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雞肉眼藥水、戒菸豆腐……奇葩專利背後的知識產權牟利歪路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王峯 北京報道 

截至2021年底,我國發明專利有效量爲359.7萬件,有效商標註冊量爲3724.0萬件。

1月12日國新辦新聞發佈會上,國家知識產權局副局長兼辦公室主任、新聞發言人胡文輝披露的上述數字表明,國內市場主體創新活力得到進一步激發。

知識產權推動經濟發展的同時,也直接轉化爲經濟收益。胡文輝介紹,專利商標質押融資規模進一步擴大,普惠性進一步凸顯。2021年,全國專利商標質押融資金額達到3098億元,融資項目達1.7萬項,惠及企業1.5萬家,同比增長均爲42%左右。

然而,一些企業和個人走上了知識產權牟利的歪路。近年來,非正常專利申請、惡意搶注商標現象屢禁不止,“雞肉眼藥水”“戒菸豆腐”“抗癌注射液”等奇葩專利申請迭出,意在牟取政府獎勵,擾亂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市場秩序;惡意搶注“丁真”“全紅嬋”“姚安娜”等商標,則導致市場不正當競爭。

對此,有關部門予以堅決打擊,維護市場秩序,保護科技創新。

暢通知識產權質押融資

作爲創新的代名詞,國內企業正越來越注重生產知識產權。

胡文輝在1月12日新聞發佈會上介紹,截至2021年底,我國國內擁有有效發明專利的企業達到29.8萬家,較上年增長5.2萬家。國內企業擁有有效發明專利190.8萬件,同比增長22.6%。

知識產權“變現”之路也越走越寬。

胡文輝介紹,2021年,全國專利商標質押融資金額達到3098億元,首次突破3000億元,融資項目達1.7萬項,惠及企業1.5萬家,同比增長均爲42%左右。其中1000萬元以下的普惠性貸款惠及企業1.1萬家,佔惠企總數的71.8%。

“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探討了近20年,近幾年開始有了實質性突破,開展的初衷是一些高新技術企業擁有一批高質量專利商標或版權,又缺少資金,需要創新型融資方式。”華東政法大學知識產權學院教授叢立先說。

近年來,我國專利商標質押融資工作服務中小企業的力度不斷加大。1月12日新聞發佈會上,國家知識產權局運用促進司司長雷筱雲介紹,多部門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工作的通知》,明確單列信貸計劃、專項考覈激勵、放寬不良率等措施;印發《關於促進和規範知識產權運營工作的通知》,將加強知識產權融資服務作爲重要內容;啓動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入園惠企”三年行動,指導各地組織銀企對接活動。

掐斷非正常專利申請

知識產權經濟效益越來越高,不正常牟利現象也愈演愈烈。

胡文輝介紹,2021年,國家知識產權局向地方通報4批次81.5萬件非正常專利申請,前3批撤回率達97%。打擊惡意商標註冊申請48.2萬件。

近年來,投機者通過抄襲、編造、複製等手段炮製沒有任何實際價值的專利申請,嚴重擾亂市場秩序,影響我國專利制度的公信力。

2019年,一項抗癌注射液專利獲得授權,在網上被披露後引起社會關注。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一名審查員撰文介紹,審查過程中,負責的審查員曾提出質疑,申請人提交了由某製藥學院出具的評價報告,聲稱該抗癌注射液的兩份樣本對實驗癌細胞的增殖均有較好的抑制活性,據此審查員作出授權決定,但事後證明,這份專利授權明顯失當,此後被宣告失效。

現實中,奇葩專利申請並不鮮見。這位審查員公開發表的文章介紹,一項名爲“眼藥水及其製備方法”的發明申請,利用雞肉、蔥白、花椒、醬油、白酒等煎煮製成“眼藥水”。另一項名爲“戒菸豆腐的製備方法”的發明申請,聲稱“豆腐與紅糖水蒸過程中結合成新的氨基酸,食用後達到再吸菸口中無味、不想吸菸的效果,能夠達到治療戒菸的目的”。

