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35秒13分!麥迪時刻,球迷爲什麼吹了17年?原因有這5點

"無論球場上有再多的不確定,只要記住一條定律,那就是如果時間僅剩35秒,那就一定要把球給麥蒂。那天晚上,我開車回家。我鄰居在比賽結束前十分鐘就把電視關了,我告訴他,最後時刻我和麥迪合砍了15分逆轉了比賽。"

這是姚明在球衣退役儀式上的幽默描述。

從2004年12月10日,到2021年12月10日,麥迪時刻,17週年了。

35秒13分,卻終歸難以被人所忘懷,如同一罈陳年老酒,隨着時間的推移變得越發醇厚。

體育運動可以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感動和驚喜。競技體育領域也有很多令人興奮的片段。

但是,當17年風雨走過,籃球比賽裏像這樣讓人印象深刻的、以某個時刻被人銘記的經典片段,並不多見。

我仍記得麥迪命中三分後,揮舞着拳頭,仰天怒吼的肆意慶祝,也記得波波維奇和德文-布朗,臉上那呆滯的表情。

這就是麥迪時刻的無與倫比。

爲什麼記憶會那麼清晰?我覺得原因有這幾點:

一是籃球關於本身。

雖然這只是一場常規賽,但這種逆轉方式,難度實在太大。

要知道,在常規時間47分25秒火箭只得了60多分,但大比分落後沒有放棄,最後35秒13分更顯珍貴。

大家都以爲垃圾時間了,主場很多觀衆都走了。結果來了一出超級史詩大逆轉。前無古人,後也難有來者了。

想要構成這樣的片段,需要太多的要素同時發生,進攻運動員在瞬間的得分爆發力、防守球員的失誤、裁判...

就像波波維奇說的那樣,麥迪這次就像你眼睜睜的看着一個人,拿着一把刀對着你的心臟紮下去,一刀接一刀,你雖然難受,但偏偏無法阻止他。

二是關於火箭隊。

提到麥迪時刻,我們總能想到姚麥組合,對於那支火箭隊,球迷總是有着特殊的情感的。

那時候真把紅色軍團當主隊,對於角色球員都如數家珍,諸如穆大叔、鮑勃-蘇拉、邁克-詹姆斯、吉姆-傑克遜、霍二叔、大衛-韋斯利、瓊-巴里...都能記住他們的模樣甚至技術特點。

現在,我們真的很難再有這樣的感情,傾注到一支球隊身上。

三是關於麥迪。

他無與倫比的身體天賦和白馬銀槍的飄逸球風,讓無數球迷爲之傾倒。

一個個的三分手起刀落,一個個驚天的出手奇蹟地命中,麥迪向上帝借來35秒,如天神下凡地拯救整支球隊。

上帝無情,泄露天機,違背天道的人就會受到懲罰。這個彷彿睡不醒的戰神,後來再也沒有得到青睞,或許35秒13分花光了所有運氣。

從他的整個職業生涯來看,能讓人銘記的片段的確不多。並且季後賽總有各種因素,首輪出局。

麥迪不像科比,有那麼多榮譽、那麼多美妙的時刻,值得球迷傳頌。他沒有總冠軍,沒有常規賽MVP,除了得分王,也沒有頂尖硬貨。

而只有麥迪時刻,是最震撼的。

四是關於生活。

籃球是生活的一部分。麥迪時刻也成爲了一種精神,成爲信仰,一直在鼓舞着各行各業的人們。

比奇蹟更可貴的是,當一切看似板上釘釘、絕無翻盤希望時,我們仍需要保持信心,奮力一搏,決不放棄。

乾坤未定,你我皆是黑馬。

籃球比賽是這樣,考試,也是這樣,千萬別提前交卷。因爲,曾經有一個男人最後35秒拿了13分!

最後的一點,關於青春。

東艾變相狂,西科得分王,南麥秀天賦,北卡虐籃筐。

17年前的麥迪時刻,所承載的那段往事,恰恰就是飛逝而去的青春記憶。

今天再提起35秒13分,或許你震驚的不再是麥迪的神奇時刻,而是那年你才17歲,今年34了。

或許,你感慨的是2004年的你才高三,如今已經三高,曾經的追分少年,變成了通風中年。

或許,你曾經的護腕早已變成手錶,護指變成了婚戒,球衣變成了西裝,籃球變成公文包...

或許,曾經那個每天中午飛奔回家看體壇、光着腳模仿麥迪投籃動作、湊買籃球先鋒報的青澀面孔,如今正爲奶粉操心,早都不看NBA了。

或許,現在在搬磚的你,以前總以爲2021年很遙遠,如今卻只想對17年前的自己說一聲:"你TM倒是好好學習啊!"

青春不在了,故事的男主角,鬍子都白了。但麥迪時刻,是永恆的。他那迷離的眼神,性感的小腿,如詩般飄逸的球風, 驚豔了時光,也溫柔了歲月。

今天,讓我們再沸騰一次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