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貨運平臺貨拉拉推出7項安全功能

來源:中國新聞週刊

文/譽瑾

深夜10點,卸完最後一單貨,路上車和人流已不多,貨運平臺司機謝偉綿這才準備收工回家休息。

“快過年了,花錢的地方比較多,就想多賺點錢。”42歲的謝偉綿在深圳跑貨運已有六七年光景。過去一個月,他接貨拉拉平臺上的訂單跑了6000多公里。家裏三個孩子,一家五口,跑貨運是唯一的收入來源。忙點,反倒覺得心裏踏實。

謝偉綿是數以千萬計貨運行業從業人員的縮影。數據顯示,中國道路貨運業從業人員達2089萬人,其中貨車司機佔87.7%,而99%的司機表示自身家庭均依靠其駕駛收入爲主,或者是僅有駕駛收入來源,如果加上關聯業態從業人員,他們背後所支撐的家庭供養人口不下一億人。

近年來,隨着貨運平臺經濟快速發展,貨車司機結束了以往四處“扒活”或通過熟人介紹的接單模式,他們通過貨運平臺接單,貨源訂單更可靠,收入也有了一份穩定保障——只要勤快,多接單就有錢賺。

但與此同時,互聯網貨運作爲一種新經濟、新業態,從平臺安全,到司機權益保障都缺乏統一的標準和規範,這也導致行業及相關從業人員屢屢處於輿論爭議之中。

近日,中國交通運輸協會發布《互聯網貨運平臺安全運營規範》(下稱《規範》)團體標準,由交通運輸部科學研究院和深圳依時貨拉拉科技有限公司牽頭起草。由於是我國首個互聯網貨運安全運營團體標準,《規範》的出臺受到社會各界高度關注,被認爲將填補貨運平臺企業安全標準的空白。

呼之欲出 

根據《規範》,互聯網貨運平臺包括了網絡貨運平臺和貨運交易撮合平臺。《規範》從平臺、駕駛員、車輛等關鍵要素出發,共制定了10個方面58項條款,對互聯網貨運平臺的安全運營提出具體標準和要求。

對此,中國交通運輸部科學研究院副研究員董娜表示,標準的制定,旨在引導新業態企業健全安全運營標準規範體系,將風險控制融入到生產經營的各環節,降低安全事件發生率,提高企業安全運營水平。這也是在“血”與“淚”的教育中總結出來的安全必備能力。

自互聯網貨運出現以來,在促進物流降本增效,扭轉傳統貨運“多、小、散”的格局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新的問題隨之而來。

其中,安全問題是互聯網貨運行業面臨的第一大隱患。根據交通運輸部網絡貨運交互系統統計數據,網絡貨運平臺企業整合車輛和駕駛員資質不合規律超過30%,超載和超範圍經營率均爲5%左右。

此外,互聯網貨運平臺不只是搭建起司機與貨主之間的橋樑。如何處理二者之間的權益關係,也考驗着平臺能力。

謝偉綿說,網絡上傳的司機和貨主的矛盾他自己很少遇到過。“幹這行久了,知道怎麼去溝通,很多時候都是溝通的問題。”

但有時候也接到過投訴,他記得有一次是運玻璃,到達目的地後雙方確認沒問題,第二天卻接到了投訴,平臺立刻打電話問他是什麼原因。後來平臺經過調查,確認無責,這纔沒有受到懲罰。

基於以上常見的安全、司機與貨主權責等問題,《規範》中也有了進一步的標準,比如明確駕駛員和⻋輛準⼊要求和審覈標準;《規範》條例中既提到了針對保“⼈”的⽅案,如緊急聯繫⼈、⾏程錄⾳、疲勞駕駛識別和預警、隱私號碼保護等功能,也提到了保“貨”的⽅案,如裝卸貨監控、危險貨物識別和阻斷、貨箱監控設備等;以及針對超限超載運輸問題,要求平臺企業推送貨源的質量、體積不應超過車輛覈定載質量、外廓尺寸等。

“通過上述運⼒資格審查、統⼀服務標準、以及在線考覈等市場⼿段,能夠有效規範平臺上中⼩企業和個體運輸⼾的經營⾏爲,也規範了平臺企業的安全經營⾏爲,最終達到進⼀步淨化貨運物流市場經營的⽬的。”董娜說。

一名參與了《規範》審查的中國交通運輸協會標委會委員表示,當前,各部門在新業態相關標準規範方面研究較少,標準的缺失造成新業態在發展中缺乏約束,出現野蠻生長的現象。《規範》的制定出臺,順應了行業發展大勢,在新業態蓬勃發展的同時,督促每一個平臺企業牢牢守住安全的底線,對保障行業安全穩定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告別“野蠻生長” 

