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對話姚景源:去年經濟運行超出預期,今年首要的是“穩”

1月17日,2021年中國經濟年報“出爐”,初步覈算,2021年全國GDP突破114萬億元,同比增長8.1%。

“這是中國GDP連續第二年突破百萬億元大關,這意味着中國經濟穩居世界經濟總量第二。”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國家統計局原總經濟師兼新聞發言人姚景源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去年中國經濟在面對充滿困難和挑戰的內外環境下,主要指標取得了超預期的成就,應該說,“我們交出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姚景源同時表示,從去年的統計數據可以看出,2022年面臨的經濟下行壓力在加大。今年經濟工作的主要任務是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首要的是把經濟穩定在一個合理區間。

談今年經濟運行

經濟下行的壓力在加大

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在今天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介紹,初步覈算,2021年全年國內生產總值1143670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8.1%,兩年平均增長5.1%。

去年初《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經濟增速6%的預期目標,在今年三季度時,姚景源曾預測,今年全年可以實現8%左右的增速。“應當說,從增長速度看,在我們預期範圍之內。”姚景源說。

從公佈的數據來看,去年全年GDP總量突破114萬億元,這已經是中國經濟連續兩年突破100萬億元,“114萬元億人民幣,按年平均的人民幣匯率折算是17.7萬億美元,這是什麼概念?”姚景源說,經濟總量達到110萬億元,是一個標誌性事件。這意味着我國綜合國力進一步增強,穩居世界經濟總量第二,從增長速度來看,去年中國經濟面臨着一個充滿困難與挑戰的內外環境,能有這樣的成就來之不易,應該說我們交出了一份良好的“答卷”。

但同時,從數據上可以看出經濟下行壓力在加大。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長18.3%,二季度增長7.9%,三季度增長4.9%,四季度增長4.0%。四季度尤其是12月份,投資、消費的回落速度都在增大。

姚景源表示,今年經濟工作主要任務是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穩,首先是要把經濟增長穩定在一個合理的區間,這樣我們的企業纔能有利潤,老百姓纔能有收入,政府纔能有稅收;更重要的是,把經濟增長速度穩定在一個合理區間,才能夠保證就業。”姚景源說,今年就業的壓力比去年更大,去年高校應屆畢業生909萬人,今年高校應屆畢業生規模預計達到1076萬人。

同時,把經濟穩定在合理的區間,也有助於轉變增長方式,推動高質量發展。

談固定資產投資

建議“十四五”重大項目提前實施

“經濟下行的根本原因有三條,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姚景源說,從需求收縮角度來看,投資、消費在去年四季度,特別是12月份回落的幅度比較大。他認爲,解決這個問題,首先是加大投資力度,“‘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了102項重大工程項目,這是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支撐。這些項目有的是今年開工,有的是明年甚至後年開工,我曾經提出建議,主張把它們提前實施,比如放到今年,這100多個大項目開工並且實現實物量,對於穩增長會有一個巨大的支撐作用。”

數據顯示,去年全年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超過50萬億元,比上年增長4.9%,但其中基礎設施投資增長只有0.4%。他認爲,過去我們的基礎設施投資都是20%-30%的增長,0.4%太低了,今年完全有能力加大投資,並且基礎設施建設要有超前意識。

說到今年的投資增速問題,寧吉喆也表示,適度超前開展基礎設施投資等政策正在發力。隨着去年下半年以來加快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發行節奏,還有中央預算內投資加快下達進度,“十四五”規劃確定的102項重點項目陸續啓動,“兩新一重”項目有序建設,即新型基礎設施、新型城鎮化、重大交通水利等項目。財政貨幣投資等政策支持力度加大,都有利於固定資產投資穩步恢復。從投資的先行指標看,2021年1-12月份,新開工項目287760個,比1-11月份增加36767個;新開工項目計劃總投資比上年增長3.3%,比1-11月份加快0.6個百分點,連續兩個月加快。今年年初以來,各地又按規劃開工了一批重點項目,可以說投資增長前景看好。

談應對三大困難

把消費當作穩增長的重要領域

2021年,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超過40萬億元,比上年增長12.5%;固定資產投資規模超過50萬億元,增長4.9%。內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79.1%,比上年提高了4.4個百分點。經濟增長還是內需拉動爲主。

