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腸息肉、聲帶息肉、宮頸息肉是臨牀上比較常見,比較棘手,難於手術,術後易復發,很難根治的一類疾病。


直腸息肉屬於中醫“腸風便血”的範疇,表現爲大便帶血,血與糞便不相混雜;聲帶息肉則表現爲咽喉梗塞,聲音嘶啞;宮頸息肉則見於長期陰道出血,淋漓不斷。

餘用“濟生烏梅丸”加味治療,均取得了顯著的效果。


1

濟生烏梅丸原爲治療腸風便血而設。

餘先將其改爲湯劑治療小兒直腸息肉,每獲奇效,以後又用於治療成人直腸息肉患者,也有療效,但難於痊癒,後改爲丸劑較長時間服用效果較佳。

因直腸息肉屬慢性疾病,久服可收緩功之效,且丸劑比較便於服用。

爲了達到較快痊癒之目的,加用象牙屑、人指甲以軟堅散結,若人指甲不易收集,可用穿山甲代替。這就是“濟生烏梅丸加味”的由來。

之後,餘又用此方治療聲帶息肉、宮頸息肉,均獲顯著效果。

方中烏梅,性味酸平,有斂肺澀腸、入肝止血、蝕惡肉、化痔消息肉之功。

《本草經》雲:“去死肌、消黑痣、蝕息肉”;

《本草逢原》:“惡瘡胬肉,亦燒灰研敷,惡肉自消,此即本經去死肌惡肉之驗”,又曰:“治溲血、下血、諸血證。”

殭蠶,性味鹹辛平,有消風、化痰、散結之功。

《本草綱目》:“散風痰結核,瘰癧……痰瘧癥結”,“殭蠶,蠶之病風者也。治風化痰,散結行經,所謂因其氣相感而以意使之者也”。

《別錄》:“滅諸瘡瘢痕”。

象牙屑,性味甘寒,有清熱、拔毒、生肌之功。

《海藥本草》:“主風癇熱、骨蒸勞、諸瘡等,並皆宜生屑入藥。”

《醫學入門》:“生爲末,主諸瘡痔瘻,生肌填口最速。”

《本草經疏》:“治惡瘡、拔毒、長肉、生肌、去漏管。”

人指甲,性味甘鹹平,有軟堅、散結、祛瘀之功。

《本草衍義》:“去瘀血。”

酒醋,味酸,可助烏梅澀腸止血,又能散瘀。

穿山甲,性味鹹微寒,有消腫祛瘀之功。

《藥性本草》:“燒灰敷惡瘡”;《別錄》:“療蟻瘻”;《藥性論》:“惡瘡,燒敷之”;《日華子本草》:“治痔漏,惡瘡。”

五藥合而用之,有收澀、止血、攻堅、散結、化惡肉之功,用於治療直腸息肉、聲帶息肉、宮頸息肉,能起異病同治之效。

圖片

02


現將部分治驗病案介紹如下。

01 直腸息肉案


張某某,男,58歲。

患者於1977年3月始,大便時有鮮血,血附於大便之表面,排便時肛門無疼痛、下墜感,大便習慣每天一次,不結燥,如果大便結則血也較多。

1978年元月始,大便出血量較多,每次約便血一小湯匙。

外科檢查:肛門外形無畸形、瘻管及疤痕,無紅腫炎變。

窺肛鏡檢:肛管距肛門口約5釐米處,3點、5點、9點腸壁均有息肉似葡萄狀,紫紅色,蒂短緊附於腸壁,觸之易出血,3點及5點之息肉似黃豆大,9點之息肉如胡豆大,約0.5釐米×0.6釐米。

