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11月29日至12月3日,央廣網記者前往地處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的中國石油青海油田作業區,用文字和鏡頭記錄高原石油人不畏嚴寒,在荒無人煙的柴達木盆地腹地堅守天然氣生產運輸一線,爲千家萬戶輸送溫暖背後的感人故事,本網從7日起刊發系列報道“寒風吹徹”。

央廣網格爾木12月9日消息(記者樊永濤)魏慶霞呼出的“白氣”在廠燈下格外顯眼。

凌晨5點,零下18度。穿得略顯臃腫,輸氣班長魏慶霞繼續夜巡,280個閥門、29塊計量壓力錶、39塊監控儀表,一小時一次的檢修,這些儀器設備都要仔細過一遍,馬上這座城市將迎來用氣高峯,一切數據顯示正常,她才安下心來。

女子輸氣班合影(央廣網記者樊永濤攝)

這是一個地處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爾木市的配氣總站,隸屬青海油田管道處,佔地5000多平方米。看似安靜的工作環境、不大的佔地面積,卻保證着格爾木市一座城的天然氣安全穩定供應。

在格爾木市配氣總站,跟魏慶霞一樣的女石油工人有7位,她們共同組成了女子輸氣班。

早8點至晚20點,分白班夜班,在配氣總站工作是單調的重複的,但也責任重大。今年10月的一天,魏慶霞巡檢時發現一調壓閥發生了故障,身單力薄擰不動閥門,她和值班的男同事一起,寒夜裏一修就是幾個鐘頭。她知道,天然氣壓力不穩定,會給下游用戶燃氣設備造成損傷。

每天,她們將一條條黃色管線當作人生舞臺的聚光燈,細心地用一雙雙“火眼金睛”不厭其煩地檢查着一個個設備,不放過任何一點小瑕疵。

巡檢中的魏慶霞(右)(央廣網記者樊永濤攝)

日日夜夜,週而復始,看似微不足道的巡檢崗位,可是她們卻看得很重,因爲這關係到青海油田冬季保供的最後一環節以及上游石油工人的辛苦工作。

但在魏慶霞眼中,女子輸氣班最“辛苦”的不是工作,而是“家庭”。她們平均年齡是41歲,孩子大多數還在學齡階段,一到週末和寒暑假,孩子無人照看,一日三餐就成了問題。

說至此處,魏慶霞眼裏泛起了淚光。的確,也正是這一位又一位平凡又特別的女石油工人,用心踐行着“巾幗”精神,爲天然氣進入千家萬戶把好了“質量關”。

1996年以來,格爾木市配氣總站沒有出現一起停供安全時間,已連續平穩生產26年。

女子班的故事,僅是青海油田石油工人們努力保障冬季長輸管道安全高效平穩運行的一個縮影。在管道處,大家把相對離家近、“好乾”的工作留給了女員工,野外則是清一色的大老爺們。

2336公里的管線,幾乎都在大漠戈壁之中。(央廣網記者樊永濤攝)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工作在戈壁沙漠,的確不是女人能幹的活。

青海油田管道處副處長曾新定介紹,管道處下轄“仙翼”“花格”“馬冷”“柴北緣”“坪一”等10條輸油氣管線,均在青海省西北部的柴達木盆地內,延綿2336公里。這些油氣管道不僅是青海油田的“生命線”,更成爲連接青海油田花土溝石油作業區、澀北氣田、格爾木煉油廠三基地的高原“風景線”。

“南崑崙、北祁連,山下瀚海八百里,八百里瀚海無人煙。”

“天上無飛鳥,遍地不長草,風吹石頭跑,氧氣吸不飽。”

這是青海油田的寫照,也是甘述文工作環境的寫照。

甘述文是青海油田管道處甘森輸油站的輸油工。“甘森”是蒙語苦水之意。

甘森站位於花格(花土溝至格爾木)輸油管道的最中段,距離格爾木市區260公里,也是這條輸油線上社會依託最差、條件最艱苦的地方。

地下是管線,地表是戈壁灘泛起的鹽鹼。(央廣網發彭磊攝)

再過不久甘述文就要退休了,回想自己的工作,他說現在工作條件好了很多。他回憶,剛參加工作的時候,一連工作好幾個月就是經常的事。有一次,他7個月沒有理髮,一時“長髮披肩”,原因是甘森站東有烏圖美仁河阻隔了東面的路,西有駭人聽聞的“死亡谷”,西面八十公里才能連接格茫公路,過着與世隔絕的生活,站上也沒有理髮工具,去外面理髮是件奢求的事。

甘森站很荒涼,也只有身着紅色工裝的甘述文和他同事們爲這裏留下了一絲溫暖和熱情。

即將退休的還有何宇,他是管道處完整性管理中心格爾木巡護班班長。“有時候忙起來連洗澡、洗衣服的時間都沒有。”在格茫公路(格爾木市至茫崖市)施工期間,他帶領班組成員堅持第三方施工檢查、“高後果”區排查,那段時間他們沒有雙休日,更別提有節假日。

大雪中的巡檢 (央廣網發彭磊攝)

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11月29日,20時43分,格爾木市轄區發生3.2級地震,正值冬季保供關鍵時刻,管道處完整中心教導員宋代勇第一時間安排人員排查管線。寒風瑟瑟,巡護人員第一時間奔赴野外無人區,對重點區域步行巡線。經過初步排查,一切正常,宋代勇才鬆了一口氣。

遠在幾百公里外,南翼山油田。這裏是青海油田自然條件最艱苦、環境最惡劣、風沙天氣多,開發及管理難度最大的油區之一。管道處在此有兩位駐點巡線人員,負責管理仙翼、仙翼西段、坪一等三條295公里管線以及共計8座閥室、4座陰保間、2座計量間的水露點檢測、電位測試、用氣抄表工作,巡檢路況極差,坑多土大,往往一趟巡線完成後,車也是土,人也是土。

……

正如曾新定所說:“徒步丈量油田動脈我們風雨無阻,管控風險消除隱患我們責無旁貸,爲油田管網安全運行提供保障我們竭盡全力,我們是管道衛士。”

一條條管線連接起氣田和千家萬戶。(央廣網記者樊永濤攝)

是的,2336公里管線,每一寸都需要石油工人的精心呵護。這些管線所連接的不僅是“人間煙火”,更是通過澀寧蘭輸氣管線連接的青、藏、甘、寧四省區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新鮮“血漿”。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