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陳曉勇:以更高水平開放爲着力點 支持粵港澳大灣區跨境理財和資產管理中心建設

12月12日,第四屆粵港澳大灣區金融發展論壇——“大灣區國際金融樞紐建設與金融制度型開放”在廣州舉辦,論壇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和廣東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共同主辦。論壇上,廣東銀保監局副局長陳曉勇就“以更高水平開放爲着力點 全力支持粵港澳大灣區跨境理財和資產管理中心建設”爲主題發表主旨演講。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正式印發已有近三年時間,粵港澳大灣區金融發展論壇伴隨着《規劃綱要》的實施也成功地舉辦了第四屆,爲大灣區建設貢獻了許多有益的智慧。

三年來,在社會各界的通力協作下,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取得了矚目的成果,成爲我國綜合實力最強、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最具活力的區域之一。在金融領域,廣東銀行業保險業始終如一地大力支持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截至2021年10月末,廣東銀行業支持大灣區貸款餘額19.46萬億元,增長了14.8%;截至2021年三季度末,保險資金累計投資廣東金額(不含股票)突破1.39萬億元,同比大幅增長約25%,爲大灣區源源不斷注入金融活水。同時,銀行業保險業解放思想、創新開拓,積極探索緊貼市場、惠及民生的金融創新產品和服務,爲大灣區發展不斷帶來新的金融活力。1年前,在中國銀保監會指導下,廣東銀保監局積極推動“粵港澳大灣區產品專屬”重疾表落地,這是我國首個、也是目前唯一一個區域性專屬重疾表。從2020年11月15日首單承保落地珠海,一年來,大灣區專屬重疾險已承保7.41萬人次,保費收入4.08億元,提供重疾風險保障246億元,已經成爲大灣區居民投保的重要選擇。今年9月,“跨境理財通”業務試點正式落地,一項一項改革創新開放的項目落地,爲大灣區發展多功能、多層次的金融市場帶來新的發展機遇。

陳曉勇提出,要以“更高水平開放”爲着力點,開啓大灣區金融改革創新新篇章。近年來,圍繞更高水平開放,廣東銀保監局已經落地和積極推動了一些重大項目。

聚焦重點,推出跨境理財通實現資本項下人民幣跨境使用新突破。爲有效拓寬資金跨境流通渠道,滿足粵港澳居民靈活配置資產需求,在人民銀行、中國銀保監會的共同指導下,廣東銀保監局與有關金融監管部門通力協作,共同研究出臺《粵港澳大灣區“跨境理財通”業務試點實施細則》(以下簡稱《實施細則》),爲業務試點奠定製度基礎。同時,爲確保《實施細則》穩妥落地,廣東銀保監局同步制定完善的 “跨境理財通”業務監管方案,加強業務統計監測,規範投資者保護安排,確保後續業務監管“落得好、管得住”。

從落地首月情況看,大灣區內地共有21家銀行機構約1500個網點開展試點業務,實現大灣區城市全覆蓋;業務主要流程全部實現線上化,試點銀行機構積極加強跨境協作,在兼顧產品多樣性、流動性和安全性的基礎上,提供“北向通”和“南向通”產品均超千隻,爲三地投資者提供了豐富的投資選擇和良好的投資體驗。“跨境理財通”業務落地首月跨境資金匯劃2.7億元,投資產品交易金額1.5億元,業務量初具規模且增長較快,南北向及港澳方發展均衡,社會反響熱烈,市場對未來發展持有良好預期,試點成效已初步顯現,廣東銀保監局也將持續跟進評估和提升。