診斷:多發性直腸息肉。

入院後經服“濟生烏梅丸”,每次一粒,日三服,便血逐漸消失,共服藥24天。

檢查:各點之息肉已脫落,基底部有少許殘根已近與腸壁平行,無出血。
出院時帶“濟生烏梅丸”十五日量,三月後複查息肉無所見,病家無所苦。

直腸腺瘤分良性和惡性兩類。良性者於直腸或結腸長多個腺瘤,叫直腸息肉,其又分爲單發性和多發性兩種。

單發性者多見於兒童,多發性者多見於青壯年,極個別有惡變的可能。

中醫認爲是因溼熱毒邪下迫大腸,氣機不利,脈絡瘀阻,氣血凝滯所致,多按“腸風便血”、“痔瘡”論治,可用“濟生烏梅丸”治療。

多發性息肉極個別已惡變者,似《金匱》“便血色瘀,面色萎黃,髒毒腸澼”的記載,應屬“髒毒下血”範疇,非本方所宜。

02 聲帶息肉案


重慶某工廠女工,李某某,業餘愛好唱歌。

1971年因咽喉梗塞,聲音嘶啞,在某某醫院五官科檢查,發現聲帶有一粒如黃豆大的息肉,醫生主張手術,本人不願手術治療。

餘用烏梅1000克、殭蠶250克、象牙屑30克,蜜丸。

服藥一料後,復去醫院檢查,息肉已消大半。再進一料後檢查,息肉已完全消失。四年後複查未復發。

03 宮頸息肉案


龔某某,女,47歲,農民。

患宮頸息肉,經常陰道流血,1973年住某醫院婦產科經手術切除,息肉治癒。

出院後約10個月,陰道依然流血,再去該院檢查,息肉復又生長,仍需住院手術切除。

患者因經濟負擔不了,療效不穩定,不願再行手術,求餘診治。

餘用烏梅750克(酒醋泡、去核、炒焦)、殭蠶250克(米拌炒黃,去嘴足)共研細末,煉蜜爲丸,每丸9克,早、中、晚各服一丸。

一料藥服完後,自覺症狀消除。半年後婦產科複查,息肉已不存在。至今沒再復發。

圖片


03


“濟生烏梅丸”一方,據陳修園氏《時方歌括》所載,其方出於宋代,嚴用和爲治療“腸風便血”而設。

陳氏歌括曰:“下血淋漓治頗難,濟生遺下烏梅丸,殭蠶炒研烏梅搗,醋下幾回病即安”。

今方書列入收澀方類,用於治療便血。

考此方所治之便血,主要指大便時帶有鮮血從腸道來,其血與糞便不相混雜而下,多系便後滴血,或鮮血染於糞便表面者,中醫稱之“近血”(肛門直腸部位出血),或稱之“腸風下血”。

今之內痔出血和直腸息肉出血,其臨牀症狀多似古人“腸風下血”之描述,此腸風下血應與紫暗色血便之“遠血”(上消化道出血),或稱“髒毒下血”,相鑑別。

《證治要訣》雲:“血清而色鮮者爲腸風,濁而暗者爲髒毒”。

“髒毒下血”多爲內臟實質性器官損傷所致,此類病證,實爲極嚴重證候,非本方所能治也。
本方所治之“腸風便血”:一爲直腸息肉出血,用本方加人指甲、象牙屑,爲丸;

一爲內痔出血,用本方加槐花、地榆炭、側柏炭、三七粉、鬼針草等消痔止血之品。


04


濟生烏梅丸加味,是由烏梅、殭蠶、酒醋、人指甲(可用炮穿山甲代)、象牙屑五藥組成。

烏梅(用烏梅肥大肉多者爲上,酒醋浸泡一宿,以浸透烏梅爲度,去核,焙焦存性)1500克,殭蠶(米拌炒微黃爲度)500克,人指甲(用鹼水或皁水洗淨,曬乾,再和滑石粉入鍋內,同炒至指甲黃色鼓起爲度,取出,篩去滑石粉,放涼,碾粉。或用炮穿山甲30克)15克,象牙屑30克。

共研細末,煉蜜爲丸,每丸重9克,丸藥製成後,裝入瓷壇內,或玻璃瓶內,置於乾燥通風之地,以防受潮黴爛變質,黴者切不可服用。
“濟生烏梅丸加味”,治療各種息肉,成人每次一丸,早中晚各一服,白開水送下,兒童量酌減。

以服完以上劑量一料爲一療程,可連續服二三料。

兒童可用烏梅、殭蠶各15~20克煎湯,日一劑,二煎,分三次服,一般服10~15天可見效。

服藥期間,飲食宜清淡,多喫水果蔬菜,保持大便通暢,忌煎燥辛辣之品,忌菸酒。

注:事物總是一分爲二的,無論什麼事物不能說百分之百,治病也是如此。

該方治療各種息肉有顯著療效,但對久病又複雜之痼疾,效果就不夠好,這是必須說明的。有的人還將《傷寒論》烏梅丸錯認爲“濟生烏梅丸”,那就更是藥不對症了。

文章選摘自《龔志賢論雜病》,朱世增主編,上海中醫藥大學出版社出版,2009年1月。新經絡公衆號整理,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