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11月25日,俄羅斯成功發射下一代導彈預警衛星的第五顆衛星,進一步提升導彈預警能力。這是俄繼反衛星試驗後提升軍事航天能力的一個最新動作。

上個月中旬,俄羅斯國防部長紹伊古確認俄羅斯已成功測試反衛星武器。紹伊古強調本次測試中產生的衛星碎片絕不會對人類太空活動構成威脅。美英等西方國家則對於此次俄羅斯反衛星試驗反應強烈。美國國防部稱,“俄羅斯正在開發的反衛星武器或對美國和其他太空大國構成威脅。”

進入新世紀後,俄羅斯經濟開始回覆和加速發展,加上有“政治強人”普京的領導,一度陷入深度衰弱的俄羅斯軍事航天開始重振旗鼓,組建空天軍、持續發射新軍用衛星、研製反衛星武器……從軍隊編制、裝備、航天工業等層面,多管齊下提升軍事航天能力。《高邊疆之謀》專題本期走進俄羅斯軍事航天,通過系列文章嘗試解析重振旗鼓的俄羅斯軍事航天。

11月25日,俄羅斯在普列謝茨克發射場發射了新一代預警衛星“凍土”(Tundra)系列的第五顆衛星,即“凍土”15L,編號“宇宙”-2552。

隨着“凍土”導彈預警衛星和新一代地基戰略預警雷達“沃羅涅日”的部署,俄羅斯逐步打造了基本覆蓋全球的導彈預警體系,戰略預警能力大幅提升。

“凍土”導彈預警衛星“上帝在外層空間開了個玩笑”

上世紀80年代,冷戰到達高峯,美國總統里根上臺後,頻頻指責蘇聯,並提出“星球大戰”計劃,從意識形態、國際輿論和軍事等多個領域強化與蘇聯進行對抗。1983年9月韓國民航客機被蘇聯截擊機擊落事件發生後,美國在國際輿論、軍事部署等多方面加緊圍堵蘇聯,在歐洲部署新型“潘興”中程彈道導彈和陸基“戰斧”巡航導彈。這些導彈可攜帶核彈頭,可以在幾分鐘內打擊蘇聯境內的目標,對蘇聯的國家安全構成直接威脅。作爲回應,蘇聯也加緊部署SS-20中程導彈和“彈弓”陸基巡航導彈,雙方劍拔弩張。

全方位的對抗也讓一線部隊壓力倍增,兩個手握能夠將地球上人類文明毀滅好幾次的核大國,一旦誤判後果不堪設想。1983年9月26日晚,蘇聯防空軍中校斯坦尼斯拉夫·彼得羅夫,在莫斯科附近的一個地下戰略指揮所值班。彼得羅夫不是一名專職值班參謀,他是一名對彈道導彈預警情報進行深度分析的人員。

指揮室配備了大屏幕顯示器,背景是一幅大比例尺的美國地圖,地圖上疊加的是導彈預警衛星和陸基戰略預警雷達發現的目標信息。彼得羅夫負責導彈預警衛星預警信息的監視與處置,該系統能及時發現從美國本土發射的彈道導彈,可以爲蘇聯提供大約15分鐘的預警時間。

拂曉時分,在彼得羅夫面前的控制終端上,紅色的導彈發射告警燈突然開始閃爍起來,伴隨着尖銳的告警聲。數據顯示,美國向蘇聯發射了一枚洲際導彈,這令指揮室裏的人十分震驚,人們的目光全都投向彼得羅夫的值班席位,控制終端相繼顯示了第二枚、第三枚和第四枚的導彈發射,已經完全符合遭到彈道導彈攻擊的定義。

情況萬分緊急,彼得羅夫必須當機立斷,做出自己的判斷:這是一次虛警還是一次真的核打擊?根據外媒的採訪,多年後,彼得羅夫回憶道:“在短短几分鐘的時間內,你根本無法依靠理性做出分析判斷,所能依賴的只能是基於經驗的直覺和本能。”考慮到美國發射導彈數量只有個位數以及蘇聯戰略預警系統穩定性有待提高。彼得羅夫判斷是一次虛警。事後證明,彼得羅夫判斷是準確的,避免了一次可能爆發的核戰爭。

經過調查,專家覆盤分析,對可能形成的虛警原因包括:一種可能是“眼睛”導彈預警衛星的紅外探測系統計算機將雲層反射的太陽光,誤判爲彈道導彈發射尾焰;釀成一場虛警;另一種原因可能當衛星處於一定的軌道位置,其紅外探測器處於一定角度時,因許多未知環境因素,觸發了一場虛警。彼得羅夫將其稱之爲:“上帝在外層空間開了個玩笑。”

目前,只有美俄等少數幾個國家擁有導彈預警衛星。“天眼”一度失明

預警衛星,又稱爲導彈預警衛星,主要指用紅外探測器和可見光電視攝像機等遙感裝置感受導彈發射時尾部噴焰發出的紅外輻射,發現敵方彈道導彈發射和飛行方向併發出告警情報的衛星。預警衛星是導彈襲擊預警系統的主要組成部分之一,與陸基、海基等戰略預警雷達一同肩負着戰略預警、太空監視等戰略任務,地位非同一般。

