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你點贊

有這麼一羣人,他們不遠千里奔赴邊陲

用智慧與巧思讓城市舊貌換“新顏”

有這麼一批人,他們遠離故土紮根邊疆

用青春與奮鬥詮釋擔當抒寫“奉獻”

有這麼一些人,他們拋家舍業無懼艱難

用勤思與革新播種希望燃燒“韶華”

由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員會、北京市教育委員會聯合指導,北京衛視製作的全國最具影響力的教育節目《老師請回答》將於今晚21:45播出特別節目《爲你點贊——“見證優秀共產黨員榜樣”首都大學生集體採訪行動》。

在今年暑假,來自北方工業大學、北京服裝學院、北京理工大學、北京交通大學四所高校的20餘名學生赴青海、新疆、內蒙古開展采訪報道,完成了一場從書本到田間、從課堂到生活的生動實踐。在這趟遠行中,他們採訪了誰,瞭解了怎樣的故事,又爲何要點贊?在同學們的講述中,一個名詞被頻繁提及——掛職幹部。

#巧思“煥”新生

剛剛過去的11月,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化和旅遊廳公示了第一批自治區旅遊休閒街區名單,和田市團城赫然在列。而節目中,來自北方工業大學的祖麗米熱,點讚的正是那羣讓團城老街舊貌換新顏、秒變“最in”商業街的掛職幹部們。

很難想象,如今街道整潔、商販忙碌、精緻典雅的團城老街,曾是一番黃沙漫天、暴土飛揚、泥濘不堪的破敗之相。作爲土生土長的和田人,團城老街的新生讓祖麗米熱感到熟悉又陌生:故土情與民族風韻味不減,街容市貌也從破舊不堪演化爲浪漫風情。而這一切,皆與北京去到和田的一批批掛職幹部息息相關。

“比如我們碰到了一個北京過去的掛職幹部,他告訴我們說,老街的改造當時專門請了北京的設計師去設計房屋,以求爲最大程度地保留當地的民族特色。”

“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在遙遠的內蒙草原,掛職幹部們帶來的新設計思維和營銷技術,則讓傳統的“蒙繡”迎來了新生。作爲年輕一代蒙繡服飾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人,來自北京服裝學院的史璽岱同學現場展示了兼具細膩與粗獷、融合現代元素與傳統工藝的“蒙繡”服飾。

她還激動地表示,是掛職幹部帶來了新思想的“種子”,爲“蒙繡”提供了更寬廣的舞臺,幫助當地牧民改善設計圖案,貼近現代人的穿着體驗。

“特別感謝他們將產業營銷數字化新技術新思路帶到草原,在疫情之下幫助農牧繡工渡過產品滯銷難關。也感謝他們不斷探索傳統文化與時俱進的新路徑,以嶄新的視角與理念,爲‘蒙繡’注入源源不斷的創作靈感與新鮮血液。”

#奉獻“顯”擔當

如果說掛職幹部們用新思維新技術爲城市與人民帶來了“新生”,那麼老一輩的援疆幹部們,則用身體力行詮釋着精神感召下的奉獻擔當。節目中,帶隊新疆採訪的學生團團長王雪同學,竟意外在博物館的牆上發現了自己的爺爺,一段關於援疆建設的往事就此緩緩揭開。

王雪講述的家庭故事,可以說是無數爲了新疆建設背井離鄉、奮鬥終身的援疆黨員的縮影。他們“願做沙漠中的一滴水”,把自己融進新疆大地,流進當地羣衆心裏。自1954年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成立以來,60多年間,幾代兵團人發揚兵團精神,白手起家,艱苦奮鬥,把荒漠改造成綠洲,開創了新疆的現代化事業,更在今天曆史性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給新疆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一面是老一輩援疆黨員的無私奉獻,另一面,奉獻精神至今仍在不斷傳承綿延。跨越數千公里,北京交通大學孫理想同學點讚的是一位在平凡中堅守不平凡的醫生——劉宏林。

作爲北京友誼醫院的神經內科專家,四年間他六次從北京來到內蒙古通遼市庫倫旗,入戶看病,下鄉義診,規範醫療流程,落實制度管理,毫無保留地將自己的學科知識和臨牀經驗傳授給當地的醫護人員,帶動了當地醫院神經內科專業水平的提高。

#青春“付”韶華

只爭朝夕,不負韶華。當大興西瓜紮根至新疆和田,會產生怎樣的“甜蜜暴擊”?北方工業大學的菲露拉點讚的正是一位瓜農——北京市大興區農業服務中心農藝師、90後援疆幹部石運博。

2020年初,來自北京市大興區農業服務中心的石運博被選派至和田縣農業農村局掛職。爲了解決當地種植品類單一、農民收入偏少的難題,他在充分進行市場調研後,萌生了將大興小西瓜引入和田種植的想法。而今,大興小西瓜良種在乾旱炎熱的和田試種成功,不僅皮薄肉厚甜到掉“沙”,且可一年種植兩茬,每畝收益能達2萬元左右。爲了增加銷量,石運博還變身“喫瓜博主”開啓喫播帶貨模式,用新思路新創想譜寫屬於自己韶華之歌。

轉至貴州玉樹,一位同樣年輕的掛職幹部張新雪,成爲了北京理工大學楊承天佑同學的點贊對象。作爲北京市景山學校京西實驗學校語文二級教師,在得知有機會可以到玉樹支教時,原本打算年底完婚的張新雪義無反顧地來到了高原。剛來時,由於高反嚴重,她水土不服上吐下瀉,每天依靠藥物方能入睡,但依然堅持以飽滿的熱情,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高質量完成每一堂課,認真對待每一位學生。

從戈壁到草原再到高原,這場“見證優秀共產黨員榜樣”首都大學生集體採訪行動成爲了一堂鮮活生動的“大思政課”。正如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思政課教師張牧雲所言,“思政課不僅應該在課堂上講,也應該在社會生活中講”。

輸血不如造血,扶智更要扶志。是什麼讓這羣人放下安逸走向邊疆?爲了陌生城市百姓的新生與未來,他們還曾遇到過怎樣的困難?承受着怎樣的壓力與挑戰?而順利完成這趟西部之行的同學們,他們又經歷了哪些感動?收穫着哪些人生啓示?

今晚21:45,鎖定北京衛視《老師請回答——爲你點贊:“見證優秀共產黨員榜樣”首都大學生集體採訪行動》,聆聽他們的青春故事,見證榜樣的力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