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這條高鐵來了,江西的“任督二脈”能否打通|新京智庫

近日,贛深高鐵正式開通運營。

南昌、贛州至深圳的最快到達時間,分別由4小時42分、5小時32分壓縮至3小時30分、1小時49分。

贛深高鐵與昌九高鐵一起,從北到南,串起了九江、南昌、吉安、贛州等江西省的省會城市和省域副中心等城市。

江西,一直被各種環、各種圈繞開,成爲各種“窪地”。如今,贛深高鐵的開通,令“環江西高鐵網”成爲歷史。

多年來束縛江西發展的“任督二脈”,或將因這條高鐵的運營而被徹底打通。

江西經濟興衰與交通緊密相關

俗話說,火車一響,黃金萬兩。江西人對交通的切膚之痛深有體會。

世人經常將江西和湖南這對“表兄弟”做對比。兩省的地形地貌非常相似,都是以丘陵地帶爲主,三面環山,北向有湖。但近代以來,江西省的經濟發展卻始終落後於湖南省,其中最顯著的拐點就是當時粵漢鐵路繞道湖南。

而在此前,古代江西曾是北部中原地區通往嶺南地區的必經之路。這條線路從北京通過京杭大運河到江浙,溯長江而上到九江,過贛江到贛州,再經大庾嶺進入梅嶺古道到廣東。

這曾是中國古代最爲繁華的南北交通線。

粵北韶關人張九齡是唐朝名相,他奉命主持開鑿大庾嶺連接梅嶺古道,加強了嶺南與中原的聯繫,並使其成爲中原通往嶺南的重要通衢,海上絲綢之路的中途重鎮。當年唐明皇寵妃楊玉環日啖三百顆的荔枝,便是由此古道傳遞。

到了近代,粵漢鐵路的修通,使得由華南北上時不需要再經過江西,而在此基礎上的京廣鐵路使得江西原本作爲連接中國南北大動脈的交通要塞地位,被鄰省的湖南、湖北取代。交通的地位“一落千丈”,也讓江西的經濟發展受到很大影響。

儘管另一條南北大通道京九鐵路貫穿江西,但這條通道與京廣鐵路的等級與客貨流量不可同日而語。且直到2003年,京九線才完成全段複線鋪設。當武廣高鐵開通5年後,京九鐵路才完成全線電氣化改造。

在交通上,江西省似乎總是慢了鄰省半拍。這也體現在了經濟發展的數據上——2020年的GDP,湖北和湖南分別排名全國第八、第九,而江西位列全國第十五;省會城市的比較中,2020年,長沙進入GDP“萬億俱樂部”,其經濟總量約是南昌GDP的兩倍。

“蘇區+灣區”聯動模式

以贛州爲核心的贛南地區曾是中央蘇區,廣東則有粵港澳大灣區的國家戰略,有輿論將贛深高鐵喻爲今日的大庾嶺,它成功地連接了“蘇區+灣區”。

因此,在高鐵開通的首日,贛州各縣區也同時“乘着高鐵”到大灣區招商引資。

近年來,贛州市提出了建設革命老區與大灣區合作樣板區、內陸與大灣區雙向開放先行區、承接大灣區產業轉移創新區、大灣區生態康養旅遊後花園等“三區一園”的目標定位。

贛深高鐵無疑對促進“灣區+老區”聯動具有重大意義。

對比武廣高鐵沿線投資情況,專家預計,贛深高鐵通車5年後,粵港澳大灣區將有3000億元投資到達高鐵沿線城市。12月10日,贛深高鐵正式開通當天的招商引資成果斐然,僅龍南市就在廣東簽下了8個項目,簽約資金達103.2億元,其中,7個項目來自大灣區。

作爲省域副中心城市,贛州在江西省的地位特殊。以面積算,贛州是中國中部六省87個市州中最大的地級市,面積約爲39380平方千米,約佔江西省的四分之一,比海南省陸地面積還大,下轄18個縣市區,也是中部地區轄縣區最多的地級市。

同時,作爲“東方的古羅馬”,贛州已形成了“紅色故都、客家搖籃、江南宋城、生態家園、世界橙鄉、堪輿聖地”六大旅遊品牌。

贛州也在積極打造全國一流的紅色旅遊目的地、區域性文化旅遊中心及粵港澳大灣區生態康養旅遊後花園。

贛州鎢與稀土資源豐富,是全國稀有金屬產業基地和先進製造業基地。而近日媒體報道,在贛州稀土集團有限公司、中國五礦集團等基礎之上組建的新央企或將誕生在贛州,這將是世界最大的稀土公司。

如今,是時候發揮贛南地區“後花園”和“菜園子”的作用了。

贛深高鐵的開通將帶動沿線老區產業結構、種植結構、城鄉結構的調整,也將帶動青年人才迴流反哺,真正實現“蘇區”和“灣區”人才與產業的“雙向奔赴”。

某種程度上而言,贛州興則江西興。

贛州有望成“紅三角”核心城市

高鐵給城市帶來的期待,同處“紅三角”地區的湖南郴州,或許是贛州的一個參照對象。

武廣高鐵開通之後,郴州市GDP在10年間平均年增速保持在10%左右,高於全省平均水平,2018年GDP增速更是位列全省第一,成功晉升全國百強城市。

郴州因武廣高鐵而融入了珠三角一小時經濟圈,也迅速成爲粵港澳後花園。武廣高鐵開通十年間,郴州的旅遊收入也增長了近十倍。而高鐵郴州西站日發送量十年增長了6倍,2017年11月,郴州西站“被迫”進行了擴建改造以滿足需求。

所謂“紅三角”地區是指粵、湘、贛三省相連處的韶關、郴州、贛州三地市,因三市同是革命老區,且所處地貌多是紅砂岩,故稱“紅三角”。早在2002年,著名愛國實業家霍英東就提出了“紅三角經濟圈”融入珠三角的設想。

作爲連接長三角城市羣與粵港澳大灣區的接合部,“紅三角”地區的發展一直以來備受關注。2018年全國兩會期間,郴州市委書記劉志仁進一步提出了“紅三角綠色經濟圈”概念,並希望該概念能上升到國家區域發展戰略高度。

贛州的建成區面積已超過200平方公里,城區人口已達258萬人。作爲區域中心城市,贛州在發展前景上不弱於甚至優於郴州和韶關,贛深高鐵的開通會加速這種優勢的轉化。

企業方面,目前已有6家世界500強企業入駐贛州,贛州本土也有8家企業入榜中國企業500強。

文教方面,贛州高校數量11所,規模僅次於南昌,遠超郴州與韶關。未來的“紅三角綠色經濟圈”,贛州大概率將是核心城市。

儘管高鐵存在虹吸效應,有人擔心贛深高鐵的開通會讓人才與資源奔向粵港澳大灣區,但在產業轉移的大背景下,這種效應也是雙向的。而高鐵的開通最終會令贛州在贛南地區以及“紅三角”地區的集聚效應顯現。

文 | 謝良兵(標準排名城市研究院院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