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記者 張瓊斯)中國銀行董事長劉連舸1月15日在“全球財富管理論壇 • 上海蘇河灣峯會”上表示,全球史無前例的寬鬆政策改善了全球流動性,推動經濟從疫情衝擊中恢復。然而,流動性推動的全球經濟復甦更多是表面繁榮,實體經濟競爭力和企業生產率沒有實質性提升。流動性氾濫導致的復甦分化、物價走高、債務攀升、金融資產價格泡沫和跨境資本無序流動,爲未來經濟增長埋下風險隱患。

一是全球經濟“K型”復甦,不同經濟體、不同羣體之間分化嚴重;二是全球需求快速回暖,通脹全面上行;三是全球經濟發展更加依賴債務融資,政府和私人部門負債率不斷走高;四是全球金融市場虛假繁榮,與實體經濟背離程度加大;五是跨境資本大規模流動,市場聯動性顯著增強。

劉連舸表示,2022年全球流動性將面臨拐點。美聯儲將加快收緊貨幣政策,市場預計最快將在3月份啓動加息,縮表時點也將提前。歐洲央行宣佈將於2022年3月結束緊急抗疫購債計劃。英國、挪威、新西蘭等發達經濟體以及部分新興經濟體已提前進入加息週期。2022年全球流動性增速將放緩甚至下降,全球利率中樞將抬升。

“這一變化對金融機構而言,機遇和挑戰並存。”劉連舸分析,從積極方面看,一是利率水平上升將改善金融機構淨息差,有助於提升金融機構盈利水平;二是美聯儲貨幣政策正常化將助推美元升值,美元資產回報率將會提高,全球化的金融機構可通過資產負債結構調整改善自身資產質量和盈利狀況;三是流動性收緊有助於平抑全球商品價格上漲趨勢,從貨幣供應端緩解發達經濟體通脹高企問題。

從消極方面看,一是金融市場波動將成爲主要風險點,股市和債市資產價格可能大幅回調,企業和居民債務風險將提高,違約風險加大,金融機構信用風險和流動性風險可能上升;二是金融領域的環境變化將逐漸蔓延至實體領域,流動性收緊將會降低金融機構風險偏好,可能給尚未恢復元氣的實體經濟部門帶來新的融資約束,企業信貸和債券違約概率將會增大,對金融機構資產質量帶來一定挑戰;三是從過往經驗看,全球貨幣環境趨緊對新興經濟體的影響遠大於發達經濟體,當前部分新興經濟體已經暴露出明顯的匯率波動問題和主權債務風險,2022年全球流動性變化可能引發新一輪金融動盪。

“金融機構需要密切關注這些風險變化,有預判方案。”劉連舸認爲,需要特別關注以下事項:一是關注全球流動性總量和結構變化,引導資金流向實體經濟,加大對可持續發展、綠色資產、數字經濟等領域的支持力度,助力經濟結構轉型升級;二是關注全球流動性變化對貧富分化和收入不平等的影響,加大對普惠金融、小微企業和貧困個體的扶持力度,推動聯合國2030可持續發展議程戰略目標的實現,促進持久、包容和可持續的經濟增長,縮小貧富差距,推動全球共同富裕;三是各國央行加強貨幣政策溝通與協調,降低對全球金融市場的外溢影響和意外衝擊,爲全球經濟金融營造更加良性、穩健的發展環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