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赴日留學生“爆買”時代終結!疫情下日本商家對策:到中國去

直接把門店開到中國,或者積極試水中國的電商平臺。

留學生在日本“買買買”的情況自明年起將終結。

近日,日本政府敲定方針,欲在2022年稅制改革時調整外國人入境免稅購物的計劃。日媒曝光的細節顯示,此次調整中,把現行外匯法中規定的只要是“非居住者”就可免稅購物的條件,縮小爲擁有在留資格90天以內的“短期逗留”遊客等。

根據日本政府的界定,留學生、技能實習生、研究生等長期留日的外國人,以及由於工作等原因在海外的日本人都屬於“非居住者”。這意味着,上述羣體原本在入境半年內所享受的免稅購物待遇將被取消。

免稅政策行將調整的消息出爐後,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日本華人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由於疫情,日本政府自去年以來嚴格控制留學生等羣體入境,根據當前的政策,目前在日本的留學生等羣體入境半年的免稅消費待遇其實早已失效,因此,近來留學生通過免稅措施代購的行爲是有所緩解的。但他不否認,此前確實存在留學生“瘋狂”代購的情況。

上述日本華人也表示,其實相較於政策調整,當前仍舊反覆的疫情對於日本免稅產業的衝擊更爲嚴重。日本境內目前已確認發現三例奧密克戎毒株感染的病例。出於對新毒株可能引發的疫情擴散的擔憂,日本政府在12月1日暫時關閉國門,爲期1個月。

嚴防偷稅漏稅

據日媒報道,導致上述稅制政策調整的原因之一便是,日本商家在留學生購物時,根據現行的免稅待遇政策,必須覈實留學生本人是否存在打工行徑。由此,企業必須派專員在現場覈對購物者本人的信息——這在勞動力本就短缺的日本社會,無疑加大了企業的用工壓力。而且確認流程較爲繁瑣,企業認爲也會在某種程度上影響了其他消費者的購物體驗。

此外,並不是所有企業都嚴格遵循這一規定,那些不太認真調查消費者流向的企業,也引發了同行的抱怨。

其實,日本政府對於外國人免稅購物政策的調整在去年早有動向。去年4月,日本國稅廳首次引用了顧客信息電子化的機制,10月後在日本各地普及。隨後發現許多留學生以及一些“非居住日本人”存在可疑的“爆買”(binge buying)現象。

2018年7月起的現行免稅制度顯示,一般物品(家電、工藝品、皮包等)或者消耗品(食品、水果、化妝品等),合計金額在5000日元~50萬日元以下,即可享受免稅優惠。這些免稅購物的產品必須帶出境外使用,並且不可以轉售。如果被發現違反,就會被國稅廳追徵消費稅。

據日媒報道,截至今年6月,日本境內3萬家免稅店的消費記錄顯示,約2.6萬人在免稅店消費了400萬日元。其中,1837人購買了超過100萬日元的免稅商品。69人的免稅消費記錄爲1億日元。最多的記錄則是累計購買了3.2萬種免稅商品,累計免稅消費額超過12萬億日元。而東京一家百貨商店向日本國稅廳遞交的消費記錄中,多次出現了免稅消費額在49.5萬日元的紀錄,直逼免稅購物的上限。

化妝品、電子產品、奢侈品等,通常是上述免稅購物記錄中出現最多的商品。上述消費主要集中在東京與大阪的免稅店。

據日媒報道,上述的消費記錄顯示,曾有一名住在東南亞的50多歲日本女性,從去年4月起,在東京都內的百貨公司消費高級手錶與大量化妝品高達約1億日元(約合560萬元人民幣);還有10名以上的日本人在一年內購買了數千萬日元的免稅品。甚至,有些日本人會在半年免稅期間到期後出國再回國,繼續重複購買免稅商品。

日本國稅廳就此認爲,前述長期留日外國人羣體以及一些“非居住日本人”花費如此高昂的價錢購買免稅商品的行徑是“不尋常”的,有理由懷疑其中的一些人將免稅商品,比如以稅後價格或者加價等進行倒賣,賺取其中的差價。而日本國稅廳引入顧客信息電子化的記錄,就是爲了嚴打偷稅漏稅的行徑。

苦等海外遊客?