爲何奇葩專利申請屢屢出現?經濟利益是一大因素。早期部分地方政府在制定資助政策時,只要申請人向國家知識產權局提交了符合形式要求的申請文本並取得申請號,便可獲得獎金。

“一些專利代理機構通過大批量申請‘專利垃圾’,對外營造經營能力突出的形象藉以招攬業務,也不排除一些非正常專利申請矇混過關,被授權後對外轉讓獲利。”華東政法大學知識產權學院教授叢立先說。

因此,各種抄襲、拼湊、編造的專利申請頻出,比如,有人將已獲得授權的“一種桃樹的種植方法”,抄襲後改爲“一種蘋果樹的種植方法”進行申請;有人將已獲得授權的“一種空調的節能裝置”和“一種空調的安全裝置”,抄襲後改爲“一種空調的安全節能裝置”進行申請。

在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通道日益暢通後,低質量專利一旦獲得授權,恐將擾亂質押融資市場。

有知識產權專家指出,技術創新能力弱的企業爲了獲取銀行的信任,有可能採取僞裝專利數量以“騙取”銀行低利率貸款的投機行爲,即基於非市場動機申請大量“垃圾專利”,但企業實際的創新能力並沒有相應地提升。這些企業通過投機,拿到銀行低利率貸款的同時,也擠壓了真正有創新能力的企業獲得貸款的機會。

不過,叢立先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目前各方對知識產權抵押融資比較慎重,對用於質押的知識產權質量把控較嚴,輕易不會出現“專利垃圾”被質押融資的情況。

對此,1月12日新聞發佈會上,國家知識產權局知識產權保護司司長張志成介紹,國家知識產權局積極引導地方優化專利政策,全面取消申請環節的資助和獎勵,並加大前端排查力度,對涉嫌非正常專利申請的案件進行嚴格排查、審慎認定。

篩查商標惡意搶注

如果說非正常專利申請擾亂的是市場秩序,惡意搶注商標則直接侵害競爭對手利益。

張志成介紹,2021年累計打擊惡意商標註冊申請48.2萬件,國家知識產權局還快速駁回搶注“長津湖”“全紅嬋”等商標註冊申請1111件,依職權主動宣告註冊商標無效1635件,向地方轉交涉嫌重大不良影響及惡意商標註冊案件線索1062條。

“搶注商標再轉賣的獲利太豐厚了。註冊一件商標的費用只要300元,賣到3000元就是十倍的利潤,賣到30000元就是100倍。”一名從事商標審覈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

據報道,丁真走紅後僅僅一個月,在中國商標網就有122件涉及“丁真”的商標註冊申請。湖南一家申請“丁真”商標的公司,商標證還沒下來,便開價18.8萬元。

上述人士介紹,商標註冊遵循分類原則,一個服裝廠商可能不會在化妝品類別註冊商標,一旦該商標被別人搶注,該廠商出於維護品牌考慮,只能花高價買回其他類別的搶注商標,耗費動輒幾十萬元。

2021年底,美國專利商標局對深圳某商標代理機構實施制裁,該機構代理的15000多件商標全部作廢。

1月12日新聞發佈會上,國家知識產權局運用促進司司長雷筱雲回應稱,這家深圳機構,因爲在國內存在虛假宣傳和採取不正當手段招攬業務的行爲,在去年的“藍天”專項行動期間,商標執法部門已經對該機構及其負責人進行了行政處罰。

張志成也介紹,國家知識產權局組織地方知識產權管理部門立案查處了24起涉及搶注奧林匹克運動會熱詞商標的商標代理案件,作出行政處罰13件。針對2家代理重大惡意搶注案件違法情節嚴重的商標代理機構,直接作出行政處罰,停止其商標代理業務。約談治理13家平臺型商標代理機構,引導其建立完善商標惡意搶注的篩查機制,防範代理商標惡意搶注等違法違規行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