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4日,2021学院路校友创新论坛作为学院路环高校“三带一节”创新生态体系的重要活动在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活动中心成功举办。学院路地区高校、企业、创投领域的专家学者共聚一堂,对话交流,探索城市创新街区建设的新模式。

  “开局年”谋划人才发展

  “活动开始前,我看了咱们精心制作的宣传片,当看到‘人才是海淀最美的风景’时,我非常激动,海淀这样重视人才发展,使我感到很振奋。”国家科技部重大专项办原巡视员、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理事长刘玉兰表示,此次学院路校友创新论坛的举办对于地区远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北京林业大学党委书记王洪元代表学院路众多高校致辞时表示,学院路作为全国一流人才的建设高地,助力海淀区高品质发展关键不仅在于引入增量,也要盘活存量。增量引进重在做优、吸引顶尖人才,还应加强顶层设计,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来盘活存量资源。

  为助力区域开拓创新发展及创投新思路,活动邀请到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教授、副院长李纪珍,中国天使联合会名誉会长、英诺天使基金创始合伙人李竹分别从“大学科技成果转化国际比较”“科技成果转化中创投机构作用及行业趋势”两个角度进行主旨演讲。在演讲中,嘉宾们对海淀及学院路地区丰富的创新要素及创新人才很有信心。

  在采访中,李竹告诉记者,随着疫情形势的发展,在未来作为投资人,他更看重技术的不可替代性。“在未来项目是否可以解决国家面临的重大问题及挑战,是不是我们说的‘卡脖子’问题,我们非常看重,对这样的领域我们也持续看好。”李竹认为,学院路基于丰富的科研院所及高校的优势,开启创新街区建设,将为更多校友在这里开启创新创业之路奠定良好的基础。

  “合伙人”成为关键力量

  论坛上,学院路街道发布了学院路环高校“三带一节”创新街区生态体系,即“环高校国际科创带”“环高校校友文化带”“环高校慢行系统带”和“学院路城事创新节”的主要内容。学院路街道将通过在物理上精细化完善慢行系统,创建更加宜居的生活空间,在文化上大力推动科技创新,搭建校友交流平台,营造浓厚的科创氛围,探索首都国际人才社区和城市创新街区样板,积极推进以首都发展为统领的现代化强区高品质海淀建设。

  随后,大会介绍了学院路街道校友科技创新赛事的主要内容,并向线上线下的观众们发出邀请,共同参与这场创新赛事,在与会嘉宾们的共同参与下,学院路城事创新节正式启动。

  创新合伙人是一座城市具有蓬勃创新力、独特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在创新街区的创建中,也亟需发挥创新合伙人的引领作用。

  论坛上发布的首批26名“学院路创新合伙人”正式成为学院路街道科创关键力量,与会领导共同为创新合伙人代表授牌。学院路创新合伙人之一,36氪集团高级副总裁、氪星创服CEO董博在采访中表示,36氪是在海淀区成长起来的企业,希望通过与学院路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一起,来盘点学院路周边和属地单位的创新要素、创新群体,来实现打造学院路科技文化智核动力源,推动现代化强区、高品质海淀的实现。“我们在学院路街道王庄路和街道一起通过城市更新的方式,打造了一个学院路国际人才创新实验室,未来就可以为我们的海外创新团队和周边的科技创业者提供创新服务和加速孵化。”董博说。

  两场论坛碰撞创新火花

  本次论坛的创新策源校长论坛环节邀请了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北京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林业大学、北京语言大学的几位校长,围绕学院路高校建设共同探讨热点话题。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副校长刘波表示,学校在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平台支撑下,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正有效推进,未来在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研究中将更深入探索,也希望能获得多方有力支持,一同开辟能源事业发展新局面。

  北京语言大学副校长张宝钧说到,学校在创新培养方面,鼓励学生积极对接社会创新企业,用所学专业知识参与到如人工智能等需要语言信息处理技术的领域;在语言教育、语言传播方面,学生自主组建语言信息处理实验室、多媒体研发中心。北京语言大学未来将做好语言资源整理和利用工作,为中外人文教育、人文交流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学院路的元老级校友,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石化科技委资深顾问汪燮卿已有88岁高龄,他通过视频的方式,讲述了在学院路求学、奋斗、科研与生活的故事。中关村人居环境工程与材料研究院、中国建筑材料工业规划研究院应用技术开发研究院院长赵金平用自己在学院路开创事业的经验,勉励年轻人勇于打破限制,开创属于自己的事业天地。

  在活力校友圆桌论坛上,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监事长、中国驻比利时使馆原科技参赞韩丽娟、创新工场合伙人张丽君、UCL伦敦大学学院北京校友会主席张劲草共同围绕“活力共享的国际化校友经济”展开深入讨论,他们纷纷为学院路的创新街区生态体系建设进言献策。

  2021学院路校友创新论坛的成功举办,为学院路街道的创新发展点燃了激情,为城市的发展注入了不竭动力,为建设高品质海淀提供了更多可能性。(记者 陈乃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