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募”成風! 近一個月新股超募佔比過半 專家稱系詢價新規下市場化結果

原創 證券日報網 證券日報之聲

Wind數據顯示,按上市日期統計,11月7日至12月9日,A股新股超募比例過半,佔比高達53.84%。而此前9月7日至10月6日新股超募比例僅爲2.94%,10月7日至11月6日新股超募比例達36.59%。

“9月份‘詢價新規’正式實施,新規將高價剔除比例從不低於10%調整爲不超過3%,進一步提高了創業板與科創板新股發行價格與發行市盈率,也就出現了‘超募’現象。”一位證券從業人士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那麼,上市公司超募的錢該用於何處?“詢價新規”下衍生的超募現象如何看待?

“超募”成風

科創板、創業板爲“超募”主要聚集地。記者梳理後發現,11月7日至12月9日,28家獲超募資金的上市公司中,科創板11家、創業板11家,合計佔比78.57%;北交所6家,佔比21.43%。

從行業來看,獲超募資金的上市公司多爲科技企業,主要分佈在專用設備製造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汽車製造業三個行業,佔比近四成。

“由於創業板與科創板試點註冊制,沒有23倍市盈率高壓線限制,且發行公司普遍爲新興戰略產業,包括計算機、新能源汽車、醫藥等熱門行業,市場對其預期較高,因此受到追捧。”上述證券從業人士指出。

在業內看來,近期A股市場“超募”的出現是市場化的結果。“這屬於正常情況。”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告訴記者:“在過往覈准制下,擬上市公司募集資金規模一般通過‘固定市盈率(23倍)×報告期內最近一年淨利潤’的方式測算;隨着科創板、創業板註冊制的實施,擬上市公司股票需通過市場詢價方式發行,上市公司實際募集資金淨額可能超過規劃募集資金,即出現所謂的‘超募’現象。”

“近期超募頻發,主要在於此前監管在新股發行定價上做的一些調整。”申萬研究所首席市場專家桂浩明向《證券日報》記者談道,之前新股在詢價過程中,高價剔除比例爲不低於10%,新規實施後,規定高價剔除比例不超過3%,發行價明顯調高,也就自然產生了超募現象,“之前大家都避免報高價,這樣就將發行價格壓得較低,甚至出現了上市公司不能按計劃募集足夠資金的情況。”

桂浩明進一步表示,科創板大多數爲成長性股票,詢價過程中的自由裁量權會比較大,在剔除最高價的比例大幅下調後,價格彈性進一步顯現。

部分上市公司超募比例可觀

部分上市公司超募比例相當可觀。據Wind數據,近一個月以來,芯導科技超募比例最高,其超募比例高達218.43%;其次爲廣東的兩家上市公司,如鼎陽科技、炬芯科技-U等超募比例均超過了180%;而像C潔雅、海力風電、隆華新材等超募金額也都翻了一倍以上。

日前,禾邁股份披露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在科創板上市發行公告,公司發行價格確定爲557.8元/股,趕超義翹神州的292.92元/股,成爲A股有史以來發行價最高的股票。

上市公司超募的錢用於何處?以“國內通用電子測試測量儀器第一股”鼎陽科技爲例,其計劃募資3.38億元,募資總額12.43億元,扣除發行費用後實際募資淨額爲11.51億元,實際超募8.13億元。

招股說明書顯示,鼎陽科技募集資金將用於高端通用電子測試測量儀器芯片及核心算法研發項目、生產線技術升級改造項目、高端通用電子測試測量儀器研發與產業化項目。根據公司12月6日披露的兩則公告,鼎陽科技擬使用超募資金中的2.43億元用於補充流動資金,另外再使用不超過11億元的超募資金及閒置募集資金購買銀行理財產品或存款類產品或券商收益憑證。

“對於這麼一大筆超募資金,不用,則會稀釋股東收益率,使用的話,或有可能導致過度投資。”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盤和林認爲,“如何合理使用超募資金纔是問題的關鍵”。

榮大研究院報告顯示,目前上市公司超募資金一般可投向永久補充流動資金和歸還銀行借款、新項目建設、增加原募投項目投資額以及收購資產等。

根據目前政策規定,超募資金用於項目建設(或收購資產),應投資於主營業務,且需對項目建設做好可行性分析並披露;用於永久補充流動資金和歸還銀行借款的,每12個月內累計金額不得超過超募資金總額的30%。

上海久誠律師事務所主任許峯律師告訴記者:“上市公司募集資金應當按照招股說明書或者募集說明書所列用途使用。上市公司募集資金用途發生變更的,必須經董事會、股東大會審議通過,且經獨立董事、保薦機構、監事會發表明確同意意見後方可變更。”

專家稱超募爲“詢價新規”下市場化結果

在註冊制下,因部分詢價機構“抱團報價”,也一度導致上市公司IPO募資不及預期,資本市場投融資功能減弱等問題。

爲規範新股發行定價秩序,監管層9月發佈“詢價新規”,旨在優化註冊下的新股發行環境,其中就市場出現的“抱團報價”問題,規定將高價剔除比例從不低於10%調整爲不超過3%。

“超募是市場制度調整後正常的市場反應。”桂浩明指出,“超募本身應從兩方面看待,一方面超募反映投資者對公司的認可,上市公司多拿到資金,只要能合理利用就是一件好事;另一方面,如果超募的錢被上市公司用於合理投資,最終也回饋給投資者,這本身是市場化的作用。當然,如果上市公司超募過多而胡亂使用,則會導致資金浪費。”

上述證券從業人士亦向記者談道:“創業板與科創板衆多上市公司出現超募,既是市場發展的結果,也是新股深化改革的必然。試點註冊制,不再有23倍市盈率高壓線,發行價格、發行市盈率的高低,是否會出現超募等,都是市場化的結果。出現超募或發行失敗的現象,都是市場正常的反饋;另一方面,新股不敗神話將被打破,有利於價值投資的發現,投資者不再盲目頂格打新,而是需要精挑細選。哪些新股值得申購,上市後的預期收益多少,上市後哪些新股值得進一步關注。真正懂投資的專業投資者與投資顧問,能提供專業的建議,將脫穎而出。”

一位長期關注資本市場的業內人士強調:“上市公司須對投資人負責,保持敬畏之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