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潘寅茹   

  專家認爲,目前的關鍵並非一定要取得結果,而是如何管控局勢,防止俄與西方都難以控制的局面出現。

剛剛過去的一週,俄與美歐進行了一系列安全對話會議,試圖爲劍拔弩張的烏克蘭局勢降溫,但都無果而終。

1月10日,俄美在瑞士日內瓦率先舉行安全對話。12日,俄羅斯與北約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舉行對話。13日,俄羅斯與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在奧地利首都維也納對話。此次系列談判中,俄方代表團由副外長里亞布科夫(Sergey Ryabkov)率領,美國代表團由常務副國務卿舍曼率領。

三場會談後,沒有跡象表明俄羅斯和美歐在烏克蘭和歐洲整體安全問題方面的分歧有所縮小。俄羅斯重申的多項要求,美歐雙方均表示無法接受。

蘭州大學政治與國際關係學院副教授韋進深對此次俄羅斯與美歐安全對話未取得突破性進展並不意外。“一方面,雙方的立場和態度都很明確,在烏克蘭問題和北約東擴的核心議題上,雙方可以談判和退讓的空間有限。”他告訴第一財經,“另一方面,當前俄羅斯與西方的關係爲談判製造了一種緊張的氛圍,雙方誰都不願成爲退讓的‘膽小鬼’。在此情況下,談判陷入僵局並不意外。”

“一次談判解決問題並不現實”

近來,俄羅斯與美歐的關係因烏克蘭問題持續緊張。美歐和烏克蘭不斷渲染俄羅斯“屯兵邊境、隨時入侵烏克蘭”的威脅,俄方則強調局勢持續惡化是因爲北約不斷擠壓俄羅斯安全空間。

因此,對於上週進行的密集對話會,俄羅斯一直以來所尋求的是禁止北約進一步東擴,以及北約停止在中東歐成員國的活動等。

但是,對於俄方的訴求,參與談判的美國副國務卿舍曼也貫徹了拜登政府歷來的表態:堅定地回絕那些對美國來說根本不可能實現的安全提議。比如,他提到,美國“不會在沒有烏克蘭參與的情況下對烏克蘭做出決定,不會在沒有歐洲參與的情況下對歐洲做出決定,不會在沒有北約參與的情況下對北約做出決定”。

參與後續會談的北約祕書長斯托爾滕貝格也在談判後記者會上表示,雙方討論了近年來導致歐洲安全惡化的所有因素,“會議有助於瞭解對方立場,同時也表明雙方在衆多基本問題上分歧依舊難以彌合。”

對於此次談判對俄與西方關係未來的影響,韋進深認爲,無論是對美歐而言,還是俄羅斯來講,談判沒有取得進展的結果,雙方均有所預料,“目前的關鍵並非一定要取得結果,而是如何管控局勢,防止雙方都難以控制的局面出現。”

在韋進深看來,如果出現突發緊急事件,歐洲的安全局勢有可能進一步惡化。在此情況下,就安全問題進行談判和對話,也是管控緊張態勢的一種方法,“因此,俄羅斯與美歐的安全對話將會長期化,要求通過一次談判徹底解決所有問題並不現實,而擔心談判破裂將會使歐洲安全局勢徹底惡化則過於悲觀。”他表示,應當認識到歐洲安全問題的複雜性,從現實的角度出發思考緩和緊張態勢,而不是人爲發出恐嚇的言論和製造緊張的態勢。

美國企業欲奪歐洲市場份額

此前,美國總統拜登就已表示,一旦俄烏局勢急轉直下,不惜對俄祭出“最嚴厲制裁”,比如威脅切斷俄與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支付系統的連接,對俄在航空航天、國防、消費行業所用的美國技術實施禁運等。

據美媒報道,在俄與西方關係未能通過對話好轉的情況下,上週五,在美國國務卿能源安全顧問霍克斯坦(Amos Hochstein)牽頭下,拜登政府已與國際能源巨頭舉行了一場閉門會談,望後者爲俄烏局勢的惡化可能外溢到能源市場做好準備,在確保能源供給持續性的同時,能借機增加美國的液化天然氣(LNG)在歐洲市場的份額。

一直以來,歐盟約1/3的天然氣供給源自俄羅斯。而美國一旦對俄施加“最嚴厲制裁”,勢必也將影響俄歐間的能源供給現狀,且最終會推高本就高企的歐洲用電成本,爲當前的歐盟能源緊張局勢雪上加霜。

至於哪些能源企業參與了與拜登政府的座談,荷蘭殼牌(Royal Dutch Shell)、埃克森美孚(Exxon Mobile)、美國康菲國際石油公司(Conoco Phillips)、雪佛龍(Chevron)、道達爾(Total)、挪威國家石油公司(Equinor)以及卡塔爾能源公司(Qatar Energy)都拒絕置評。

參與吹風會但不願透露姓名的國際能源企業表示,美國政府非常關心它們是否有額外的供給來源。但是,與會企業均表示,鑑於當前全球範圍內天然氣供給趨緊,很難找到供給量能與俄羅斯相當的第三方。上述企業也確認,的確被政府方面問及在必要時,是否可以延遲對氣田的維護工作,以確保天然氣供給的穩定,“不過,我們得到的信息是,如果由於衝突或制裁導致能源短缺,美國承諾給予歐洲在天然氣市場穩定方面的大力支持”。

根據IHS Markit的最新報告,美國在2021年12月於歷史上首次成爲全球最大的液化天然氣出口國,並且有望全年保持這一地位。

報告指出,去年,美國是出口國中供應量增幅最大的國家,同比增長52%(2530萬噸)達到7360萬噸。亞洲和歐洲的強勁需求,推動了美國天然氣的高出口量,歐洲對天然氣的需求在2021年12月底前的兩個月中幾乎是基準期貨價格的三倍,並導致一些原本運往亞洲的天然氣最終運往了歐洲。

目前,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發言人表示,美國政府的確在爲天然氣供給的穩定性做兩手準備,“我們正在評估‘最嚴厲制裁’的潛在效益,以找尋降低風險外溢的方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