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司林威

元宇宙“炒房”成爲了一個火熱話題

12月9日,香港房地產巨頭、新世界發展集團 CEO 鄭志剛宣佈將投資虛擬土地遊戲 Sandbox,並購買了 Sandbox 中最大的虛擬土地之一。此外鄭志剛還表示,他的虛擬世界中將包括一個“創新中心”,展示大灣區創業公司。

更早之前,11 月 24 日,華語流行樂歌手林俊杰於個人社交媒體宣佈持有 Decentraland 中的虛擬地塊,將“元宇宙地產”概念傳播至更多人羣之中。

The Sandbox、Decentraland都是加密領域中的明星項目,Decentraland自2015年就誕生了相關概念,於2017年正式推出,是最早的NFT和虛擬空間項目之一。

Sandbox 最初是在 2012 年由其母公司 Animoca Brands 在安卓和 iOS 上開發的手機沙盒遊戲。在傳統遊戲領域的成功也讓 Animoca Brands 在 2019 年躍入區塊鏈遊戲領域,並將他們的旗艦產品《Sandbox》推向市場,2021年下半年正式推出。Animoca Brands近期剛剛獲得獲得新一輪 9300萬美元的融資,由軟銀願景基金領投。  

並非房產,本質還是NFT

“元宇宙”和“炒房”都是時下全民關注的社會熱點,兩者結合產生了巨大的話題性。但 “Sandbox”和“Decentraland”等平臺出售的虛擬土地(Land)是否可以等價理解爲我們現在的“房產”,中間還是有着不小的概念差異

一間房屋如果要滿足“房地產”概念,需要兩個基本屬性,一是物理的空間屬性,即提供一個實際的居住空間。房屋在擁有了基礎的空間屬性之後,可作爲商品衍生出金融上的價值存儲屬性,即擁有一定的交易和保值功能。

如果以房子爲例,在完全不具備物理屬性(期房的物理屬性存在,但被延後)的情況下,是無法衍生出金融與交易屬性的。

早在2003年,美國Linden實驗室推出一款遊戲名爲《第二人生》(Second Life),這是最早的元宇宙雛形之一,玩家們可以在遊戲中做許多現實生活中的事情,比如喫飯,跳舞,購物,卡拉OK,開車,旅遊等等。同時,玩家之間可以互動與交流。《第二人生》和今天被熱議的幾家“虛擬地產開發商”很像,遊戲只提供土地,土地上的一切由玩家自主創造。

雖然這款遊戲產生了很多好玩的“Play to Earn”(邊玩邊賺)的遊戲方式,有些玩家在遊戲中出售自己製作的遊戲道具獲得了不菲回報,甚至有人辭去現實中的工作進入《第二人生》。但至今還在運營的《第二人生》並未催生時下的虛擬土地炒作熱潮,在元宇宙概念還未流行的早期互聯網時代,人們並不爲這些“虛擬土地”買單。

那爲何今天和《第二人生》玩法基本一致的 Decentraland和Sandbox提供的虛擬土地只是純粹的虛擬空間,不具備居住屬性,但這些虛擬土地衍生出了金融屬性,帶動了交易,甚至“炒作”熱潮呢?

很明顯,賦予“虛擬土地”炒作價值的並不是“地產”概念其金融屬性源自另一個存在——NFT

NFT賦予“私有權”

今年以來,NFT成爲風靡全球的新概念。從藝術領域到市場領域到文化領域,不斷有新的玩家和傳統的巨頭對這項新的區塊鏈技術進行嚐鮮,包括騰訊、螞蟻等科技公司也專門推出了新的交易平臺。

NFT全稱“Non-Fungible Tokens”,中文譯名有很多,“非同質化代幣”“、不可互替通證”等等。在中文語境內,可以理解爲數字內容提供唯一性和所有權憑證的工具。這是基於全球最大的區塊鏈生態以太坊而衍生出的新概念。

