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孫藝真

“‘疫苗鴻溝’令低收入新興國家復工復產明顯滯後,加劇全球經濟發展不平衡。”中投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彭純於1月15日在全球財富管理論壇•上海蘇河灣峯會上表示,疫情仍在持續,宏觀經濟形勢錯綜複雜。

展望2022年,彭純表示,隨着超寬鬆政策的退坡,全球經濟增長將出現邊際轉弱,全球經濟形勢可能出現三大“轉換”,金融市場脆弱性將進一步上升。

一是,全球經濟增長從非常態逐步向趨勢水平轉換。

彭純認爲,隨着基數效應等短期因素的消退,全球增速有望從非常態向相對常態過渡,並逐步向潛在水平靠攏。但是,相對常態化增速背後的結構性問題更加凸顯,疫情反覆、地緣政治風險和保護主義等因素疊加,引發全球供應鏈紊亂甚至斷裂,部分領域產業鏈加快重構,短期內供應瓶頸難以解決。

“特別是全球疫苗分配不均,高收入發達國家80%的人口已至少接種一劑疫苗,但在低收入新興國家這一數字僅爲9%。‘疫苗鴻溝’令低收入新興國家復工復產明顯滯後,加劇全球經濟發展不平衡。”彭純說。

二是,通脹從臨時性因素驅動向更具粘性因素驅動轉換。

彭純表示,目前,市場觀點對通貨膨脹的演變雖有一定爭論,但通脹中樞的抬升已成爲不爭的事實。隨着供給缺口的逐步彌合,全球通脹壓力可能局部緩和,但短期內商品低庫存、工資水平上漲、需求復甦和資本開支擴張將接續支撐物價上行。

同時,勞動力市場修復進度不及預期,全球供應鏈的區域化本土化佈局和能源轉型下的成本上升等因素,將在中長期推動通脹中樞擺脫過去幾十年的低位,維持相對較高水平,進而對全球經濟演變產生重要影響。

三是,主要發達國家貨幣政策由松向緊轉換。當前,主要發達國家央行面臨增長動能放緩和通脹維持高位的兩難權衡。

2020年,美聯儲轉向瞄準平均通脹目標,顯著提升短期通脹容忍度。過去幾個季度,美國通脹明顯超出預期,2021年CPI上漲7%,創40年新高。

“目前,美聯儲對通脹的態度發生轉變,相比於2013—2019年的退出週期,預計本輪非常規政策正常化的節奏將更快,從縮減資產購買到加息、甚至縮表的時間間隔會更短。2022年貨幣政策與通脹之間的追趕,以及美聯儲加息和縮表節奏的演變,將成爲市場關注的焦點。”彭純指出。

四是,金融市場脆弱性進一步上升。

彭純表示,疫情以來,在超常規政策和經濟逐步復甦的支撐下,全球風險資產價格出現了大幅上漲。

從公開市場來看,全球股市連續三年增長超過兩位數,美國股市屢創新高,長期實際利率創下有記錄以來的新低。從非公開市場來看,全球併購基金、VC等已募集未投放資金超過1.5萬億美元,流動性氾濫下PE基金募資節奏明顯加快。高估值疊加高通脹、高債務,在貨幣政策轉向的大背景下,金融市場脆弱性進一步上升。

“跨境投資特別是長期投資,不僅能夠優化全球資源配置,也有助於投資接受國和地區改善經濟結構,擴大就業和改善民生,促進經濟的長遠健康發展。”彭純認爲,近年來,全球主權財富基金逐漸發展壯大,已成爲長期資本的重要來源。

基於此,彭純表示,中投公司將堅持合作投資模式,與全球主要投資機構保持良好的合作關係,發揮各自優勢,不斷探索務實多樣的合作方式,設立了多支新型雙邊基金,促進跨境產業合作,推動實現雙贏、多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