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部VR遊戲科幻愛情電影生猛來襲 《虛擬的謊言》定檔11月30日

歡迎關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訂閱號:techsina 

文/韓瀅

來源/連線Insight(ID:lxinsight)

眼下,元宇宙成爲了炙手可熱的關鍵詞,似乎和元宇宙沾邊的行業都有可能成爲風口上的“豬”。 

曾經短暫火熱過的VR電影便再次趕上了風口。

近期,據投資界報道,北京當紅齊天國際文化發展有限公司(下稱當紅齊天)發生工商變更,新增股東包括小米關聯公司瀚星創業投資有限公司,以及其他智能科技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據當紅齊天官網顯示,知名導演張藝謀爲聯合創始人兼藝術總監,更是公司第六大股東,持股比例爲5.84%。除此之外,據官網介紹,當紅齊天是一家集“XR內容製作+載具研發+數字運營整體解決方案及產品落地”於一體的文化科技公司。

不難看出,這是一家和VR技術息息相關的公司。衆所周知,VR作爲在前幾年爆火的概念經歷了企業入局、高潮、倒閉後,陷入了行業的低谷期。而元宇宙概念的爆火,又讓VR行業看到了“生”的希望。畢竟在行業人士看來,VR技術是讓元宇宙成爲現實的最重要技術之一。

依靠VR技術,當紅齊天從吸引張藝謀的加入,到獲得小米的投資,也給市場釋放出一個信號:在沉寂了七年後,VR電影或許出現了重生的機會。

疫情“黑天鵝”事件後,電影行業正經歷漫長的寒冬期,市場更關心的是此次重生的VR電影能否落地,又能否給電影行業帶來新的機會?

VR電影“重生”,行業出現新商機? 

元宇宙效應下,VR電影撕開了“重生”的口子。

近期,小米投資了一家名爲當紅齊天的公司,攪動了沉寂已久的VR電影市場。

據連線Insight查閱發現,從2015年成立至今,當紅齊天共獲得了六輪融資,且背後的投資團隊堪稱豪華。除了此次入局的小米,英特爾亞太、建銀國際、聯想創投均在其投資團隊之列。而事實上,此次已經是小米繼今年10月份後,第二次投資當紅齊天。

當紅齊天能夠吸引衆多資本入局,得益於背後的創始團隊。連線Insight查閱資料發現,當紅齊天的多位創始人都有電影、晚會等相關從業經驗。除了知名導演張藝謀擔任當紅齊天的聯合創始人和藝術總監外,從當紅齊天官網可以看到,其創始人齊笑曾擔任過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畫卷》的製作人,聯合創始人王磊擔任過《鬼吹燈-尋龍訣》《龍門飛甲》等電影的視覺特效監製。

在VR相關業務上,當紅齊天也有很多次嘗試。成立的第二年,當紅齊天發佈了VR品牌SoReal,並宣佈推出VR線下體驗產品,這也成爲當紅齊天在VR產業的最大布局。

當紅齊天創始人齊笑曾向36氪表示,“SoReal煥真”想要打造“VR 版環球影城”。每個場館會以一部電影爲主題,融合VR遊戲、互動藝術展、科技舞臺秀、機器人咖啡等元素,形成綜合性科技娛樂體驗館。 

前不久,當紅齊天還與藍色光標合作,用5G+XR技術重建了北京石景山首鋼園,這被看作是當紅齊天進入元宇宙的首次嘗試。據當紅齊天官網介紹,該項目建成後將成爲華北最大虛擬現實體驗中心。

北京首鋼“1號高爐”SoReal 5G XR超體空間,

  圖源當紅齊天官網北京首鋼“1號高爐”SoReal 5G XR超體空間,   圖源當紅齊天官網

截止目前,上海迪士尼小鎮SoReal 5G XR超體空間、北京首鋼“1號高爐”SoReal 5G XR超體空間、廣西柳州祥雲SoReal 5G XR螺樂園等項目,都是當紅齊天落地或在規劃中的項目。

不僅是當紅齊天,據天眼查顯示,和VR電影有關的企業達到了344家,大衆電影製片廠、暴風影音旗下VR頭顯魔鏡等企業都有入局。

此外,製作過國內首檔8K大型人文紀錄片《絲路中國行》的未來媒體,也是一家VR內容開發商,在成立之初便獲得百度投資。更早之前,黑螞蟻推出的VR網劇《色狼別鬧》,累計點擊量超過2000萬,隨後製作方黑螞蟻獲得華安資本千萬級融資,首輪融資估值過億元。

元宇宙的風口無疑重燃了VR電影的熱情。

事實上,業界普遍認爲VR/AR是進入元宇宙的切口,以VR技術爲基礎、腦機接口建立虛擬世界的連接已經初具雛形。這也意味着,VR技術將重新回到大衆的視野,而隨着VR技術火起來的VR電影也將出現新的商機。

VR電影能否成爲現實? 

