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國家統計局談糧食安全:連年增產基礎穩,已連續18年豐收

1月17日,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2021年國民經濟運行情況新聞發佈會上,有媒體提問:2021年我國糧食產量再創新高,2022年面對發展新形勢,我國農業生產能否得到鞏固,主要原因還有哪些?另外,2021年的國際糧價大幅上漲,很多國家的通脹壓力非常大,我國的糧食安全受到了多大的影響?能否做到保障供給?

對此,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表示,農業是是百業之基,糧食是立足之本。剛纔已經公佈了數據,2021年糧食產量又上新臺階,農業生產全面豐收。2022年,面臨複雜多變的新形勢,比如你剛纔講到的國際上一些糧食品種價格在上漲,有關方面對這些形勢都進行了認真分析,黨中央也作出了明確部署,國務院也有政策要求,只要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爲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堅持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就一定能夠鞏固農業的基礎地位,保障糧食的供給安全。

2021年,我國糧食和農業生產形勢好,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是夏糧、早稻、秋糧都實現了增產,分別爲2919億斤、560億斤、10178億斤,分別增產62億斤、14億斤、191億斤,支持了全年糧食總產量達到13657億斤,比上年增產267億斤。

二是稻穀、小麥、玉米、薯類都實現了增長,分別爲4257億斤、2739億斤、5451億斤、609億斤,分別比上年增產20億斤、54億斤、238億斤、11億斤。

三是播種面積和單產都實現了增長。全國糧食播種面積去年是17.64億畝,比上年增加1295萬畝,連續兩年實現增長。全國糧食作物單產387公斤/畝,每畝產量比上年增加4.8公斤,增長1.2%。

四是農林牧漁業和農村一二三產業全面發展。2021年,農林牧漁業增加值8.7萬億元,比上年增長7.1%。國家統計局和農業農村部首次公佈了農業及相關產業的增加值,公佈的是2020年的數據,達到了16.69萬億元,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是16.47%,農業和相關產業比農林牧漁業增加值大了將近1倍,因爲二三產業很多是直接爲農業服務的,比如專業化的植保服務和種子服務,算在服務業裏了,所以國家統計局和農業農村部做了這樣一個統計監測。

寧吉喆表示,今年我國糧食供給有保障,建立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基礎上:

一是連年增產基礎穩。糧食已經連續18年豐收。2007-2009年,產量是1萬億斤以上,2010-2011年是1.1萬億斤以上,2012-2014年是1.2萬億以上,2015年以來,連續七年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這就保證了糧食市場的基本供應。

二是庫存充足家底厚。目前國家糧食庫存充裕,小麥和稻穀兩大口糧品種佔總庫存的比例超過了70%,小麥庫存可以滿足1年半的消費需求。企業商品庫存增加也比較多,小麥和稻穀商品庫存同比增長50%以上。

三是播種面積連年增。落實耕地保護建設的硬措施,堅守18億畝耕地紅線,加強耕地用途管制,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耕地“非糧化”,糧食播種面積擴大。2021年糧食播種面積比上年增長0.7%,連續兩年增加。2020年,我國農作物複種指數爲1.31,雙季複種水平提高,提升耕地利用水平。

四是單產增加潛力大。我國糧食單產與發達農業國家相比還有差距,隨着育種技術等農業科技不斷進步,糧食單產水平仍有較大的提高潛力。據2019年調查,我國耕地中低產田比例超過2/3。通過落實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加大中低產田改造力度,加快高標準農田建設,加快發展設施農業等,我國糧食單產水平提高潛力巨大。

五是政策機制有保障。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強調,糧食安全黨政同責正在見效,主產區、主銷區、產銷平衡區都要保面積、保產量。隨着各地推進政策進一步落地,農業生產扶持力度不斷加大,有利於提高農業生產積極性,特別是有利於抗禦國內外各種風險變化。現在國際市場都是連在一起的,通過糧食和其他原材料的進出口,國際商品價格會以輸入通脹的方式影響到我國市場,國際上的自然災害也會對產量、價格、市場產生影響。最關鍵的是要管好國內自己的事,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裏,切實保證糧食安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