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立平是一個平凡的農家媳婦,結婚二十多年,她孝順公婆,對喪夫的弟妹照顧有加,將失去父親的侄女視如己出,把一個七口人的大家庭打理得井井有條。她說,“我的家庭就是一個極其平凡的家庭,但我知道‘家和萬事興’,一個幸福的家庭就應該相互之間真誠相待,和睦相處,互敬互愛。”

  1997年,張立平從琉璃河嫁到了佛子莊鄉查兒村。婆家條件不算太好,丈夫慄忠心是家裏的老大,還有一個弟弟和一個妹妹。“起初我爸媽是反對這門婚事的,他們怕我受苦,也怕我受欺負。”張立平笑着告訴記者,“但我愛人人很好,很老實也很踏實,對人很細心,對我也特別好,所以最後我還是義無反顧地嫁給了他。”

  雖然做好了心理準備,但婚後的日子,還是相當艱苦。當時在深山區,基本沒有什麼就業渠道,張立平在家裏操持家務,照顧全家人的起居,慄忠心在私企打工,賺錢維持生活。雖然經濟上拮据了一些,但夫妻二人相敬如賓,公公婆婆待張立平也十分親厚,一家人和和睦睦,日子過得簡單而幸福。婚後一年多,小姑子岀嫁了,張立平也懷孕了,1998年10月,她的兒子出生了,家人們都爲這個小生命的到來而高興不已,一家人的生活越來越有奔頭兒。

  就在張立平兒子五歲時,一個噩耗把一家人平靜的生活打碎了——張立平的小叔子在單位體檢時被查出患急性淋巴癌。得知這個消息,全家人彷彿遭遇了晴天霹靂。張立平一邊寬慰公婆,一邊跟丈夫商量,“只要有一線希望,咱們砸鍋賣鐵都給他治。”此後,張立平的小叔子去市區醫院治療了一個月,效果不是太好,沒過多久就去世了。

  小兒子驟然離去對張立平的婆婆造成了很大的精神打擊,老人家一下子沒了精神,天天以淚洗面。張立平心裏也很難過,但日子總要過下去,爲了老人的身體,她就天天勸公公婆婆:“爸爸媽媽,你們放心吧,我和忠心今後一定對您二老好好的,還有弟妹和侄女,以後我們來照顧。”

  自此以後,張立平就把侄女當親閨女,把弟妹當親姐妹。無論是喫的還是穿的,買什麼張立平都優先給侄女。她的兒子小時候不懂事總爲此跟她慪氣,認爲她偏心,對親兒子還不如對侄女好,她就耐心地教育兒子,一家人要互相幫助互敬互愛。侄女順利考上高中,高興得張立平當場承諾,“我是孩子的大媽,只要她努力學習,我就一如既往地供養她大學畢業!”如今,她的侄女已經大學畢業參加工作了,而張立平也兌現了自己的諾言,“我弟妹身體不是太好,長年貧血,我們也要照顧她,畢竟她一個人帶孩子也不容易。”

  在查兒村,街坊鄰居們都說張立平的婆婆遇見了一個好兒媳,都羨慕她們一家人。而結婚這麼多年,一家人從沒吵過架、紅過臉,這也是讓張立平十分自豪的事,“我們的婆媳關係搞得非常好、很融洽,我對婆婆就象親媽一樣,做什麼事情,我都會聽聽她老人家的意見。”張立平覺得,關愛家人、家庭和睦是所有幸福家庭的相似之處,而互敬互愛是家庭和睦的基礎,一家人生活中就要互相照顧、互相信任、互相支持,“每到週末一家人坐在沙發上交流思想,談笑風聲,相互取長補短,遇到困難相互開導、相互幫助。”

  2018年,張立平一家從山區搬遷出來,原本七口人住在一起的大家庭也成了分散居住的三個小家庭,但距離並未阻隔一家人緊緊貼在一起的心。每天,張立平還是會和婆婆、弟妹一起散散步,放假的時候,她也會安排一家人一起出遊。“有人說孝、愛和善這三件事最不能等,想到就要做到。現在我們的日子過得這麼好,更要倍加珍惜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談起榮獲“首都文明家庭”,張立平說,“只有每個家庭都和睦了,我們的社會纔會更加美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