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廁所歷史的追溯。

在中國歷史上看,古籍上對於廁所很少有詳細的描述,王其鈞先生在《中國傳統廁所研究》上提及,目前所知最早的實際尺度的廁所實例是江蘇徐州市九里區的龜山漢墓中的廁所。這座墓是西漢第六代楚王襄王劉注(即位於公元前128年~前116年)的夫妻合葬墓,距今2000多年,廁所是在平地上放置兩塊長方形的石頭,兩石之間便是一個坑了,人踩在石頭上方便,跟現在的蹲坑式廁所沒有大的區別。[1]。

北京在什麼時期有廁所的記載,無考。十三世紀中葉,元世祖以大都爲宸居之地以後,開始建造房屋,遊牧民族以大地川澤爲廁的積習,也因而爲之一改。明代以後,北京居民戶廁位置注入了風水術因素,以“四合院”爲代表的居住形式,有了廁所的一席之地,建置於院落的西南角,其實,即使沒有風水因素,北京地區春、夏多東南風,廁所選位於宅院西南角下風處,有利於宅院衛生。這些戶廁或爲磚砌,或爲木板搭拼,或爲秫秸圍欄而成,均屬無廁門、無廁窗、無廁頂、無防蠅、無除臭設施的死坑旱廁。達官貴胄之家的廁所,主、僕不混用,主人專用廁所有的不置廁坑,而用溺器與恭桶。相傳明代嚴嵩父子的溺器“皆以金銀鑄婦人,而空其中,粉面綵衣,以陰受溺”[2],嚴嵩的黨羽鄢懋卿“以文錦被廁牀,白金飾溺器”[3]。明萬曆初年至明朝末年,京師住宅日趨逼窄。不少居民遂不設戶廁,而改用馬桶。

北京城的公廁實在太少了,在文字記載上,清代的前因居士在《日下新謳》中記載:“大街……無地可遺,於是有設茅房者。門外高張大幅布畫,寬六、七尺。上繪神仙或雜色故事。當街列一朱漆四方高架,狀如香梯,頂面立一方牌,標曰‘潔淨茅房’。其鋪內一室則環列小坑,以板界隔,人各一坑。與錢一文,給紙兩片。誠方便經營也。”另一位於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到北京的高麗人金士龍,在其所著《燕行日記》中也有一段記錄北京琉璃廠收費廁所的文字:“琉璃廠有溷廁十餘間,廁中置淨幾,几上爇芙蓉香,其四壁貼春和圖,使人登廁,則其價必收三文。”這些文字還是很有意思的,成爲最早收費廁所的記載。

北京作爲都城,明代宮廷廁所,有稽可考者共有五座。其中坐落於文淵閣附近,爲閣僚所用的廁所一座。紫禁城乾清門圍牆內南半間房“東夾牆”、“西夾牆”處,爲宮眷及內官所設的廁所二座。隆宗門外慈寧宮東小門內文書房處,爲太監所設的廁所一座。慈寧宮南司禮監處,爲太監所設的廁所一座。紫禁城內文淵閣,閣僚衆多,爲閣僚所設的廁所中,因蹲位所限,故如廁者時有“內逼”情急,而蹲位人滿之患。明代帝后嬪妃如廁,皆用一種野蠶絲織成的帛絹“拭穢”,帛絹由四川地方政府按例貢輸。“每供御用”“即便棄擲”每一“擲”即耗銀數錢。明孝宗見帛絹棄之可惜,始“敕以紙代之”[4]。