據交通運輸部網絡貨運信息交互系統統計,截至2021年6月30日,當前全國共有1299家網絡貨運企業(含分公司),在1299家網絡貨運企業中,問題企業佔比近25%。各大物流企業不斷佈局網絡貨運市場,平臺是否安全合規運營、服務能力卻各有差異。

隨着《規範》出臺,對行業形成約束,今後將對企業發展帶來哪些新的挑戰?“整個行業將從‘野蠻發展’進入到高質量發展階段。”參與了《規範》起草的貨拉拉安全運營負責人莊壯說。

互聯網貨運平臺隨着“互聯網+物流”概念興起,最早可以追溯至2014年,當時車貨匹配平臺爆發式出現。直至2019年,隨着《網絡平臺道路貨物運輸經營管理暫行辦法》的頒佈,行業進入嚴格監管階段,洗牌加速,發展進入成熟期。成立於2013年的貨拉拉,就是在這個時期崛起的頭部企業之一。

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莊壯認爲,互聯網貨運行業將迎來以下幾個方面的挑戰:其一,在平臺能力建設方面,要求行業企業有開拓進取的科技創新能力;其二,在平臺安全管理機制方面,要求有高效的安全和應急管理能力。

莊壯舉例談到,不同於傳統貨運,互聯網時代,平臺集合了大量車輛和訂單,如何應用科技手段,對貨物品類、重量、體積、性狀等影響安全的問題進行監測,利用先進技術賦能安全保障這是企業長久發展需要考慮的。

在貨運安全方面,平臺企業也汲取了過去的經驗與教訓,推動企業在安全建設方面的規範和技術革新。針對《規範》中提出的基於“人”“車”“貨”安全保障具體要求,貨拉拉從完善公司安全組織機構建設,大力開展司機安全教育,嚴格設置准入門檻,強化運輸途中安全能力保障,以及整合升級了7*24小時安全響應和處理團隊等幾個維度進行安全能力建設。

2021年11月,交通運輸部、中央網信辦、國家發展改革委等16部委聯合發佈《關於加強貨車司機權益保障工作的意見》均提出要加強司機勞動安全保障。

在此背景下,《規範》一方面要求企業從技術能力、安全建設等方面修煉內功,另一方面,對於平臺企業保障司機合法權益、提高司機安全保障也提出了要求。如《規範》在規範互聯網貨運新業態經營行爲,以及改善貨車司機休息條件等方面進行了明確。

近年來,提升貨車司機權益保障已成爲各個貨運平臺的一項重要工作。如貨拉拉在去年成立了司機權益保障委員會,從完善溝通渠道、搭建福利體系、改善工作環境等多個方面,維護平臺司機合法權益,提升司機安全保障。截至目前,貨拉拉已在所有業務落地城市的司機版APP上線了“司機社區”功能,司機們可以在社區裏發佈動態、反映問題、互動互助。

共建行業生態 

值得一提的是,參與本次《規範》的起草單位,除了交通運輸部科學研究院,還有多家平臺企業等聯合編制,20多位相關方面專家參與編寫。某種程度上,體現了互聯網貨運平臺企業共建行業生態,爲受衆帶來安全健康服務環境的決心。

網約貨運和網約出租車運營模式相近,爲何網約車市場發展已較爲成熟,而互聯網貨運仍處於互聯網化的探索階段,發展和監管相對滯後?

相比網約車,互聯網貨運因爲涉及行業多、服務場景多等多種因素,導致其面臨着比網約車更多的挑戰。

面臨的第一個挑戰就在於“車”、“貨”匹配的數智化。在打車市場,人和車都是標準化的,可以用同質化的手段完成每一單服務。然而,貨運市場,車和貨不匹配就裝不下。在貨拉拉平臺上,車輛大的類型就超過17種,貨物就更是千奇百怪。

第二個挑戰是道路限行。在城市道路中,大量存在着貨車限行、限高、限重、限軸重,還有一些政策因素,有些路段小貨能過去,中貨不一定能過,這些都需要數據,讓車、貨以及環境做精準的匹配。

過去8年,技術能力是貨拉拉生存下來的底氣。“我們基於過去對貨運安全工作的摸索和沉澱,總結出一些適合企業和互聯網貨運行業的安全管理模式,我們希望能爲行業做一些經驗上的輸出。”莊壯說。

現階段,在各部門新業態相關標準規範方面研究較少的情況下,《規範》的制定,充分結合了新業態新模式新技術等特點,確保能執行、可落地,對整個行業來說,是牢牢守住安全底線,更好邁向新發展的全新開始。

“相信互聯網貨運在爲傳統物流運輸智能化、解決貨主有車可選、司機有貨可運等方面有應用價值和市場價值。這一創新模式,也會爲中國物流業的發展和進步,開闢一個新的未來。”上述受訪的中國交通運輸協會標委會委員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