公司生產經營和投資建設的實際資金需求確定。

與此同時,牧原股份的股價也在今年接連下挫,截至12月6日報收51.61元,相比最高點92.10元已經腰斬。但自國慶以來,生豬價格其實已經有所回暖,牧原股份也在近期動作頻頻,向大股東牧原集團發行了不超過60億元的定增預案,用於補充流動資金。

牧原股份旗下公司承兌商票逾期

近日,上海票據交易所披露《截至2021年11月30日持續逾期名單》,名單顯示,2021年8月1日至2021年11月30日出現3次以上付款逾期,且截至2021年11月30日有逾期餘額或11月當月出現付款逾期的承兌人數量共384家。

值得注意的是,牧原股份旗下共有超30家企業作爲承兌人在列,包括東營市墾利牧原農牧有限公司、老河口牧原農牧有限公司、汝州市牧原農牧有限公司等牧原股份直接或間接控股的公司發生承兌商票持續逾期。

據統計,截至2021年11月30日,上述“牧原系”承兌人累計逾期發生額約爲2125.73萬元,逾期餘額約爲1666.88萬。此外,記者梳理“牧原系”公司股東背景發現,招商證券旗下多隻股權投資基金、華能貴誠信託等出現在多家公司股東名單。

對此,牧原股份12月6日晚公告稱,截至11月30日,23家子公司已完成全部逾期商票的兌付,尚有9家子公司存在逾期未支付商業承兌匯票合計1707.27萬元;截至12月6日,公司9家子公司尚存逾期未支付商業承兌匯票合計755.98萬元。

此前,公司回應媒體稱,經公司財務部門覈查,由於部分供應商未及時發起付款申請、少數出票銀行無法進行線上清算或線上清算不及時等,導致公司存在商票實際兌付日晚於到期日支付的情況發生。公司現正在與銀行、持票人積極溝通,快速解決以上問題,保障票據持有人合法權益。

牧原股份表示,目前公司生產經營與現金流情況一切正常。公司已針對相關情況出臺了專項管理制度與措施,未來將加強管理,與銀行、持票人保持積極溝通,避免類似事件再次發生。

財務問題頻遭質疑

今年以來,牧原股份的財務問題一直備受市場熱議,在此之前,一張關於券商工作人員在微信羣提醒牧原股份投資者注意風險,並稱其“涉及財務造假風險,應該很快就要暴雷”的截圖在網絡上廣爲流傳。

對此,市場反應強烈,11月26日至12月1日,牧原股份股價連續四個交易日下挫,累計跌幅超過7%。隨後,12月3日,牧原股份在深交所互動易平臺回覆稱:“公司近日關注到,招商證券工作人員楊某在股票交流羣中,發佈與本公司相關的不實言論。公司的生產經營和流動性都正常,不存在應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信息。公司對該類行爲表示強烈譴責,保留追究當事人法律責任的權利。”

更早一些,今年3月,網絡大V“天地俠影”曾發表《牧原會是驚雷嗎?》一文,對牧原股份固定資產/銷售收入遠高於同業上市公司、大量關聯交易、少數股東ROE(淨資產收益率)等多項財務數據提出質疑。

對此,3月16日晚間,牧原股份披露了長達33頁的回覆內容,稱公司生豬養殖業務毛利率顯著高於同行業可比公司,原因主要是生豬單位成本低,種豬與仔豬來源、生豬產品結構和生豬養殖方式等存在差異。與同行業上市公司相比,公司的生豬養殖採用“全自養、全鏈條、智能化”養殖模式,而同行業上市公司多采用代養模式。代養模式因採用“公司+農戶”的生產模式,相對具有“輕資產”的特點;而全自養模式需公司自主投資建設生豬養殖場,故與同行業上市公司相比,公司固定資產佔營業收入的比例較高、固定資產週轉率較低。

但這一事件的影響並未停止,在上述質疑下,牧原股份不僅引來監管問詢,而且因“帶病”申報可轉債發行,公司實控人、董事長秦英林也被證監會約談。

從股價來看,牧原股份的股價在2月22日到達92.10元高點後便持續回調,截至12月6日報收51.61元,相比最高點回撤了超50%,股價已經腰斬。

豬價回溫,大股東60億定增彰顯信心

在千億“豬茅”股價腰斬的背後,除了頻頻受到財務質疑,還有生豬價格的一路下跌。中國養豬網數據顯示,國內生豬價格在1月初到達36.94元/公斤高點後便一路下跌,截至12月6日報價18.24元/公斤,相比年初高點下跌了50.62%。

