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上海面向未来十五年高标准建设知识产权强市的重大顶层设计,《上海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纲要2021-2035》及《上海市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十四五”规划》今天正式发布。《纲要》和《规划》发展目标明确,到2025年,基本建成国际知识产权保护高地,到2035年,基本建成制度完备、体系健全、环境优越、水平领先的国际知识产权中心城市。

上海市副市长陈群在今天举行的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到2025年计划实现10项具体指标。其中,知识产权创造环节有四项,包括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30件、海外发明专利授权量达到6000件、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申请量五年累计增加1400件、作品版权年登记量达到45万件;知识产权运用环节有四项,包括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19%、版权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9.9%、知识产权使用费年进出口总额实现700亿元、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登记金额达到100亿元;知识产权保护和服务环节有两项,知识产权民事一审案件服判息诉率实现90%、执业专利代理师数量达到2100人。指标体系设计上既主动衔接国家文件要求,也突出了上海特色,充分体现了高质量发展导向。

记者了解到,《纲要》和《规划》坚持国际视野,聚焦国家战略,立足上海实际,主要提出四方面重点任务举措:

一是聚焦“高质量”,提升知识产权创造价值和运用效益。全面强化高质量发展导向,着力提升知识产权的价值“含金量”和经济“贡献度”。

二是对标“高水平”,健全知识产权保护闭环体系。围绕国际知识产权保护高地建设目标,推动形成知识产权快速授权、行政执法、司法保护、仲裁调解、行业自律、公民诚信的全链条保护闭环体系。

三是坚持“高标准”,强化知识产权服务供给。紧扣市场主体创新发展需求,持续完善多层次知识产权服务供给体系,构筑知识产权服务优势。

四是突出“国际化”,完善知识产权发展生态。坚持全球视野,对标国际最高标准和最好水平,持续深化国际合作,加快人才培养,加强文化建设。

“十四五”时期,是中国迈向创新型国家前列和建设知识产权强国的关键期,也是上海持续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关键阶段。上海知识产权局局长芮文彪表示,“十三五”期间,上海知识产权创造质量稳步提高。发明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分别从“十二五”期末的4.70万件、1.76万件增长至2020年的8.28万件、2.42万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从28.92件增长到60.21件。上海在知识产权领域取目前已探索形成了一批助力区域创新发展的“上海模式”“上海经验”。

目前,上海已率先探索建立知识产权行政调解司法确认机制、民事纠纷诉调对接工作机制;在临港新片区推动设立十年规划市首个市场化企业知识产权维权互助基金,并推动全国首单知识产权交易保险和全市首批知识产权投贷联动项目、海外侵权责任保险、地理标志商标保险等落地,知识产权保险工作经验入选上海市服务贸易创新试点最佳实践案例创新篇。

(总台记者 杨静 王一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