所謂VR,就是虛擬現實技術,即用計算機仿真的技術模擬或重現生活中的場景。

關於VR的討論,要追溯到2014年。彼時,Facebook(Meta)創始人斥資20億美元收購VR創業公司Oculus,引發了全球資本對VR產業的關注。

而VR電影正是和VR技術相伴而生的。2018年,賈樟柯、張藝謀已經介入到VR電影的內容製作中。彼時,《烈山氏》等三部國產VR影像成品入圍了當年的威尼斯國際電影節。

按着目前VR電影的劃分來看,可以分爲交互式VR電影和非交互式VR電影。所謂非交互式的VR電影,指的主要是提前由全景攝像機拍攝好的影片,觀衆坐着通過VR頭顯便可以直接觀看。而交互式的VR電影,觀衆需要在觀看時站起來,在一個空間裏走動,扮演電影中的角色,與其他人互動,沉浸感更強。  

從兩者的對比中可以看到,前者製作方式與傳統電影並無兩樣,因此拍攝手段也沒有實質上的創新,大多停留在傳統電影的敘事手法中。而後者以遊戲爲主要製作方式,互動性更高,也受到了更多創業公司的關注。

“這類VR影片,既像影片,又像電影,它比電影多了遊戲元素,比遊戲多了電影場景。”VR遊戲研發公司基因互動CEO謝飛在接受VR價值論採訪時表示。

但當交互式電影興起後,關於遊戲和VR電影的界定變得愈發模糊。眼下,在VR電影中,沒有交互,就是純影視;而交互過多,就變成了遊戲。如何平衡作品的交互性幾乎是所有創作者都在考慮的問題。

當VR電影與遊戲的界定模糊時,VR電影與VR沉浸式娛樂館的區分也不明顯。“第一代VR導演”邵晴曾向36氪坦言,“很多人把 VR 當成一種類似遊樂園裏的體驗,把一種高緯度的、未來的、次世代的東西變low了。” 

從這點看,VR電影對消費者心智的培養也成爲VR電影難成爲現實的重要原因。

在這個不成熟的市場中,用不成熟的VR設備製作VR電影更是是難上加難。毫無疑問,VR電影若想成爲現實,技術是必須要邁過的門檻。 

以當紅齊天爲例,其在VR技術上有過很多嘗試。當紅齊天與北京移動成立了5G實驗室;此外,還與英特爾聯合研發定製化VR邊緣計算渲染服務器,將計算效率提升了120%,能耗降低了40%,成本降低了45%,以滿足VR遊戲所需的高強度計算負載需求。

據瞭解,當紅齊天集團還與中國科學學院中科科技培訓中心達成戰略合作,成立XR學院。同時,齊笑在接受36氪採訪時表示,VR 作爲光學動捕技術已經被應用到電影行業中,所以當紅齊天請來了科幻電影《阿凡達》視效總監等,用了一年進行技術研發。

更重要的是,盈利是VR電影的終極目的。如果最終無法實現盈利,那VR電影註定無法成爲現實。衆所周知,影視行業商業化有所謂的“二八定律”,即20%是靠商業化和衍生,80%靠版權。

但這似乎並不適用於VR電影。邵晴曾向36氪坦言,2017年時,他規劃的盈利模式是,讓VR電影像傳統電影那樣登陸影院,進行票房分成。具體而言,觀衆買票去VR影院,就像領取3D眼鏡那樣領取VR頭顯,然後在體驗結束後歸還設備。也就是說“以短期租賃的途徑獲得觀影體驗”。但事實可能是,VR電影微薄的票房分成覆蓋不了投入成本。

總體來看,消費者心智尚未形成、技術設備處於初級階段、商業化模式難尋等問題都阻擋着VR電影的落地之路。

不可否認,當紅齊天、黑螞蟻等公司已經表明VR電影在技術層面的可能性。在今年9月份舉辦的第78屆威尼斯電影節上,有來自21個國家的37部VR敘事作品入圍VR單元。

值得一提的是,元宇宙的風口或許也會給VR電影帶來新機會。

首先來看,元宇宙想要落地,VR技術是重要的突破口。而隨着大量資金、人才湧入元宇宙,VR技術的提升也是必然趨勢,在技術的提升下,VR電影可以順勢降低製作成本,並提高內容質量。

另一方面,元宇宙的出現也爲VR電影開闢了更大的市場。而更廣闊的市場意味着廣闊的受衆,進而將帶來盈利能力的提升,這也是VR電影實現長期盈利併成爲現實的重要原因。同時,資本的進入也將爲VR電影成爲現實提供真金白銀的支持。

如今,在元宇宙的風口下,資本與政策加持,以及觀衆日益增加的視聽交互需求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VR電影或許會迎來新機遇。

此次“回潮”,VR電影能否拯救電影行業? 