蘇聯在上世紀60年代中期開始研製預警衛星,先後發展了“眼睛”系列和“預報”兩種預警衛星,“眼睛”系列屬於大橢圓軌道預警衛星,配備了紅外探測器和白光電視等設備,該衛星計劃採用9顆衛星組網工作,實際上多爲6顆衛星在軌工作。“預報”系列則是地球同步軌道預警衛星,從1975年開始發射,衛星重約3噸,配備了大型紅外探測系統,此外還有核爆炸探測器,紅外探測系統每7分鐘對地球表面掃描一次。“預報”衛星採用4星組網工作模式,與“眼睛”預警衛星相互補充,形成對美國洲際導彈發射井的全天候監視。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繼承蘇聯的大部分軍事遺產,其中就包括導彈預警系統,但由於經濟一落千丈,新預警衛星發射不能及時接替陸續退役的老舊衛星,太空預警能力大爲削弱。2013年之前,在軌工作的“眼睛”系列衛星只有2顆,分別是“宇宙-2388”和“宇宙-2393”,這兩顆衛星已經失效。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仍發射了多顆“預報”導彈預警衛星。

而“預報”衛星也在2014年4月失效,該衛星是“預報”衛星的最後一顆,也是“凍土”衛星發射之前俄唯一的地球靜止軌道預警衛星。直到2015年11月,新一代導彈預警衛星“凍土”發射升空,俄羅斯纔有限恢復了天基預警能力

缺少預警衛星的支持,俄羅斯只能依靠陸基戰略預警雷達,預警時間從以往的30分鐘左右縮短至約15分鐘,要知道在危機時期,核大戰都是以秒計算,預警時間的大幅降低必將嚴重影響空天防禦部隊的預警能力,因此在“眼睛”和“預報”衛星還未失效之前,俄羅斯就已經開始研製新一代預警衛星,恢復“天眼”。

“穹頂”逐漸成形

新的導彈預警系統稱爲“穹頂”(Kupol),由多顆“凍土”導彈預警衛星組成,“凍土”衛星由能源火箭航天公司研製,據稱採用了重約1.2噸的“通用衛星平臺”(USP),有效載荷由彗星中央科學研究所提供,包括新的紅外探測器和可見光電視攝像機,靈敏度高於以往“眼睛”系列等預警衛星的探測儀器,具有更強的探測能力。據稱星上還配備保密的核戰用應急通信有效載荷。

2015年11月,“凍土”預警衛星的首顆衛星(代號宇宙-2510)發射,拉開了俄新一代預警衛星組網的序幕。2017年5月,第二顆“凍土”預警衛星(被命名爲“宇宙-2518”)搭載聯盟-2.1b運載火箭成功發射,2019年9月和2020年5月又分別發射了第三和第四顆衛星。“凍土”衛星採用了所謂的週期爲24小時的 “凍土”軌道。凍土軌道也能讓衛星在北半球上空駐留較長時間,但需要用更多的衛星來實現連續覆蓋,根據俄方公佈的資料,“穹頂”系統還有一個靜地軌道型號。

目前工作在“凍土”軌道的衛星由“聯盟“火箭發射,未來高軌道的預警衛星應該由”質子“或”安加拉“火箭發射。

按照該計劃,“凍土”衛星系統將於2018~2020年初步建成,採用10星組網,由大橢圓軌道預警衛星和靜止軌道預警衛星組成。“凍土”衛星的視場較寬,1顆“凍土”預警衛星就可以替代5~6顆老式的俄羅斯預警衛星。此外,“凍土”預警衛星還具備一定的戰略通信能力,可將信息傳輸給反導部隊或者將指令傳輸給俄羅斯戰略導彈部隊以對核打擊做出反應。“凍土”預警衛星主地面控制中心位於莫斯科附近的索帕克夫市卡盧加地區的庫裏洛沃鎮附近,備份任務中心位於俄羅斯遠東的共青城。但從目前發射情況來看,正式完成組網可能會推後幾年,一旦建成,將大幅提升俄軍的戰略預警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進入從2006年起,俄還開始對地基戰略預警體系進行更新完善。蘇聯解體後,俄羅斯與若干獨聯體國家繼續共用地基預警雷達,但大部分預警功能都停止使用或者被毀壞。

“沃羅涅日”是系列俄新一代地基戰略預警雷達,有“沃羅涅日-M”、“沃羅涅日-DM”、“沃羅涅日-VP”和“沃羅涅日-SM”等4種型號,前面三種雷達採用米波波段,“沃羅涅日-SM”採用釐米波波段。“沃羅涅日”雷達自2006年正式列裝後,現已部署7部,初步實現了環狀閉合佈防、全境有效覆蓋的陸基預警體系。該雷達最大探測距離超過6000公里,可對彈道導彈、巡航導彈、衛星,以及各種氣動目標進行實時跟蹤和精確定位,與導彈預警衛星配合,監視全球導彈發射動態,可爲俄反導攔截力量提供20~30分鐘的預警時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