清代宮廷廁所稱爲“淨房”,清代“淨房”較明代有所增加。除養心殿後殿西間設有兩處“淨房”,養心殿後殿東間亦設有一處“淨房”外,后妃寢殿旮旯處,均設有“淨房”。“淨房”不設廁坑,而置便盆與馬桶。帝后用的便盆,多屬銀製或錫制。造型典雅,紋飾明麗,裝潢華貴。清末慈禧太后的馬桶,用檀香木雕琢而成。外壁雕飾一隻大壁虎,壁虎雙目鑲裝兩顆紅寶石,嘴中銜着手紙,腹中裝着檀香木末,穢物落下,被香木末自動裹起,不出一絲異味。檀香木末用後即行棄擲復以新末代之。光緒二十九年二月(1903 年3 月),慈禧以“恭謁”西陵爲名,試乘西行火車。陶蘭泉奉北洋大臣袁世凱和會商大臣盛宣懷的指令,在列車中專爲慈禧太后設置了臨時“豪華”廁所。廁內馬桶“底貯黃沙,上堆水銀,糞落入水銀中,沒入無跡”。水銀、黃沙二物,每用之後即行倒除,每倒除一次,即耗銀數兩。其所用馬桶“外施宮錦絨緞爲套,成一繡墩”。

近代以前,北京的公共廁所一直少之又少,清代北京城明令規定,皇城四周,南海、中海、北海皇家園林附近以及積水潭周邊地帶,不得建置公廁。清代在內城,僅有官設公廁3 座,私設公廁5 座。私設公廁,都是三尺土牆爲障,無廁頂、無廁門、無廁燈、無蹲位隔板、無任何保潔設施的簡陋廁所。官設公廁,部分有廁頂、有廁門、有廁窗,但無蹲位隔板、無防蠅防臭設施。

1912 年至1933 年,市區共有公廁627 座。內分官設、自治坊設及私設三種,其中私設公廁470 座,佔公廁總數的75%。1947 年至1949 年,民國政府對廁所也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造和相應的管理,對“不合格”公廁採取“取締”措施,使街道公廁進行由原來的600 多座減至510 座。其中官設公廁83 座,佔公廁總數的16%--27%。

二、北京廁所的革命

1949 年至1963 年,市人民政府對舊社會遺留下來的私設和官設公廁,採取拆除、改建措施,併爲市區建造了一批有廁門、有廁窗、有廁頂、有簡易防蠅設備的公廁。1964 年至1974 年,市人民政府對宅院廁所(簡稱“戶廁”)實施改造,取締了85 000 個戶廁,新建了2879 座街坊公廁。

很長一段時間,北京的廁所大多陳舊、破損、臭味大、髒亂不堪。1984年2月14日xg《明報》以《北京公廁髒、夏天臭氣燻、冬天糞冒尖》爲題載文:“北京公廁林立,管理極差,髒亂不堪,冬季糞便結冰,夏天臭氣燻人”。廁所破舊,髒亂,而且數量少,分佈不合理。1979年3月9日北京日報社編印的《內部參考》載文:據說八達嶺遊覽區沒有公廁,日本女遊客無處解手,便自己組織起來以人牆遮攔,輪流方便。以上兩例,形象地說明當時北京的公廁狀況。

爲解決公廁佈局不合理,數量不足,缺少衛生設施等問題,1981年以後,北京市有計劃有步驟地着手進行公廁建設與改造。1983年,公廁建設重點在主要大街和繁華地區進行,是年新建、改建公廁198座,環衛部門管理的公廁達到6635座。

1984 年北京市專門召開以廁所爲主題的市長會議,決定在重要旅遊景點、主要街道、重點地區建造了一批設備齊全的高等級公廁。其中室內高度3.7 米,有采暖、採光、通風設備,照明燈具美觀典雅,坐蹲式瓷制大便器,大便蹲位間隔1.80 米,設門及隔斷板,大掛斗式小便器,設水磨石或大理石隔斷板,裝備紅外感應臺架洗手盆、洗手液機及紅外感應幹(烘)手器的一、二類公廁。

這些高標準公廁先後建成與投入使用的時間爲:1985 年至1987 年建成,投入使用的有勞動人民文化宮南門東側、北京站東側、中山公園南門西側,共3 座。1988 年建成投入使用的,有歷史博物館西門北側、歷史博物館西門南側、西直門立交橋、北海公園東門、公主墳環島、圓明園南門、香山廣場、軍事博物館西側,共8 座。1989 年建成投入使用的,有華北樓旁、姚江衚衕、萬壽寺對面、八角地鐵站、紅領巾公園,共5 座。1990年建成投入使用的,有工人體育館西側、王府井百貨大樓南側、北京展覽館廣場、西直門大街86 號旁、積水潭、新南大街21 號旁、人民大會堂南側、宣武門西側、前門箭樓東側、前門箭樓西側(男)、前門箭樓西側(女)、正陽門1 號、正陽門3 號、珠寶市街、奧林匹克體育館東門、中關村崗樓、人民大學對過、古城北里、昌平縣自行車賽場北門、頤和園東門、頤和園文昌閣南、頤和園仁壽殿南,共22座。