那麼NFT又和今天熱炒的“虛擬土地”有什麼聯繫呢?如果用一句話概括就是NFT從技術上實現了虛擬土地的“私有權”。

以“Sandbox”爲例,The Sandbox 是一個基於以太坊區塊鏈的去中心化虛擬遊戲世界,創作者可以創作 3D 像素化的物品,並將其以 NFT 的形式導入遊戲中。The Sandbox 中內置的遊戲在設計上類似於《我的世界》,並且具有編程功能。而Sandbox初始爲玩家提供的就是總量限定的“虛擬土地”,本質也就是一個個像素點集合,玩家需要參與拍賣才能搶購到這些土地。

在NFT技術支持下, Sandbox中的每一塊土地都滿足了以太坊網絡中的一個協議“ERC721”,這個協議可以賦予每一塊土地獨特的區塊鏈哈希值(一串很長的數字),從而保證了每一塊土地的獨特性。而遊戲中的所有交互數據,包括拍賣土地、交易物品都將記錄在區塊鏈網絡上,這保證了即使是遊戲公司也不可篡改,任何人都可以公開訪問和查詢交易信息,獨特性和不可篡改性合在一起從技術上保證了人們可以擁有這快土地的“所有權”。

NFT的這一特性不僅適用於“虛擬土地”,很多虛擬物品都適合,比如圖片、音頻、視頻等等。

今年摘得佳士得畫作拍賣歷史前三的藝術家Beeple的畫作是NFT+藝術品的代表,NBA巨星史蒂夫·庫裏高價購買的“喪猴”是NFT+頭像的代表,而閒魚天價炒作的支付寶NFT就是NFT+文創IP的結合,而林俊杰購入的就是NFT+虛擬土地結合後的代表。

不難發現,這些熱點新聞背後都伴隨着“炒作”、“天價”的呼聲,這其實與它是否是藝術品、房產無關,關鍵還是背後的NFT爲這些數字內容提供了一種新的金融屬性,打開了“炒作”的潘多拉魔盒。

在數字時代,由於網絡的公開性,很多原生的互聯網內容本身是無法從技術上確定所有權的,文字、圖片還可以通過署名,但網絡篡改非常容易。但虛擬空間和音頻、視頻如何確權呢?區塊鏈和NFT提供了這樣的技術可能,而所有權確認後,在不進行交易限制的前提下,人的逐利本性就使炒作就變成了不可避免的事情。

警惕虛擬貨幣炒作

值得注意的是,大多人在關注到“元宇宙”與“炒房”時,注意到了高額的成交價格,如Sandbox地塊拍出430萬美元的天價,並意識到這種高價不可持續,必然產生泡沫。

但其實這些地塊的成交價格都是基於項目發行的虛擬代幣,並非真實的美元,是基於代幣價格換算成等值法幣價格。對於林俊杰或其他機構來說,他並未真的花費等額法幣去購買了這塊土地,而是一定數量的虛擬貨幣去購買,這中間是有區別的。

而對於大衆來說,由於虛擬土地屬於較新的概念,想要購買和交易虛擬土地具有非常高的操作門檻,大部分人連區塊鏈錢包(存放NFT)都不知道如何創建,更何談拍賣了。且真正的虛擬土地交易每一步都需要通過區塊鏈轉賬完成。發展到目前,由於價格不斷企高,虛擬土地拍賣還是小衆的極客和機構的“玩物”,對大衆並不友好。

而對於普通玩家來說,“炒作”風險更源自於項目本身的代幣漲跌,畢竟相比於拍賣地塊,購買相關代幣的操作門檻更低。2021 年 11 月 25 日,在元宇宙概念火熱後,The Sandbox的代幣SAND價格 7 天暴漲 120%,30天完成10倍漲幅,令人咋舌。而短期暴漲的背後,也包含着短期暴跌的巨大風險。短短一月,目前SAND代幣價格已經離歷史高點跌去40%。

而虛擬空間裏的“船錨”就是該項目發行的代幣,它纔是拍賣、交易、遊戲、生產的基本單位,比起高高在上的“元宇宙炒房”,門檻更低的“炒幣”更值得警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