受豬價大幅下行影響,牧原股份Q3養殖業務出現虧損。財務數據顯示,2021年第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收147.44億元,同比下降18.68%;實現淨利潤-8.22億元,同比下降108.05%。今年前三季度,牧原股份實現562.82億元,同比增加43.71%;實現歸母淨利潤87.04億元,同比減少58.53%;扣非後的歸母淨利潤爲86.5億元,同比減少58.74%;公司綜合毛利率爲24.12%,同比下降40.55%。

但自國慶以來,生豬價格其實已經有所回暖。牧原股份12月6日晚間公告稱,11月份,公司銷售生豬387.4萬頭(其中仔豬銷售7.2萬頭),銷售收入67.67億元;公司商品豬銷售均價15.96元/公斤,比2021年10月份環比上升34.34%。

與此同時,牧原股份也在近期發佈了面向大股東的定增預案。10月19日,牧原股份發佈非公開發行股票募集資金的預案,計劃向控股股東牧原集團定增募資不超過60億元,發行價格爲40.21元/股,在扣除發行費用後將全部用於補充流動資金。

開源證券研報認爲,牧原股份大股東60億定增,有利於緩解公司2022年營運資金壓力。根據測算,截至Q3末公司營運資金缺口190.9億元,基於公司2022年預達成5000-6000萬頭出欄目標,若豬價低迷週期拉長,公司2022年融資缺口將同比增加50%以上。以營運穩定角度看,大股東行業低谷期增持將助力公司緩解2022年營運資金壓力,優化財務結構,後期債務融資對財務費用的增加幅度將邊際減弱。此外,大股東在虧損季度定增亦釋放堅定看好公司長期發展向好信號。

在此次定增前,牧原股份還發行了95.5億元的可轉債,其中51億元用於生豬生殖建設項目,19億元用於生豬屠宰項目,剩餘25.5億元用於補充流動資金及償還銀行貸款。

北上資金減持,國內公募基金增持

當豬價企穩,牧原股份也在近期動作頻頻,是否意味着豬週期拐點將至?從資金的操作動向來看,機構似乎對此分歧較大。

例如,易方達明星基金經理蕭楠曾在半年報中寫道:“上半年,我們考慮到豬價下跌會帶來新一輪的行業洗牌,一些在豬價高位不顧自身成本能力而盲目擴張的產能會面臨淘汰,行業格局會進一步向龍頭集中,因此增持了養殖板塊。但我們低估了行業出清所需要的時間,加倉過於左側,沒有取得預期的效果。”從三季報來看,蕭楠在三季度對牧原股份的持股基本保持未動。

與此同時,國內衆多公募基金卻在三季度對牧原股份進行了加倉,其中不乏一些明星基金經理。例如,周蔚文管理的中歐新藍籌加倉了632.26萬股,使其新進成爲基金第十大重倉股;此外,雷鳴管理的匯添富藍籌穩健加倉牧原股份500萬股,杜猛的上投摩根遠見兩年持有加倉了459.73萬股。

整體來看,截至2021年三季度末,共有101只基金重倉持有牧原股份,合計持有14608.48萬股,相比二季度末增加了4174.74萬股。

但與此同時,三季報顯示,代表北上資金的香港中央結算中心(陸股通)在三季度對牧原股份進行了大幅減持,相比二季度末減持了約3380.53萬股。減持後,北上資金合計持有牧原股份12438.09萬股,佔流通股比3.5%。

國海證券研報認爲,豬週期形成的本質是供需錯配,供給是影響豬週期的關鍵因素。從母豬存欄到生豬出欄往往需要10-12個月,母豬存欄決定8-12個月後的生豬存欄,進而影響豬價變化。從週期W型底部分析,預計2002年6-8月之間豬價二次觸底。每輪週期上行前豬價均在底部呈現W型,豬價二次觸底,第一次觸底與第二次觸底之間間隔約8-11個月,價格漲幅在10%-15%之間。2021年10月觀測到生豬價格低至10.78元/kg,本輪週期豬價第二次觸底預計在2022年6-8月之間,預計二次探底豬價在11-12元左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