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起炭厂村,见到这些还原的窑址,不由得让人想起原来学过的一篇课文,“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白居易的这篇《卖炭翁》仿佛就是上世纪炭厂村村民真实的生活写照。

历史上,门头沟区妙峰山镇炭厂村曾是御用木炭的主要烧制基地,“炭厂”也因此得名。直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烧炭业逐步退出。污染行业退出早,小山村的生态环境也因此恢复得早。可当时除了种点核桃、山楂之类的果品、山货售卖,村民想不出还能从这大山里挣出点啥。经历了两次产业转型的炭厂村,开始酝酿第三次产业转型。

邢书记告诉记者,2007年他们重新确定炭厂村的产业发展方向,实施了炭厂村的第三次产业转型,就是由林果业向生态旅游业正式转型。虽然确立了要盘活“沉睡”多年的绿水青山的发展思路,但是也得要有村民的参与和支持才行,因此为了调动村民的积极性,村里想出了新办法,村集体成立了旅游开发中心,免费为每名村民发放定量股份,让村民成为股东。这样全村上下凝聚成一股,团结一致、艰苦奋战的强大合力,加快了景区的建设步伐。2009年9月,神泉峡景区建成并开始试运营,2010年年5月正式对外开放。邢卫兵说,通过旅游产业,壮大了集体经济,带领村民致富增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