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在亳州,我們尋找中藥股暴漲的理由

2022年伊始,A股中藥板塊逆勢大漲。

第一財經記者近日走訪了安徽亳州中藥材專業市場,以尋找中藥股暴漲的答案。

安徽亳州,曾是魏武故里,也曾是華佗之鄉。現在的亳州,是我國四大藥都之一,也是一座養生氣息瀰漫的城市。第一財經記者抵達這裏時,是個陰雨天,冬日的亳州氣溫接近零度,溼冷的空氣裏融進了中草藥的味道。

“近期中藥材交易很火爆,亳州中藥材市場二樓的交易大廳早市8:30開市9:30就結束,一個小時貨都訂完了。”陳大哥是一位亳州本地從事藥材生意的商人,他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交易大廳正常的交易時段爲上午8:30~11:30,多數是貿易商來看樣品訂貨,也就是藥商們口中的“從上行到下行,纔開三個小時”。

交易行情火熱,現貨市場上中藥材價格也呈普漲態勢,不同藥材之間價格漲幅相差懸殊,超過50種中藥材的價格在2021年翻倍,其中生地、旱蓮草年漲幅超300%。

A股市場上,中藥板塊兩個月內漲幅約17%,進入2022年中藥板塊上漲行情能否持續?

匯添富基金經理過蓓蓓告訴第一財經記者,部分中藥產品的消費屬性較強,更多類似於消費品標的,有持續提價的潛力。在過蓓蓓看來,雖然中成藥集採已開始試點,但中成藥中大部分是獨家品種,並且受原材料影響,價格波動較大,產品標準化程度也不及化藥,因此從試點情況來看,中成藥集採的平均降價幅度爲23%低於化藥集採50%以上的降幅。

藥材漲價,生意卻不大好

亳州中藥材專業市場,是全國最大的中藥材集散中心,在這裏交易的中藥材有亳州地產,也有批發商從全國各產地收購而來,進行再加工銷售。

公開資料顯示,交易中心中藥材日上市量高達6000噸,上市品種2600餘種。

2021年,市場大部分中藥材品種出現上漲行情。根據藥通網對亳州中藥材價格監視,2021年中藥材價格指數平均數值爲1332.33點,同比漲幅14.64%。該年度大盤品種漲跌環比分析顯示,657個品規12月31日價格環比2020年同期,漲價品規佔比達62%。市場整體行情處於上漲趨勢。

值得一提的是,不同的品種之間漲幅差距較大。尤其抗疫類中藥材價格波動明顯,例如清熱解毒類的黃連、金銀花等價格出現上漲。

“在國內外疫情反彈期間,金銀花都會出現走俏價格上升情況,不過當疫情好轉時,價格會轉向平穩。金銀花因產地不同,每公斤的價格區間在90~150元/公斤,安徽、河南產地的價格相對高一點,分別在140、150元/公斤左右,去年最高時可以漲到200多元/公斤。”在交易市場外圍商鋪經營多年的楊大姐指出了不同產地的金銀花價格,她認爲,金銀花價格未來可能還會走低。

據藥通網數據,亳州藥材市場上,近兩年價格漲幅較大的藥材包括佩蘭(500%)、旱蓮草(400%)、黃柏(366.7%)、生地(354.5%)、密蒙花(328.6%)等品種。(圖表)

其中,生地2021年漲幅達343%(三四五級),藥通網分析稱,由於該品種庫存薄弱,在生長期間兩大產區遭遇澇災導致長勢欠佳,新貨產出量下降,導致一時人氣較旺,從而推動行情持續攀升,價格創下歷史新高。

不過藥材價格飆漲,並不代表終端需求增加。

“近兩年的生意不好做”,是記者在走訪這些批發商鋪時,聽到得最多的回答,他們說,因爲疫情影響,外地客商過不來,藥材運輸受限,導致不少預定的藥材堆積無法發貨。

而且,也有部分藥材即便提價,也不足以覆蓋原材料漲價的成本。“我賣的品種都沒怎麼漲價,原價都在40~50元/公斤,每公斤漲了2元左右。”一位銷售天冬、白朮等藥材的攤主告訴記者。

