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華爾街見聞

美東時間12月6日週一,摩根士丹利的策略師表示,相比“再感染三倍風險”的新冠新變體奧密克戎,股票投資者有更重要的事情需要擔心。“看跌旗手”威爾遜爲2022年基線設定了4400點的年終價格目標。

從市場反應來看,上週五對貨幣緊縮政策更爲敏感的科技股表現不佳,納斯達克100指數期貨合約週一下跌,而標普500指數的同類股票則反向上揚。看跌情緒占主導地位,恐懼是 “極端的”,正如最新的恐懼和貪婪指數所顯示的。

鮑威爾和聯儲高官們接力一樣的鷹派暗示,使得以摩根士丹利的邁克爾·威爾遜Michael Wilson爲首的策略師看到了來自美聯儲的潛在風險。

降低估值是我們對2022年的呼籲,而美聯儲加速縮減只是將其提前。

美聯儲和奧密克戎誰更“可怕”?當然是美聯儲!

正如大摩“看跌”策略分析師威爾遜所言,在過去的一週裏,市場面臨着2個新影響因素——奧密克戎和美聯儲加速縮減資產購買。但美聯儲加速Taper無疑是上週五科技股重挫和市場情緒的直接反應因素。

威爾遜在解釋投資者應該更警惕美聯儲“轉變”時表示,由於美國本土不太可能實施任何新的大範圍封鎖,因爲對經濟和商業活動並不會造成真正的風險,因此,其推論感恩節後一天股市拋售的嚴重程度不一定是由於新變體;相反,奧密克戎只是結束投機性季節性反彈的導火索,但科技股暴跌的催化劑或者說是驅動力則是鮑威爾在國會作證時做出的出人意料的“鷹派表態”。

此前,鮑威爾做出了出人意料的鷹派表態,認爲是時候放棄通脹“暫時”這個詞了,可能加速完成Taper。這表明,加息的到來或比市場預期的更早。後來,包括Quarles、Bostic、Daly在內的美聯儲官員紛紛喊話加速Taper,一個比一個更誇張,有人支持美聯儲在明年一季度或二季度初就結束購債。上週五,聖路易斯聯儲主席布拉德評論非農數據令人鼓舞,稱應考慮12月政策會議上加快縮減債券購買速度。

威爾遜的理由如下:

首先,鮑威爾終於認爲是時候放棄通脹“暫時”這個詞了,意味着美聯儲可能加速完成Taper,也預示着美國將從一個非常快速的貨幣寬鬆退出,而且很可能在資產價格上留下痕跡。摩根士丹利的觀點認爲美聯儲將在3月底前完全結束QE,或比以前預測的速度快一倍。

其次,最近的下跌也符合威爾遜此前的預估,即在今年8月份美聯儲政策會議後首次討論的,當時他們預計將在今年年底左右開始縮減。在9月初,估值開始以更快的速度下降,以回應當月晚些時候的官方“縮減”。隨後,隨着季節性的年終反彈開始,市盈率在10月份上升。正如威爾遜此前指出的,在市盈率恢復正常化之前,這種上升將被證明是暫時的。而在感恩節之後的節點,“暫時效應”顯現。

再次,早期的縮減同樣也是居高不下的通脹以及勞動力市場的直接反應。更積極的步伐也符合白宮目前的優先事項,即希望通過另一個財政刺激計劃。正如威爾遜所說,這 “在通脹肆虐的情況下很難做到”,因此通過緊縮政策“降通脹”成了鮑威爾的首要關切。

以上,大摩分析師的“看跌”邏輯便清晰完整起來:美聯儲正準備以比許多投資者預期的更快的速度取消政策寬鬆,原因是通脹率上升和勞動力市場迅速接近充分就業,因而美聯儲再購買資產似乎沒有意義了。而在過去幾周,許多債券市場參與者已經開始爲這種加速縮減定價,但鮑威爾沒有被奧密克戎的增長風險所嚇倒,這可能讓一些人感到驚訝,從而導致風險資產大幅下跌。

從本質上講,摩根士丹利的觀點是,美聯儲加快Taper只是提前了高估值股票的風險。同時,威爾遜預測標準普爾500指數的遠期市盈率將下降到18倍,或比目前的水平低約12%。

一衆分析師“站隊”大摩觀點

不光是威爾遜,管理着1.3萬億美元資產的TIAA投資部門Nuveen的Brian Nick週一也表示:

如果美聯儲被迫對勞動力市場過度緊縮導致的通貨膨脹作出反應,我們的前景的主要風險仍然是金融條件的突然收緊。

相比之下,根據Nuveen對2022年的展望,大多數與病毒有關的經濟和市場風險 “已經過去”。

其他包括摩根大通的策略師,也把美聯儲的鷹派轉向,而非新冠新變體,作爲他們對股票前景的主要風險提示。

此前,華爾街見聞曾提及,一向“樂觀”的摩根大通的策略師們沒有被奧密克戎引發的市場恐慌所嚇倒,他們預測,到2022年底,標準普爾500指數將從目前的水平上漲9%,攀升至5050點。

但是,儘管摩根大通週一重申,其基本情況是股市漲勢將持續到明年,但摩根士丹利則認爲標普500指數有走低的趨勢,估值也在下降。

由於多種原因,股票市場正在恢復九個多月前開始的下降過程,標準普爾500指數的遠期市盈率將下降約12%,這種跌幅可能會深化,由於股票投資者開始要求更高的風險溢價,因爲其預期長期利率會大幅提高。

即使是通常看漲的瑞銀全球財富管理公司的策略師週一也表示,他們 “預計未來將出現一段波動加劇的時期,因爲投資者試圖根據不充分和不完整的數據來評估來自奧密克戎和美聯儲的風險。”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