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ST國醫還有多少個跌停?4家基金公司下調估值,踩雷基金錯過最後逃命機會?

21世紀經濟報道 龐華瑋 報道

1月17日,捲入西安“孕婦流產”事件的ST國醫(000516.SZ)復牌,開盤即一字封死跌停板,收報7.95元/股。

與1月5日相比,僅12天公司股價已跌去30%,總市值下跌65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有4家基金公司——中銀基金、廣發基金、金鷹基金、中信保誠基金——將國際醫學估值調低至7.11元和7.18元。

如果以7.11元計算,ST國醫或還將有兩個跌停。

最新數據顯示,2021年三季度末,有9家基金公司的22只基金持有國際醫學的股票,包括多位明星基金經理管理的基金。

這些基金有沒有出逃成功?遇上黑天鵝事件,研究員和基金經理們怎麼處理?

停牌風波

因捲入因西安“孕婦流產”事件,國際醫學(000516.SZ)於1月13日晚間公告,下屬西安高新醫院、西安國際醫學中心醫院收到西安市衛生健康委員會處理通告,機械地執行相關防疫政策,延誤急危患者搶救和診治,引發社會輿論廣泛關注,造成嚴重後果,按要求停業整頓3個月,期滿整改合格後重新開診等。 

該事項觸發了“上市公司股票被實施其他風險警示”的相應情形,國際醫學股票自1月14日開市起停牌一天,自1月17日開市起被實施其他風險警示,股票簡稱由“國際醫學”變更爲“ST國醫”。

國際醫學董事會表示,對於此次事件的發生,感到萬分痛心、愧疚自責,並向當事患者及其家屬和社會公衆表示深深的歉意。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兩家醫院機械地執行相關防疫政策,暴露出大局意識不強、工作作風不實、責任意識淡薄、缺乏人文關懷。

1月13日,國際醫學跌停,報收8.37元/股。

1月14日,國際醫學停牌。

1月17日,ST國醫復牌,一跌停,收報7.95元/股。

機構奪路而逃

1月13日,國際醫學10CM跌停背後,是機構資金大舉出逃。

在當天的龍虎榜中,賣出前五席位中有4家機構專用席位,賣出金額合計約2億元。

在經過停牌和週末之後,1月17日ST國醫復牌,再度5CM一字跌停。

這個階段,持有ST國醫的基金公司怎麼操作?

一位大型基金公司投資總監表示,“一般來說,基金逐步賣出概率比較高,主要是怕出風險,拿着這隻股票得不償失。”

該投資總監指出,“我們買入時一般也會控制不碰ST的股票。”

這是公募基金常規操作,對ST上市公司,一般謹慎地繞道走。

不過如果回顧以往,國際醫學一度很受機構投資者歡迎。

它從2020年5月15日的低點3.96元/股,至2021年6月2日的高點21.66元/股,股價上漲超400%。

2021年7月,國際醫學公佈了最高3.62億元虧損的半年度業績預告,公司股價自此後下跌超50%。

從2021年三季度開始,機構投資者已在逐步退出國際醫學。

記者據Wind數據統計,國際醫學基金持倉比例從2021年二季度末的17.04%,下降至2021年三季度末的6.95%,大幅下降了超10個百分點。

據Wind數據統計還顯示,2021年二季度末時,有56家基金公司的222只基金持有國際醫學股票,但僅一個季度之後,2021年三季度末,就降至9家基金公司的22只基金持有國際醫學股票。

2021年三季度持有國際醫學的基金下降了九成,這說明2021年三季度大量基金已逃離國際醫學。

都有誰踩雷了?

2021年三季報顯示,9家基金公司的22只基金持有國際醫學股票,其中有多家頭部基金公司和明星基金經理管理的基金。

當時持股最多的基金公司前三甲是:廣發基金、中銀基金、華寶基金。

廣發基金持有國際醫學5500.02萬股,佔流通A股比例2.9%;

中銀基金持有國際醫學2122.97萬股,佔流通A股比例1.12%;

華寶基金持有國際醫學2118.51萬股,佔流通A股比例1.12%。

此外,工銀瑞信、天弘、中海、諾德、金鷹、建信等基金公司也有基金持有國際醫學的股票。

而具體到基金,2021年三季度末,持倉國際醫學的包括多位明星基金經理管理的總共22只基金。

比如,趙蓓管理的工銀瑞信前沿醫療A,邱璟旻管理的廣發成長精選、廣發聚豐、廣發優勢成長,韓廣哲管理的金鷹醫療健康產業等。

具體情況如下:

去年三季度末,持有國際醫學股票數量最多的是邱璟旻,其管理的廣發成長精選、廣發聚豐,以及廣發優勢成長,分別持有3000萬股、1500萬股、1000萬股,佔流通A股比例分別爲1.58%、0.79%、0.53%;

如果以去年三季度末國際醫學的市值計算,邱璟旻當時管理的三隻基金持有國際醫學股票約7.52億元。

去年三季度末,“醫藥女神”趙蓓管理的工銀瑞信前沿醫療持有1500萬股,佔該公司流通A股比例0.79%,按當時市值估計約爲2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三季報顯示,有5只基金進入國際醫學的十大流通股東。分別爲:

第四大股東: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廣發成長精選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

第五大股東: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工銀瑞信前沿醫療股票型證券投資基金;

第六大股東:中國工商銀行——廣發聚豐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

第九大股東: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華寶中證醫療交易型開放式指數證券投資基金;

第十大股東:中國工商銀行——中銀中國精選混合型開放式指數證券投資基金。

那麼,2021年四季度以來,是否基金出逃國際醫學?又有沒有基金此時“抄底”?

答案很可能是“有”。

目前有4家基金公司下調了國際醫學的估值。

1月14日停牌當日,廣發、中銀兩家基金公司旗下基金同時將國際醫學估值調整爲7.11元。1月15日,中信保誠、金鷹基金分別跟進下調估值至7.18元和7.11元。

這4家基金公司,有3家基金公司——廣發、中銀、金鷹——是在2021年三季報的國際醫學的機構名單中,但另一家基金公司——中信保誠基金不在此名單中。這或許是,中信保誠基金旗下基金在去年四季度以來逆市加倉了國際醫學。

事實上,也的確有機構在兩個多月曾給予國際醫學“買入”評級。

2021年10月28日,開源證券研究員曾發佈了對國際醫學的研報《公司信息更新報告:收入環比持續增長,經營利潤實現同比減虧》,該研報對國際醫學給出“買入”評級。

目前來看,2021年三季報顯示持有國際醫學的另外6家基金公司保持了沉默,它們旗下中有的是指數基金被動持股,但也不排除有的已成功出逃國際醫學。

錯過最後逃命機會?

事實上,業內人士表示,此次國際醫學的黑天鵝事件,很考驗基金經理和研究員的能力。

西安“孕婦流產”事件,從事件發生到消息在網上瘋傳,再到1月5日陝西省、西安市衛生健康委組織專家調查認定該事件是一起責任事故,再到1月13日相關醫院收到處理通告,最後監管部門要求上市公司14日停牌更名“ST國藥”,是有一個時間過程。中間經過了一週多的時間。

在這個過程中,從1月5日到1月13日的8天,公司股價跌去26%,除了1月13日跌停之外,其餘交易日儘管下跌,但股價並未跌停,基金有出逃的機會。

但目前來看,或許不是所有的基金都成功出逃。

一位基金公司人士表示,這種事情要看研究員的研究深度,以及對於重倉品種的跟蹤情況。

“重倉品種肯定要重點跟蹤,持倉品種也要跟蹤。那麼,在這個事件中,研究深度和重點跟蹤力度夠不夠?相關的事情出來之後,研究員有沒有跟進上市公司相關情況?因爲從事情爆出來到停牌還有幾個交易日,完全有跑的機會,就看他們研究的深度夠不夠了。如果研究的深度夠,對市場有明確的判斷,立馬就跑掉,那就沒事了。”上述基金公司人士說。

但也有基金沒有跑掉,那麼,對於沒有跑掉的基金,怎麼處理?

上述基金公司人士表示,“都跌停板了還怎麼處理呀?只能死扛了。”

上述基金公司人士感慨:“研究員的研究深度和對於重倉股的緊密跟蹤情況,以及出現的相關事情之後的分析、判斷和處理,跟基金經理的溝通,以及基金經理本身的決策都很關鍵,也就是說,研究員的建議和基金經理的決策到不到位非常重要,最後基金淨值落到哪裏要看他們是否盡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