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年內第二次全面降準!釋放了哪些信號?

來源:金融時報

日前,中國人民銀行宣佈將於2021年12月15日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不含已執行5%存款準備金率的金融機構)。本次下調後,金融機構加權平均存款準備金率爲8.4%。此次降準共計釋放長期資金約1.2萬億元。

在歲末年初交接之際,央行推出年內第二次全面降準,釋放了哪些信號?

首先,此次降準釋放了穩增長的信號。今年前三季度,GDP增速呈現前高後低的態勢,其中三季度GDP同比增長4.9%,環比僅增長0.2%,經濟出現了新的下行壓力。拉動經濟的“三駕馬車”中,房地產銷售和投資連續大幅回落,基建投資乏力,製造業投資仍有韌勁但放緩;受疫情擾動、就業和收入影響,消費增長壓力仍然較大;出口仍強但新訂單增速放緩。央行此前發佈的《2021年第三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提及“國內經濟恢復發展面臨一些階段性、結構性、週期性因素制約,保持經濟平穩運行的難度加大”。12月6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重提“六穩”“六保”,強調“着力穩定宏觀經濟大盤、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一系列表述顯示,宏觀政策正在向穩增長方向發力。面對今年經濟復甦不穩固和明年年初將面臨較高基數的形勢,央行宣佈全面降準0.5個百分點,可以起到緩釋經濟下行壓力的作用,爲穩定今年底明年初宏觀經濟運行提供有利的貨幣金融環境,這也是做好跨週期調節題中應有之義。

第二,降准將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特別是中小微企業的能力。貢獻了國內5成稅收、6成國內生產總值、7成技術創新、8成以上就業的中小微企業,是保民生、保就業的基本盤。今年全球大宗商品漲價潮推升上游中小微企業生產成本,疊加環保限產、拉閘限電等影響,中小微企業經營壓力加大,這也與三季度以來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增加相印證。10月物價數據顯示,PPI同比上衝至13.5%,PPI-CPI“剪刀差”擴大至12個百分點,創有歷史記錄以來新高。這意味着多數中下游的中小微企業成本壓力還在上升,需要金融體系加大對其支持力度,包括進一步降低中小微企業融資成本。前期監管層一直在採取有針對性的定向扶持措施,加大對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包括新增3000億元支小再貸款額度、2000億元稅收緩繳等。本次降准將補充金融機構的長期資金來源,降低金融機構資金成本每年約150億元,從而增強金融機構資金配置能力,加大對實體經濟特別是中小微企業的信貸投放力度,降低社會融資成本。

第三,降準釋放的流動性可控,不代表貨幣政策轉向。與7月份全面降準一致,本次降準落地的方式同樣採取置換到期中期借貸便利(MLF)的方式。具體看,12月15日有9500億元MLF到期,且隨着政府債券發行、繳稅高峯、年末年初時點臨近,可能導致流動性缺口加大。本次降準釋放的一部分資金可用於歸還到期的MLF,減輕公開市場操作壓力,另一部分資金用於補充中長期資金,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由此可見,降準釋放的流動性總量適度,不會產生“大水漫灌”效應,也不代表穩健貨幣政策取向有所改變。

第四,降準體現了中國貨幣政策“以我爲主”。近期美聯儲縮減購債落地,貨幣政策收緊預期強化,明年加息幾成定局。中國在此時機宣佈降準,顯示中國貨幣政策調節主要依據國內經濟的恢復狀況和市場主體所需,這是促進中國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的關鍵。同時,也不宜盲目地對中美貨幣政策操作進行比較,中國經濟先於美國經濟復甦,經濟週期的不同步決定着貨幣政策也具有差異。而且,中國貨幣政策處於正常區間,降準屬於常規操作;而美聯儲縮減購債是極度寬鬆狀態的消減。雖然未來美聯儲加息將對全球產生外溢效應,但今年以來人民銀行做了前瞻性的政策安排,降低了美聯儲等發達經濟體央行政策調整可能帶來的外溢衝擊。當前我國金融市場運行平穩,十年期國債收益率在2.95%附近,總體處於較低水平。跨境資本流動基本平衡,人民幣匯率雙向浮動,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了基本穩定。下一階段,央行將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堅持穩字當頭,不搞大水漫灌,兼顧內外平衡,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保持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同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加強跨週期調節,統籌做好今明兩年宏觀政策銜接,支持中小企業、綠色發展、科技創新,爲高質量發展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營造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