多點發力,多個金融創新領域取得改革新進展。“跨境理財通”業務試點只是廣東銀保監局持續推動粵港澳大灣區金融改革創新的一個縮影。圍繞《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以及今年剛出臺的《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廣東銀保監局指導銀行保險業開展了大量的改革創新工作,比如積極推進跨境車險業務創新,按照“由三地保單一地購買,到一張保單保三地”的工作思路,2018年,推動實現了“三地保單一地購買”,到今年10月末,廣東(除深圳)保險機構共承保港澳跨境機動車輛3.68萬輛。同時,廣東銀保監局進一步爭取總會授權支持,加快推進跨境車險“等效先認”,積極與省有關部門、澳門金管局溝通對接,並指導行業工作小組研究產品設計、數據傳輸等有關事項,助力“澳車北上”。目前粵澳跨境車險“等效先認”工作已基本具備落地條件。又如積極推動粵港澳大灣區保險服務中心設立,在中國銀保監會的指導下,牽頭會同深圳銀保監局和港澳金融監管部門召開多輪座談會議,研究起草籌建方案,緊鑼密鼓推動各項工作有序開展,爭取儘快將保險服務中心建設相關事項納入CEPA框架,推動其落地。未來保險服務中心設立後,將爲合法持有港澳保單的粵港澳大灣區居民提供更爲便利化的理賠、續保、退保等售後服務,促進三地保險業務進一步互聯互通。

以點帶面,以合作區爲突破口深入推進跨境制度銜接。粵港澳大灣區面臨“一個國家、兩種制度、三個市場”的全新命題,粵港澳三地制度規則銜接任重道遠。今年年初,黨中央、國務院印發《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爲粵澳深度合作指明瞭新方向。廣東銀保監局全力支持合作區機制體制建設,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研究制定《廣東銀保監局支持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實施方案》,緊扣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核心主線,圍繞四大戰略定位,按照難易、權限等,制定21項任務措施,分批分類推動落實。總之,要以深入研究和推動橫琴合作區與澳門金融規則對接和市場銜接,爲粵港澳大灣區深入融合發展探索經驗、創造活力、奠定基礎。

陳曉勇認爲,應該以“雙循環”爲立足點,積極擁抱機遇、迎接挑戰。

廣東處在雙循環的關鍵交匯點上,黨中央、國務院給予了重大的政策支持。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工作高度重視,在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下, 2018年以來,中央相繼出臺支持粵港澳大灣區、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橫琴合作區、前海合作區建設的一系列重要文件,賦予廣東新的重大平臺、重大機遇、重大使命,爲廣東在新徵程中走在全國前列、創造新的輝煌注入新的強大動力。廣東應當牢牢抓住這一重要政策機遇,深化改革開放和制度創新,將港澳聯通國際、專業服務發達等優勢同內地市場廣闊、產業體系完整等優勢更好結合,帶動大灣區進一步發揮暢通國內大循環和聯通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重要功能。

但與此同時,在深入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過程中,也面臨着諸多挑戰。

新形勢對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提出新的要求。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要求,必須實現創新成爲第一動力、協調成爲內生特點、綠色成爲普遍形態、開放成爲必由之路、共享成爲根本目的的高質量發展,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因此,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肩負着“兩個大局”深刻變化背景下推進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重要政治責任和歷史使命,承載着高質量發展的更高要求。

當前環境下廣東經濟發展面臨一定的挑戰。從經濟方面看,受全球疫情和國際政治經濟環境影響,廣東經濟在疫情常態化背景下穩步恢復,但仍處在新舊動能轉換過程之中,部分傳統產業仍未回到疫情前水平,新經濟、新產業尚在培育發展中,面臨的形勢任務艱鉅。金融領域整體風險可控,但形勢依然複雜嚴峻,需要我們認真研判,妥善應對。

深入推進大灣區金融改革創新面臨新的挑戰。經過三年的不懈努力,大灣區建設已經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創新性的進展,目前,改革已進入“深水區”,除了推進更爲複雜的創新項目有序落地外,還需要在規則銜接上進行更深層次的探索,“由點及面”實現深度融合發展。其中,涉及諸多基礎性、前沿性問題,需要系統性研究,爭取中央政策支持,加強統籌協調,充分謀劃,積極穩妥推進,推動粵港澳大灣區進一步發揮核心引擎作用,帶動廣東綻放高質量發展的新活力,爲全國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提供有力的戰略支點。