VR電影的此次“回潮”,恰逢電影行業的寒冬降臨。

疫情之下,在多次反覆的歇業、重啓中,電影行業經歷了前所未有的危機。在很多重要的電影檔期中,電影行業整體表現都不及從前。

據燈塔專業版數據顯示,今年年端午檔總票房超4.6億元,遠不如2019年的7.85億元。而總票房達43.87億元的國慶檔中,雖然超過去年同期的39.67億元,但也不及2019年同期的44.66億元,仍有不少電影人擔心這是疫情之下的“曇花一現”。

自救、調整成爲疫情之下電影行業的關鍵詞。如今,電影業需要新的商業模式來進行“自救”。VR電影藉着元宇宙的勢頭,或許會成爲電影業發力的重點。

具體來看,如果VR電影成功落地,觀衆便可以通過穿戴設備,居家觀看VR電影。這樣以來,既減少了疫情交叉感染的風險,同時又爲電影業帶來盈利收入。

但需要注意的是,這個模式下,VR電影很依賴於整個市場消費習慣的養成。當很多觀衆還分不清遊戲、沉浸式娛樂館等形式與VR電影的區別時,想要讓觀衆像看傳統電影一樣觀看VR電影,並不容易。

與此同時,市場上的VR設備魚龍混雜,也容易影響到消費者對VR電影的印象,進而影響對VR電影產業的消費。而連線Insight在北京的多家電影院看到,一些電影院僅在影院大廳設置了VR自助站,多以VR遊戲體驗爲主。邵晴也曾向36氪指出,即便是北上廣這樣的一線城市,合格的VR影院數量非常少。

將電影行業延伸到長視頻領域,一些玩家也試圖通過VR電影來拯救長期虧損的現狀,愛奇藝則是最具代表性的一個。

從2016年佈局VR業務開始,愛奇藝不僅將VR技術融入內容製作中,還推出VR硬件設備。綜藝衍生內容《偶像練習生之VR戀之物語》、VR影片《神探蒲松齡VR》都是愛奇藝在VR領域的嘗試。除此之外,騰訊2015年騰訊投資數字娛樂公司原力動畫後,開始開發與Oculus Rift搭配使用的虛擬現實電影。另一家流媒體平臺優酷推出了VR版平臺,及適配VR眼鏡。

現實情況是,如今VR電影、VR遊戲等並沒有在這些長視頻平臺掀起太大的水花,更談不上拯救虧損的長視頻平臺。

與此同時,VR電影能否被觀衆長期買賬也是一個未知數。這一點,可以在3D電影的發展軌跡上略窺一二。

2010年,《阿凡達》在內地狂攬13億票房後,中國電影行業迎來了3D電影的“春天”。一時間,《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霍比特人》等3D電影給觀衆帶來了身臨其境的體驗感。但在十幾年後的今天,今年10月份上映的《沙丘》3D版本卻遭受了觀衆的抵制。“2D的創作語言不適合3D”“156分鐘超長待機眩暈感引不適”等負面評論層出不窮。

強烈的對比下,可以明顯看出由於技術、設備、電影時長等問題,3D電影已經從井噴式爆發走向了觀衆不買賬的怪圈。

需要明白的是,3D電影的發展瓶頸也是VR電影今後需要注意的問題。首先從硬件上看,頭顯硬件方面,在目前的技術裏,VR呈現的畫面解析度、分辨率等都影響着觀衆的體驗,VR眼睛戴久後,難免會出現眩暈等反應。其次,在VR電影本身的製作上,內容畫質粗糙、劇情過於簡單,或許也很難給觀衆帶來更好的體驗。

換句話說,從目前的技術上看,VR電影想給觀衆帶來穩定、長期的沉浸感體驗,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VR電影或許會成爲未來電影產業的重要分支,如何活下去是VR行業發展的關鍵,而所有的問題最終都指向商業化。

在當前硬件設備價格高昂,優秀的內容過於稀少的情況下,VR硬件的用戶數量與內容帶來的流量,都不足以讓內容生產者探索出明晰的盈利模式。

高昂的技術投入和設備成本、盈利困難、VR電影還未有代表作出現……種種因素加在一起,VR電影未有起色並不難理解。

關於VR電影的概念,目前市場上並沒有統一,大批內容創作者尚處於盲人摸象的階段。或許直到一部有影響力的作品出現,VR電影纔會被明確定義。

現在看來,尚未大規模成爲現實的VR電影能否拯救電影行業還不好說。但隨着元宇宙概念的火熱,VR電影再次被資本和市場關注是可以肯定的事。當然,也不排除元宇宙新鮮勁一過,VR電影泡沫可能再次破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