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投資者爲什麼要研究歷史

你在投資時,會關注哪些指標?市盈率和市銷率?還是蠟燭圖和K線圖?在橋水公司創始人瑞·達利歐看來,還有一個視角能夠發揮重要作用,那就是歷史。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衆多大型基金損失慘重,有一些甚至從此在市場中消失。達利歐卻成功預言了危機的到來,橋水也在金融風暴中實現了正收益,其中一款旗艦基金收益率甚至達到14%,領跑全球主要對沖基金。

達利歐將這一成績歸功於其對歷史的深入研究。近日,中信出版社出版了達利歐的著作《原則:應對變化中的世界秩序》。達利歐在書中回答了一個在他看來極爲重要的問題:投資者爲什麼要研究歷史?

理解市場從來都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在很多人看來,它時而亢奮,時而暴躁,讓人捉摸不定。達利歐認爲,我們對市場的認知能力不足,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爲視角過於單一,“就像螞蟻一樣,在短暫的一生中全神貫注於搬運麪包屑,卻無暇拓寬視野,發現事物發展的宏觀規律和週期及其背後的重要關聯,我們在週期中所處的位置,以及未來可能出現的情況”。

就像螞蟻們很難關注到“麪包屑之外的世界”,投資者如果無法在更高維度上觀察市場,就很難真正理解市場,導致承受更多風險,失去更多收益。

達利歐與市場“相愛相殺”數十年,總結出這樣一個規律:一個人預測和應對未來的能力,取決於他對事物變化背後的因果關係的理解;一個人理解這些因果關係的能力,來自他對以往變化的發生機制的研究。

在他看來,要拓寬自己的視野,洞悉市場運行的規律,研究歷史是一條極爲有效的路徑。歷史研究可以幫助人們跳出個體經驗的侷限,在更長的時間跨度中,關注那些反覆發生的歷史事件,從而掌握事物的發展規律,應對變化的世界秩序。

達利歐直言:“作爲一名全球宏觀經濟投資者,我知道,如果沒有深刻理解植根於歷史模式中經濟事件之間的因果關係,我將無法理解和判斷當前正在發生的事情——更不用說未來可能會發生的事情了。”這句話也很好地解答了“投資者爲什麼要研究歷史”的問題。

擁有類似觀點的投資大師並非只有達利歐一人,彼得·林奇也熱衷於通過研究歷史、哲學等提升自己的投資能力。他甚至認爲,歷史和哲學在幫助他進行投資決策的時候,比統計學和數學更加有用。

當然,歷史如海,浩瀚無邊,任何人都無法不加取捨地對所有歷史進行深入研究。達利歐的歷史研究也有明確的主線,他以世界主要國家的歷史爲樣本,重點關注國家興衰及其深層機制,其最主要的心得就是“大週期理論”。在他看來,歷史發展有着顯著的週期性,要做好投資,就必須清楚自己在歷史週期中的座標位置。

他在研究了1900年以後10個大國的歷史後發現,其中有7個國家至少經歷過一次“幾乎所有財富全部消失”的情況,且損失往往來自社會秩序的失控與混亂。這給了投資者一個重要的警示:人們往往過於關注市場內的得失,卻時常忘記市場外的風險,這種風險很可能讓投資者血本無歸。

投資者研究歷史的價值,不僅在於提示風險,也在於更好地尋找投資標的。達利歐在書中用大量篇幅研究了中國歷史,並認爲中國正處於和平與繁榮階段。近年來,達利歐多次在公開場合表示看多中國,橋水基金也大舉佈局中國市場。看多並做多中國,正是達利歐運用自己研究成果的實際舉措。

不過,投資者在向達利歐學習時,也要注意這樣一個問題:歷史可以給我們以啓示,卻絕非簡單地週而復始。如果把歷史作爲解釋當下和預判未來的唯一標準,那歷史就會變成另一種遮蔽我們視野的“麪包屑”。

絕大部分人都無法在投資領域達到達利歐的高度,每個人從歷史研究中得出的結論也不盡相同。不過,這並不影響我們從達利歐的方法論中“取經”。所以,在投資的同時,不妨也拿起歷史書,讓自己多一個看待市場的角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