陳曉勇提出,要以資產管理中心建設爲契機,進一步發揮大灣區創新驅動和改革引領作用。近期,在省政府的領導下,廣州市政府積極研究建設粵港澳大灣區跨境理財和資產管理中心的有關工作。張新副省長高度重視,近期專門組織召開工作座談會討論,廣東銀保監局積極參與,認真思考研究,引領轄內銀行業保險業加大支持力度,對此,陳曉勇提出三點建議:

立足本土“基本盤”,推動“老機構”煥發“新活力”。

目前,廣東銀保監局轄內共有銀行保險營業性機構近2萬家,其中法人銀行和保險公司172家,一級分行和省級分公司269家;共有來自12個國家和地區的38家外資銀行在我局轄內設立了營業性機構135家,廣東省是全國首個地級市外資銀行全覆蓋的省份。經過不懈努力,大灣區已逐漸形成了優勢互補、功能完備的金融市場體系,近年來銀行業保險業發展數據亮眼、成效顯著,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提供了豐厚土壤。但我們也應當看到,大灣區在建設國際金融樞紐、促進各類金融要素集聚方面,依然存在進一步提升的空間,特別是廣州作爲大灣區中心城市之一,承載着建設大灣區跨境理財和資產管理中心的重任,其引擎動力還略顯不足,錯失了一些促進金融機構集聚的良好契機,一些優質金融機構由於種種原因未能落戶或離開廣州,銀行業保險業法人機構存在品牌效應弱、上市機構少,發展實力、創新能力距離高質量發展還有一定距離。

因此,在大灣區跨境理財和資產管理中心建設過程中,我們要堅持“引新”“挖潛”兩手抓,在積極引入優質金融機構的同時,更要着力盤活存量、優化存量、提升存量,建議政府有關部門積極加大對廣東金融機構的支持力度,將現有機構做優做強,更好地發揮支持廣東實體經濟發展和大灣區改革創新的作用。

搶佔理論“制高點”,加強大灣區合作區改革創新研究。

目前,“跨境理財通”在推動粵港澳三地制度對接、深度融合方面已經先行一步,應趁勢而爲,爭取更多改革創新事項在大灣區和合作區率先落地。和其他區域發展相比,粵港澳大灣區在地理環境、歷史人文、貿易往來等方面具有天然優勢。面對新的形勢、新的任務,大灣區、合作區金融改革創新的研究必須下大功夫,需要學界、商界、政界共同努力,要充分發揮銀行保險機構密切聯繫市場、展業經驗豐富的優勢,開拓思維,深入研究,提出更多更優的跨境金融服務思路和方案,以實踐促改革、促發展,推動大灣區形成研究、創新、實踐的良性循環。

栽好引鳳“梧桐樹”,系統提升大灣區市場化、法制化、國際化營商環境。

營商環境是金融資源集聚的重要基石。粵港澳大灣區要建設國際金融樞紐,更應當重視增強區域的吸引力。近年來,在中國銀保監會的大力支持指導下,廣東銀保監局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試點,將自貿區簡政放權政策複製推廣至大灣區內地8市(不含深圳),實現了“擴大範圍、精簡材料、壓縮時限、公開透明”四大創新,“放管服”工作走在全國前列。目前,8市銀行支行及以下機構、保險支公司及以下機構的主要准入事項已全面取消事前審批,實行事後報告或備案制,政策發佈以來已累計優化行政許可事項3000餘項,配套打造的線上准入備案管理系統,大幅壓縮備案流程和實踐,成爲智慧監管的新範本,有效激發了大灣區銀行保險機構佈局發展的新活力。這方面,我們建議對金融業的政策支持還需要各政府部門共同協作,充分汲取其他城市和地區的良好經驗,通過簡政放權、人才政策、稅收優惠、政府辦事效率優化等角度多維發力,綜合提升大灣區吸引全球資管機構和人才的軟實力和硬實力,切實推動粵港澳大灣區跨境理財和資產管理中心高質量建設和長遠發展。

中央賦予廣東和大灣區建設的一系列政策爲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指明瞭方向,而跨境理財和資產管理中心的建設將爲區域創新注入了新的活力。陳曉勇表示,我們應順應時代大勢,把握戰略主動,解放思想、銳意進取,在粵港澳大灣區這篇沃土上譜寫更加美好的篇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