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三大國家級都市圈已出爐,這一領域迎來巨大投資需求

國家發改委2020年和2021年新型城鎮化建設和城鄉融合發展重點任務中點名的南京、福州、成都和西安4個都市圈,如今已經有3個獲批。

伴隨《成都都市圈發展規劃》的發佈,全國已經有3個都市圈獲得國家發改委批覆。

在中國進入城市化加速階段,培育都市圈、推動城市羣一體化已經成爲必然趨勢,也因此拓展出了基礎設施建設的新戰場。

未來都市圈可能達到上百個

近日,四川省政府印發了《成都都市圈發展規劃》,這是國家發改委正式批覆的第3個都市圈規劃。國家發改委2020年和2021年新型城鎮化建設和城鄉融合發展重點任務中點名的南京、福州、成都和西安4個都市圈,如今已經有3個獲批。

與此同時,今年11月11日,有網民在陝西省發改委官方網站的主任信箱裏詢問西安都市圈發展規劃的進度,陝西省發改委11月12日回覆稱:“西安都市圈今年年底前印發實施。目前已上報國家發展改革委正在審定中。”

南京、福州、成都這3個都市圈是由國家發改委批覆的,因此也被一部分機構稱爲“國家級”都市圈。同時,在國家出臺的多個重大區域發展戰略規劃中,還有多個都市圈被明確提出。

在中國進入城市化加速階段,培育都市圈、推動城市羣一體化已經成爲必然趨勢。而從區域經濟發展來看,中心城市與周邊城市加快同城化建成都市圈,也是提升城市競爭力的一種新手段。因此,2019年,國家發改委出臺了《關於培育發展現代化都市圈的指導意見》(下稱《意見》)。

2019年,由清華大學中國新型城鎮化研究院和北京清華同衡規劃設計院聯合撰寫的《中國都市圈發展報告2018》,在全國界定出34個都市圈。這34個都市圈是以直轄市、省會和副省級城市爲中心的都市圈。

不過,中國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研究員馮奎認爲,中國的都市圈體系正在培育與形成階段,遠未達到成熟狀態。目前中西部地區,省會及其都市圈“一家”獨大現象比較普遍,因此不能只講大都市圈,也要講中小型都市圈。

馮奎認爲,總的來說,未來都市圈的數目可能會達到上百個。省級副中心、區域中心、沿邊地區的重要節點、重要經濟帶上的功能節點城市,如果有條件,都值得去培育都市圈。

今年年初國家發改委印發的《2021年新型城鎮化和城鄉融合發展重點任務》中,既提出支持福州、成都、西安等都市圈編制實施發展規劃,又提出支持其他有條件中心城市在省級政府指導下牽頭編制都市圈發展規劃。

一些省份已經在培育省域內副中心城市都市圈。比如,河南2019年提出規劃建設洛陽都市圈,並於去年12月正式發佈《洛陽都市圈發展規劃(2020-2035)》;江蘇省“十四五”規劃提出,提高徐州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能級,引領徐州都市圈成爲策應國家區域重大戰略的新興增長極。

帶動基礎設施建設

在《成都都市圈發展規劃》印發的第二天,11月30日,四川省推進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領導小組第四次會議召開,會議印發了《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暨成都都市圈2022年工作要點(送審稿)》,對明年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作出工作部署。

據紅星新聞,《要點》提出將推進一批重大交通、網絡、樞紐項目,一批創新協同、產業協同、開放協同及公共服務等領域重點項目。其中,重大項目清單納入項目190個,總投資12478.2億元,年度計劃投資1141.5億元。

11月29日召開的福州都市圈建設推進會審議了《福州都市圈(閩東北)共建共治共享行動綱要》等3份文件,簽署了《同城化同家園——共建福州都市圈合作備忘錄》等4份框架協議。根據福州都市圈(閩東北)重大項目清單,共有項目117項,總投資8660.51億元。

培育建設都市圈需要構建一體化、同城化的生產生活聯繫,因此,就需要加快建設中心城區與周邊的交通、電力、通信等基礎設施網絡,將帶來基礎設施投資巨大需求,同時,帶動城鎮化促進人口的集聚,吸納更多人向城市轉化,帶動城市消費。

實際上,《意見》也明確,城鎮化是現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我國發展最大的潛力所在。建設現代化都市圈是推進新型城鎮化的重要手段,既有利於優化人口和經濟的空間結構,又有利於激活有效投資和潛在消費需求,增強內生髮展動力。

而在基礎設施建設中處於首要地位的就是交通。都市圈是城市羣內部以超大特大城市或輻射帶動功能強的大城市爲中心、以1小時通勤圈爲基本範圍的城鎮化空間形態。因此,打造軌道上的都市圈是都市圈建設首選項。

2020年,成都開工建設了市域軌道S3線項目(成都至資陽)。根據前述會議精神,S11(成都至德陽)、S5(成都至眉山)也將於2022年開工建設。S3、S5、S11市域軌道和外環鐵路的建成將促使成都都市圈真正形成便捷聯繫的都市圈。

11月8日,江蘇省發改委分別批覆南京至馬鞍山(南京段)、南京至滁河市域(郊)鐵路可行性研究報告。寧馬、寧滁、寧揚這三條服務於南京都市圈的線路,正在積極地申報今年年底開工。

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以城際鐵路和市域(郊)鐵路等軌道交通爲骨幹,打通各類“斷頭路”、“瓶頸路”,推動市內市外交通有效銜接和軌道交通“四網融合”,提高都市圈基礎設施連接性貫通性。

馮奎認爲,適度超前進行新基建設施建設,這已基本取得共識。從技術層面上講,適度超前主要指向佈局軌道交通、信息設施、融合應用、創新平臺等;從經濟層面上講,意味着要保持一定的資金槓桿率和合適的負債率;從空間層面上講,適度超前還需要加強研究。能夠確定的是,要將新基建與現有以及未來有潛力的各類都市圈空間緊密結合。都市圈將會出現豐富的應用場景,這也是商家必爭之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