前述亳州本地藥商陳大哥告訴記者,“中藥材的成本確實漲了,產地的農藥化肥等農資成本、人工成本都在上漲;不過,也有一部分原因是資本進入、中間商囤貨導致,這是因爲市場上對中藥材有漲價預期。”

來自廣東新會的小潮,從2014年左右就開始在中藥材市場一樓陳皮店鋪做店主,他告訴記者,一年可以賣出二三十噸的陳皮,近兩年來,新皮價格一年比一年要貴,近兩年,新皮價格年漲100~120元/公斤。至於漲價原因,店主告訴記者,“人工成本、物流成本都在上漲,每年中秋新皮一出來,價格都有所提高。”

綜合採訪和分析,記者發現,天氣原因、種植面積減少、市場需求等主客觀因素,導致的藥材產地產量減少,都會推高相應品種的行情,其他原因還包括種植成本提高、採收加工費用增加,以及對中藥材質量要求的提高等。此外,疫情影響進口中藥材品種來市數量有限,也會推升價格上漲。

另外,記者在康美中藥城交易二廳一樓看到,藥材鋪琳琅滿目,每個攤位面積大小,有着亳州本地白朮攤位,也分佈着來自全國各個產地的各類中藥材。在市場內,有踩着小三輪車的採購商熟練地找到對口的攤位,直接問老闆批發了5~10公斤左右的藥材,拿出手機支付,買完貨直接一塑料袋扔上三輪車,前往下一個攤位尋找藥材。

提價潮、漲停潮,接踵而至

中藥材漲價傳導到藥企,導致了近期以來頗受市場矚目的中藥企業“提價潮”。

據記者不完全統計,2021年12月以來,包括同仁堂、華潤三九、九芝堂、太極集團等多家中藥企業均發佈產品提價通知。

例如,同仁堂(600085.SH)將安宮牛黃丸價格由780元/盒上調至860元/盒,提價幅度達10%;太極集團(600129.SH)表示,對藿香正氣口服液出廠價平均上調12%;華潤三九(000999.SZ)在投資者互動平臺表示,安宮牛黃丸出廠價有所提升;九芝堂(000989.SZ)上調旗下包括六味地黃丸等在內的21個品規中成藥價格,主力產品六味地黃丸價格漲幅爲10%。

對於相關產品提價,上述公司歸因於原材料價格上漲。

例如,九芝堂在接受機構調研時表示,由於中藥材原材料漲價,特別是貴細原材料疊加資源的稀缺性以及供需矛盾影響,漲價幅度較大,將適時採取不同的定價策略。

太極集團近期也在投資者互動平臺表示,因主要原料、輔材、能源等成本持續上漲,爲緩解成本上升壓力,集團近期已對藿香正氣口服液的出廠價進行調整。

在這些上市公司發佈產品提價信息後,表現在資本市場上,公司股價大幅拉昇。例如,同仁堂,在提價消息公佈後,公司股價於2021年12月24日盤中創出歷史新高;太極集團也自宣告提價消息後的4個交易日累計上漲28.17%。

醫療戰略諮詢公司Latitude Health創始人趙衡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本輪中藥漲價,一方面確實是原材料漲價對成本產生壓力,但在另一方面,中藥一直有提價的衝動,“這背後的原因是,中藥的用戶主要是中老年人,市場規模增長有限,只有通過不斷提價來保持增長。原材料上漲是提價的最好理由。當然,部分產品的成本確實壓力很大,尤其是稀缺的中藥材。”

不過,也並非所有中藥都有提價,趙衡表示,對中藥飲片來說,目前漲價不是非常明顯,這是因爲飲片要根據醫院藥方抓藥,用戶可選擇不同價位的飲片,其中的價格差異也很大。

對於中藥產品提價,趙衡表示,主要看原材料什麼時候漲價,這是主要的市場推動力和藉口。“中藥每幾年必然會漲一次。但隨着中成藥集採的開始,被納入醫保的中藥產品漲價能力有限,也很可能會跌。”趙衡說。