日媒認爲,上述新政的實施效果如何仍有待觀望,畢竟日本政府最新的入境政策調整下,留學生及日本歸國人士暫時無法赴日。而相較於上述羣體,日本商家更是在苦等海外遊客的到來。

日本政府觀光局(JNTO)發佈的數據顯示,2021年9月入境日本的外國人爲1.77萬人,與2019年9月的大約227萬人相比,降幅達99.2%,仍處於歷史最低水平。疫情前2019年發佈的數據顯示,訪日遊客消費額較上年增長6.5%,達到4.8113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幣2996.2萬元),創歷史新高。其中,中國遊客達到959.43萬人次,創出歷史新高,佔到整體的三成。

外國遊客無法到來,無疑對日本的免稅產業形成巨大沖擊。自疫情發生以來,不僅是東京,沖繩、福岡等日本多地都接連有免稅店倒閉的消息傳出。目前,日本全國有至少20家專門面向遊客的免稅店徹底關店或已經宣佈了關店計劃。其中不乏中國消費者熟知的商家,比如“高島屋”也已在去年正式關閉旗下位於東京市內的免稅店。另一家老牌百貨三越伊勢丹運營的日本主要城市內的免稅店等也在經歷着前所未有的寒冬。

疫情下,是被動地坐等海外遊客,還是積極地拓展新的銷售渠道,已成爲日本商家必須面對的選擇。疫情以來,不少依賴中國消費者的日本商家已率先開始轉型,或通過走出日本市場,在中國開出了首家店,或選擇嘗試中國的線上銷售渠道,積極擁抱疫後率先復甦的中國市場。

就在12月4日,日本國內最火爆的漫畫雜誌《週刊少年JUMP》的官方店鋪匯聚九大JUMP的IP亮相上海,這也是日本以外世界首個官方商店。日本最大的家居連鎖店NITORI(宜得利)也已計劃今年在中國開設10~20家門店。而未來有加碼中國市場計劃的日本企業還包括優衣庫、羅森等已爲中國消費者熟知的日本品牌。

對此,日本企業(中國)研究院執行院長陳言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日本觀光市場遲遲不打開,助推了這波日本的零售業向中國的線下市場轉型。

與那些直接把門店開到中國的日企相比,疫情下還有不少日本商家試水中國的電商平臺。

日本貿易振興機構(JETRO)上海事務所副所長高山博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疫情前,日本零售業中很多中小企業忙着接待絡繹不絕的中國遊客,普遍認爲沒有必要進入中國的跨境電商平臺或向中國出口。”高山博說,“但疫情襲來,外國遊客無法入境時,這些中小企業就特別着急,纔想到利用跨境電商渠道向中國市場銷售產品。”

此前日本免稅店暢銷商品之一的龍角散,也開始通過與中國夥伴的合作,正式進入中國市場。去年,日本藥企株式會社龍角散與中國的華潤三九正式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很快,日本的龍角散將直接出現在中國的電商平臺上,方便中國消費者不用出國門也能購買到。

高山博也坦言,“剛開始起步的時候很難。因爲中國的電商平臺層出不窮,且迭代的速度很快,但通過逐步摸索目前已走出了一條通路,比如現階段可以通過可靠、專業的合作伙伴,進入天貓國際自營店等優質電商平臺,促成跨境電商業務”。

從數據來看,2020年中日貿易額與上年相比幾乎零增長,但今年兩國貿易加速回升,尤其是日本對中國的出口出現恢復性增長。根據海關總署7日公佈的今年前11個月貿易數據,日本爲我國第四大貿易伙伴,中日貿易總值爲2.2萬億元,增長10.7%,佔6.2%。其中,對日本出口9790.3億元,增長8.8%;自日本進口1.22萬億元,增長12.2%;對日貿易逆差2422.8億元,增加28.4%。

日本商家也看到了其中的巨大潛力。JETRO日前實施的一項“日本企業海外業務調查”顯示,希望擴大出口的企業達到76.7%,而“希望擴大出口的對象國和地區”中,中國爲56.7%的企業首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