姚景源表示,要把消費當作今年穩增長的一個重要領域,中國經過這幾十年發展,最大的比較優勢是我國有一個全世界最大規模的內需市場。我國有14億多人口、4億多中等收入羣體,特別是去年14億人實現了全面小康,這是我們應對各種風險挑戰、構建國內強大市場的立足之本。

“2020年受到疫情影響後,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有所下降,2021年又上去了,達到了44萬億元。”寧吉喆說,雖然增速比較低,但是這也很不容易了。消費總量達到44萬億元是一個新的臺階,投資總量也巨大,內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全年是79.1%,最終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是65.4%,這凸顯了國內市場的作用。

姚景源說,過去中國是世界工廠,現在要構建國內大循環、國際國內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所以國內的大市場也是面向世界的,中國將會從世界工廠走向世界市場,這是我們最大的優勢。他認爲,今年一方面要清理阻礙消費擴大的行政性規定,另一方面,努力去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爲主體的新發展格局,要在內需收縮上面抓好投資、抓好消費。要實施好擴大內需戰略,促進消費持續恢復,積極擴大有效投資,注重在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的結合部發力。

在談到供給衝擊時,姚景源表示,供給衝擊去年比較典型,去年1月份PPI上漲0.3%,到10月份同比漲幅曾達到13.5%,創下26年的新高。上游原材料價格,像煤炭、鋼鐵、有色、化工產品,都是大幅度上漲,直接導致基本屬於中小企業的下游生產加工企業遇到了困難,阻礙了整個國民經濟的再循環。

他認爲,去年宏觀調控上提出的保供穩價效果很好。就拿煤炭舉例,去年3月份煤炭價格在500多元一噸,到了10月份上漲到2000多元一噸,經過保供穩價措施的實施,現在煤炭價格每噸已經回落到1000元錢以下。“儘管有所回落,但現在PPI價格還在一個高位,所以今年還要加大保供穩價的力度,加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力度,使供給衝擊能夠得到解決。”

在談到預期轉弱時,姚景源表示,要預期由弱轉強,最重要的是解決企業、市場主體的預期,這是關鍵。企業、市場主體的預期增強了,就會擴大再生產,吸納更多人就業,相應地,政府財政稅收上來了,大家收入也能增長了。

怎樣讓企業的預期轉強?他認爲宏觀經濟政策要圍繞着增強企業活力和內在動力,讓企業和市場主體能保持在一個充滿生機活躍的狀態。比如貨幣政策、財政政策等方面,向企業和市場主體傾斜,降低企業的融資成本,加大減稅降費的力度。

談人均GDP突破1.2萬美元

已超過世界人均GDP水平,目標是實現共同富裕

2021年,我國人均GDP達到80976元,按年平均匯率折算,達到12551美元,突破1.2萬美元,已接近世界銀行的高收入國家門檻。

姚景源表示,中國有14億人口,人均GDP增加一點也是非常不容易的事。在去年面臨複雜嚴峻的國際環境和國內疫情散發等多重考驗的情況下,人均GDP能夠突破1.2萬美元,說明我們在“十四五”開局之年,在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並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征途上,又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一方面,我們要看到成績,另一方面,還要看到我國東西部、城鄉發展還不均衡,還有一定數量的低收入羣體。”姚景源說,我們最終還是要按照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的要求,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所以不能滿足於取得的成就,還要繼續努力,追求高質量發展,在實現共同富裕方面能有更大的成就。

寧吉喆表示,我國人均GDP雖然尚未達到高收入國家人均水平的下限,但逐年接近。2021年我國人均GDP已經超過了世界人均GDP水平,現在初步測算,2021年世界人均GDP是1.21萬美元左右,我們是1.25萬美元。

但同時,我們應當清醒地看到,我國目前仍處於中等偏上收入國家行列,人均GDP尚未達到高收入國家下限標準,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較大差距。我國仍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改變,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當前還面臨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的三重壓力。我們要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通過艱苦不懈努力,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着力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推動高質量發展,進一步增強我國綜合國力、社會生產力和人民生活水平。

新京報記者 陳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