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百億私募一年新增43家,三巨頭領跑,五省市稱霸,火爆背後伴隨“野蠻生長”

華夏時報(www.chinatimes.net.cn)記者 包雨珊 陳鋒 北京報道

1月14日,中基協發佈《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記及產品備案月報(2021年12月)》,月報包含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記總體情況和私募基金備案總體情況兩部分內容。

特別是整個去年12月,協會新備案私募基金數量4532只,較上月增加930只,環比增長25.82%。新備案規模1699.45億元,較上月增加736.84億元,環比增長76.55%。

業內人士向《華夏時報》記者分析指出,得益於私募長期業績表現優秀,以及公募基金人才流向私募,包括量化規模大漲等原因都助力了私募新備案產品數量和規模持續增長。

“野蠻生長” 現象

據中基協公佈的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12月末,存續私募基金管理人24610家,較上月增加68家,環比增長0.28%;管理基金數量124117只,較上月增加2595只,環比增長2.14%;管理基金規模19.76萬億元,較上月增加354.41億元,環比增長0.18%。

其中,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管理人9069家,較上月增加46家,環比增長0.51%;私募股權、創業投資基金管理人15012家,較上月增加33家,環比增長0.22%;私募資產配置類基金管理人9家,與上月持平;其他私募投資基金管理人520家,較上月減少11家,環比下降2.07%。

值得注意的是,據私募排排網數據,截至2021年年底,國內百億私募管理人增至105家,與2020年底的62家相比,全年增加43家。其中量化私募管理人28家,數量佔比爲26.67%。

而從地區管理基金規模來看,前5大轄區分別爲上海市、北京市、 深圳市、浙江省(除寧波)和廣東省(除深圳),總計佔比達 69.93%。管理規模分別爲上海市50702.81億元、北京市42599.92億元、深圳市22661.57億元、浙江省(除寧波)11212.42億元、廣東省(除深圳)11025.36億元,規模佔比分別爲25.65%、21.55%、11.47%、5.67%和5.58%。

私募投資持續火熱的同時,一些“野蠻生長”的現象也隨之而來,違規、“失聯”私募管理人不在少數。整個去年12月,中基協中止辦理24家相關機構的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記申請,註銷私募基金管理人88家。中基協還在近日公示了《第四十二批疑似失聯私募機構名單》,包括北京正方環球投資管理有限責任公司、貴陽高新信橋投資管理中心(有限合夥)、深圳市樂創財富資本管理有限公司、深圳飛馬金融控股有限公司等70傢俬募機構赫然在列。

協會表明,“失聯(異常)”私募機構滿三個月仍未在AMBERS系統完成失聯覈查任務的,中基協將依據《關於優化失聯機構自律機制及公示第十一批失聯私募機構的公告》註銷其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記。

除此之外,深圳證監局還在去年12月發佈了第六期私募監管情況通報,顯示共有72傢俬募因爲重大違規及異常的情形而被通報。

私募備案仍火熱

新備案的私募基金產品的數量也在持續增加。整個去年12月,協會新備案私募基金數量4532只,較上月增加930只,環比增長25.82%。新備案規模1699.45億元,較上月增加736.84億元,環比增長76.55%。

其中,私募證券投資基金3265只,佔新備案基金數量的72.04%,新備案規模989.93億元,環比增長133.66%;私募股權投資基金590只,新備案規模384.57億元,環比增長13.41%;創業投資基金670只,新備案規模320.94億元,環比增長61.12%。

回顧整個2021年,上半年備案數量領先的以老牌百億私募管理人爲主,而下半年則轉向新晉的百億量化私募管理人。從全年來看,靈均投資的備案數量最多,全年備案產品超過450只,九坤投資、高毅資產的備案數量也超過了300只。

展望私募投資2022年的走向,新晉百億私募慎知資產相關負責人向《華夏時報》記者分享了其創始人兼基金經理餘海豐的看法。

餘海豐表示,2022年同時面臨有利和不利兩方面的因素。有利的包括政策轉向保增長、全球將逐步走出疫情、估值至少不是拖累;不利因素包括在不大幅放水的前提下如何穩住房地產市場尚需觀察、美國進入加息週期,另外,由於2021年股市總體情緒高昂,A股表現和基本面存在裂口,有迴歸的壓力。

對於2022全年投資方向,他認爲應均衡配置,表示看不到潛在的某個新興板塊(包括新能源),能有2021年新能源這麼大的爆發力,以至於激活了全市場。同時對於港股和中概股,秉持樂觀態度。

在私募投資策略方面的選擇,國金證券2022年私募基金投資策略報告指出,股票主動策略中,整體環境中性偏樂觀,建議以成長風格爲主,精選風格均衡和擅長逆向投資的優質私募;而股票量化策略,整體環境中性,超額收斂不可避免,關注超額穩定性;以及期貨宏觀策略,整體環境中性,重視CTA配置意義,關注策略風險控制能力。

編輯:嚴暉  主編:夏申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