據市統計局資料,北京市外來人口日均330 萬,加上流動於街道和公共場所的北京市民,日均多達400 萬人以上。北京市主要街道平均爲1.5 萬人一座公廁。西單、王府井、前門等繁華商業地區,平均10 餘萬人一座公廁。西單北大街南口至豐盛衚衕總長1.5公里,商店逾百家。每日於此購物者不下5 萬人次,公廁則只有一座,該座公廁如廁者,晚6 時至晚7 時,每分鐘7 人次,中午12 時至下午2 時,每分鐘多至15 人次。待解者門外魚貫列隊,少則十數人,多則數十人。面對這種情況,市環衛局和有關部門在加大公廁新建、改建力度的同時,先後在主要大街、繁華地區和旅遊景點,建造了一批建設標準高、內部衛生設施齊全的高等級即一、二類公共廁所。

進入21世紀,北京市的公廁進入升級改造期。2001年4月,市市政管委制定了《北京市公共廁所設計建設標準》,要求“城市公共廁所應按照文明、衛生、方便、適用、節水、防臭的原則進行規劃、設計、建設和管理”,要求大、小便間,盥洗室分設;大便器以蹲便器爲主,座便器爲輔;座便器提供墊紙,沖刷和洗手等採用非接觸器具;廁所設施齊備,維修方便;廁內空間佈置合理,採光和空氣流通性好;使用先進可靠的節水設備;有合理通風方式。

從2001年起,全市賓館、飯店、機場、火車站、長途汽車站、大型購物場所、大型娛樂場所、體育場館等窗口服務單位的公共廁所要全部達到二類以上標準,並一律對外開放。凡是新建、改建城市道路、大型公共建築、公共場所和居住小區等,必須把配套公廁的問題解決好。2004年,北京市政府將新建改建公廁列爲 “直接關係羣衆生活方面的重要實事”之一,接着,2005年是北京公廁管理年,全年新建改建公廁1959座,在公廁改造中,推進了環保節能公廁的應用,以節水節能綠色環保爲宗旨,應用泡沫節水免衝小便器、中水再生利用、生物除臭等先進技術,採用節能燈照明,解決了公廁的費水、費電、異味大、易堵塞等方面的問題。公廁的質量提高了,使用功能擴展了,許多公廁悄然更名爲“公共衛生間”或“公共洗手間”。從2006年起,在推進城市公共廁所新建、改建的同時,公廁建設由城區逐步向農村延伸,公廁改建開始向鄉鎮推進。爲緩解繁華地區、公園和大型活動用廁的需要,北京市還建有一批活動式公廁。組裝廁所、單體廁所、汽車廁所、無障礙廁所都開始大量出現在北京的各個地區。具有行政法規效力的《北京市公共廁所管理辦法》也應運而生,公共廁所要符合下列要求:外立面保持完好、整潔;各類設施、設備齊全、完好;採光通風良好;保持衛生,按規定進行消毒處理;廁內無蠅蟲,基本無臭味,地面無積水,痰跡或者菸頭、紙屑等雜物;便器內無污垢、雜物、積存糞便;牆壁、頂棚無積灰、污跡、蛛網等。

據2018年統計,北京市有公共廁所,14667座,根據住建部的相關規定,城鎮裏每2500至3000常住人口就要設置一座公共廁所。從總數來看,是合格的。北京也就成爲世界上公共廁所最多的城市之一,基本解決了人們如廁的問題。

[1]《南方建築》《民居與傳統建築研究》2010.6 。

[2] (明)馮夢龍:《笑史》,轉引清周吉士《周園所記》。

[3] (清)張廷玉:《明史·奸臣傳》卷308

[4] (明)謝肇淛:《五雜俎·卷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