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關將至,物流快遞需求量增加,疫情輸入傳播風險也進一步加劇,應對加強對入境口岸的檢疫消殺工作。同時,收件人對內件消毒處理工作也不可忽視。

1月17日,北京和深圳兩地公佈了奧密克戎病例的溯源最新消息,兩病例均接觸過國際快遞,不排除經境外輸入物品感染的可能。

專家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年關將至,物流快遞需求量增加,疫情輸入傳播風險也進一步加劇,應對加強對入境口岸的檢疫消殺工作。同時,收件人對內件消毒處理工作也不可忽視。

北京、深圳病例均接觸國際快遞

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院長、國家傳染病臨牀研究中心盧洪洲教授強調,考慮到奧密克戎毒株的傳染源頭還是在輸入環節,未來的防疫重點仍然應該是入境口岸等地的檢驗檢疫。

“我們建議對高危職業以及與其相關的環境、人員定期進行核酸檢測,尤其是物品、冷鏈、食物、郵寄包裹等,運輸過程中溫度往往較低,助長了病毒存活的時間。”盧洪洲對第一財經記者說道。

盧洪洲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當前情況下,我國防疫工作已取得顯著成效。但由於年關將至,物流快遞需求量明顯增加,冷鏈物流在保證物品質量的同時,也在無形中爲病毒提供了良好的棲息環境,延長了病毒的存活時間,增加疫情輸入和傳播的風險。

據介紹,北京確診病例近期曾收到加拿大寄出的國際郵件。對此,北京疾控進行了全面調查、採樣和檢測。該國際郵件於1月7日自加拿大發出,途經美國及中國香港到達北京,病例於1月11日收到郵件。

目前,已採集該國際郵件環境標本22件,其中包裝外表面2件、內表面2件以及文件內紙張標本8件,經核酸檢測均爲陽性,並檢測出奧密克戎變異株特異性突變位點。

此外,採集同一來源發往另一地點尚未拆封的國際郵件環境標本54件,檢出5件陽性,其中外包裝陽性1件和文件內紙張陽性4件。

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龐星火稱,既往中國多個省(市)也曾報道經冷鏈或非冷鏈物品傳播的案例,近期我國多地也曾有境外郵件及其他物品陽性的報道。

1月17日,深圳首次發現的奧密克戎病例也曾拆過境外快遞。該病例從事境外冷凍試劑收發貨工作,1月12日接觸和分拆了來自北美的快遞,未做個人防護。

盧洪洲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流調結果顯示,該病例主要從事境外冷凍化學試劑收發貨工作,不排除暴露於境外輸入的新冠病毒污染物品因而導致感染的可能性。”

國家郵政局加強快遞消殺

研究顯示,新冠病毒存活時間受多種因素影響。“病毒在室溫下可在多種物體表面或介質中存活數天;在低溫、低相對溼度的條件下則能存活更長時間。”盧洪洲向第一財經記者解釋稱,“這提示在接收境外快遞包裹的過程中存在一定的感染風險,給人們的健康帶來極大威脅,也給疫情防控帶來嚴峻挑戰。”

早在2020年北京市對新發地切割進口三文魚的案板採樣檢測中發現新冠核酸陽性。有文獻報道,在4 ℃條件下,附着在三文魚表面的新冠病毒可持續存活8天,而在25 ℃條件下的存活時間可達2天,表明病毒能在低溫環境中存活更久,給接觸者(工作人員和消費者)帶來較大的感染風險。

在這種形勢下,國家郵政局安全監督管理司發佈通知要求,嚴防境外疫情通過寄遞渠道輸入,減少從境外疫情高風險國家和地區郵購、快遞物品。

具體來看,根據國家郵政局1月16日發出的通知,要求切實築牢國際郵件快件疫情防控屏障,對進口國際郵件快件,要在進入生產處理環節之後,第一時間逐件進行外包裝各面全覆蓋消毒;消毒應嚴格遵照地方疫情防控部門相關標準和指南實施,規範使用消毒劑;要在地方疫情防控部門指導下,明確和落實進口國際郵件快件消毒後靜置期,做好消毒記錄留存。

通知還稱,要鼓勵外聘第三方專業消毒服務機構,對關鍵環節、重要區域實行精準消毒,實現消殺工作的制度化、規範化、常態化。要對國際郵件快件一線作業人員、進口冷鏈相關人員等高風險崗位人員嚴格落實固定崗位、個人防護、健康監測、核酸檢測等要求,並且嚴格分隔作業區域,確保內外不交叉,堅決做到閉環管理。

此外,要確保國際郵件快件處理人員和投遞人員完成疫苗加強免疫接種,在末端投遞前做好郵件快件外包裝消毒;在投遞時主動提示收件人做好戴口罩、妥善處置外包裝、對內件作消毒處理後進行使用等防護措施。

“收件人對內件做消殺處理的步驟也很重要,雖然感染是偶然事件,但內件消殺的步驟也不能省略。”盧洪洲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聯邦快遞方面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聯邦快遞嚴格遵守政府有關部門關於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所有規定和指引,所有進口貨物外包裝均在派送前進行多次消殺。目前,聯邦快遞在國內各地區業務照常運營。

“這是進一步嚴格落實防控責任,從嚴從緊、從實從細落實各項具體工作的表現。採取針對性防護措施,能有效切斷明確或潛在的傳播途徑,降低疫情的發生概率。”盧洪洲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