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怎么走?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自然资源部和国家开发银行等发布《“十四五”支持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下称《实施方案》),为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提供了发展范本。专家认为,《实施方案》是促进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开拓振兴发展新局面的重大举措,对于支持新时代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示范区城市带动作用明显

  “十三五”时期,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专项资金,支持20个示范区36个城市(区)建设了306个产业转型升级重大项目,包括87个工程技术中心、15个质量检验检测中心、22个智慧园区和园区智慧化改造项目,支持建设10个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和18个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开发银行与相关城市签署开发性金融合作协议,安排专项贷款近200亿元。

  今年9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通知,面向全国推广示范区建设60条典型经验做法。目前,示范区城市已成为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引领者、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的先行者。示范区城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速达41.59%,高于全国26.9%的平均水平,改造和淘汰了大量落后产能和低效产品,全面实施工业技术改造,装备制造、能源化工、节能环保等优势产业进一步向终端延伸,产业规模和效益稳步提升。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王成金表示,示范区城市将成为“十四五”时期推动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支撑力量。“特别是部分示范区城市已逐渐成为所在省份的区域性中心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和先进制造业基地,对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王成金说。

  向先进制造业基地转型

  “到2025年,示范区建设取得明显进展,支撑产业转型升级的内生动力机制、平台支撑体系、转型发展路径更加完善”——《实施方案》明确,依托示范区城市建成一批特色鲜明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区域性中心城市,形成一批对全国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振兴发展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主任级咨询师刘太平表示,《实施方案》明确了到2025年示范区建设的目标定位、重点任务和配套政策体系,聚焦支持示范区产业结构调整、城市更新改造、绿色低碳转型,部署了示范区“十四五”期间的三项重点任务。

  ——坚持创新引领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实施方案》明确,“十四五”期间,将继续支持示范区城市加快创新能力和创新平台建设,参与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鼓励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联合建设科研创新平台和新型研发机构,优先支持培养产业转型发展的急需人才。

  ——坚持协调发展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十四五”期间,将大力支持示范区城市把产业转型升级和城市更新有机结合起来,同步谋划,统筹规划,提升城市的综合承载能力。选择一批条件好的县城重点发展,支持20个县城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园区复制推广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的经验做法,增强县域经济增长动力。

  ——坚持绿色转型加快实现低碳发展。“十四五”期间,将支持示范区城市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实施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推进绿色制造和清洁生产,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逐步实现安全降碳。

  因地制宜,走特色发展之路

  怎样落实好《实施方案》?

  王成金建议,各示范区可在加快创新平台建设、提升产业竞争力、促进产城融合、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等方面深入探索路径,形成更多亮点、经验及模式,在全国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发展上勇争先、做示范。

  一是落实重大战略。“建议各示范区发展要将落实国家部署作为重中之重,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制造强国战略,深入落实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要求,全面转变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王成金说。

  二是精准分类施策。《实施方案》提出大量具体而有针对性的建议,如支持唐山、包头、鞍山、吉林、大庆等“钢城”“油城”通过技术创新、延伸拓展优势产业链、培育发展新兴产业,支持自贡、湘潭、萍乡、平顶山等城市打造新材料及环保装备制造基地。

  王成金建议,各示范城市应认真研究发展基础与资源禀赋,充分考虑在区域、行业以及各领域的突出优势、重要地位与关键作用,明确在国家发展全局中的定位,坚持因地制宜,积极探索符合当地实际、各具特色的转型升级路径和发展模式。(记者 孔德晨)

原标题:让老工业城市焕发新活力

值班主任:李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