中藥材的未來價格怎麼走?藥通網發佈的2021年亳州中藥材價格指數年度報告分析認爲,部分高價位品種可能會刺激到種植面積增加而導致價格回調,但生長週期長的品質,在短期內仍將高位運行。未來,隨着對中藥材質量要求的提高,中藥材市場因用藥企業不同,其價格可能會出現分化。

而中商產業研究院2021年3月發佈的報告分析稱,未來,受野生藥材資源枯竭、下游中藥飲片及中成藥行業在政策紅利下快速發展導致對中藥材需求增長等因素的影響,預計中藥材價格將進入上升通道,中藥材原料生產企業經營業績和整體信用水平有望提升。

政策利好不斷

私募排排網基金經理助理劉寸心對第一財經分析稱,中藥板塊的走強,離不開政策對中藥的支持力度持續提升,國家陸續出臺重要扶持政策,疊加人口老年化問題,市場對中藥的關注度大幅提升。

近期國家出臺政策,在支付端增加醫保,支持中醫藥傳承和發展。

2021年12月30日,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網站公佈的《國家醫療保障局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關於醫保支持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要將符合條件的中藥飲片、中成藥、醫療機構中藥製劑等納入醫保藥品目錄。將經國家談判納入醫保目錄的中成藥配備、使用納入監測評估。

同時,中成藥領域規模最大的一次集採於2021年12月27日落下帷幕。此次由湖北牽頭組成的19個省份省際聯盟集中帶量採購,涉及132個品種,覆蓋了清開靈、醒腦靜、複方丹蔘、血塞通、銀杏葉等臨牀大品種,以及連花清瘟、抗病毒口服液等明星產品,涉及以嶺藥業、神威藥業、白雲山、香雪製藥、康恩貝、雲南白藥等知名中藥企業。集採結果顯示,111箇中成藥產品中選,擬中選價格平均降幅爲42.27%,最大降幅爲82.63%。

止於至善投資總經理何理告訴第一財經記者,賽道行情結束之後,指數開始陷入調整,市場避險情緒漸起,中藥板塊低估值和業績改善預期正好符合當下資金需求。經過這一輪上漲之後,中藥板塊的估值已經進入到了相對合理的區間,接下來可能會形成分化。

近年來,國家多次出臺政策促進中醫藥行業發展,鼓勵中藥傳承創新。

2019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並設立部際聯席會議,出臺20條意見的125項重點任務。中醫藥的地位提升至新高度。

2020年12月,國家藥監局發佈了《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關於促進中藥傳承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在《藥品管理法》及現有《註冊管理辦法》的基礎上,提出改革中藥註冊分類,構建“三結合”審評證據體系,改革完善中藥審評審批制度。此舉加快了中藥的上市速度,也完善了質量監管。

根據國家藥監局網站,2021年,國家藥監局緊急批准3款抗新冠病毒中藥新藥,同時批准了益腎養心安神片等9款中藥新藥上市申請,累計批准12款中藥新藥上市,數量創近5年新高,中藥審評審批制度改革已初顯成效。

此外,2021年2月,國辦發佈《關於加快中醫藥特色發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提出積極支持符合條件的中醫藥企業上市融資和發行公司信用類債券。鼓勵社會資本發起設立中醫藥產業投資基金,加大對中醫藥產業的長期投資力度。

《若干措施》提出,鼓勵各級政府依法合規支持融資擔保機構加大對中醫藥領域中小企業銀行貸款的擔保力度。支持信用服務機構提升中醫藥行業信用信息歸集和加工能力,鼓勵金融機構創新金融產品,支持中醫藥特色發展。

據諮詢機構弗羅斯特沙利文的預測,到2022年,中國中藥市場規模有望超過1萬億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