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8日上午,國家發展改革委舉行1月份新聞發佈會,國家發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主任、委新聞發言人金賢東,國家發展改革委國民經濟綜合司司長、委新聞發言人袁達,國家發展改革委經濟運行調節局局長李雲卿出席並就媒體關注的熱點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

開年首場

  答記者問

  人民日報記者: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我國經濟發展面臨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如何看待2022年經濟開局面臨的壓力?全年走勢如何?

  袁達:剛纔金賢東主任已經通報了2021年經濟社會發展整體情況。應該說,2021年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又取得新的重大成就,成績舉世矚目,令人倍感振奮。同時也清醒認識到,當前國際環境更趨複雜嚴峻,國內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2022年經濟發展面臨不少壓力挑戰。局部散發疫情直接影響居民消費,投資增長也受到一些制約,外貿進出口不確定性較大。企業生產面臨要素短缺等問題,中小微企業經營困難增多,市場預期和企業信心出現波動。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深入分析和準確把握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對2022年經濟工作進行了部署安排,我們將全面貫徹,不折不扣抓好落實。展望全年走勢,我們有信心、有條件、有能力促進經濟平穩健康可持續發展。

  從發展基礎看,有效應對百年變局與世紀疫情交織疊加影響,我國經濟發展和疫情防控均保持全球領先地位。綜合國力繼續顯著提升,2021年經濟總量超過114萬億元,產業體系完備的優勢持續彰顯,產業鏈韌性不斷增強,人民生活持續改善,社會保持和諧穩定,抗風險、抗衝擊能力進一步提高。

  從要素條件看,着力解決供給領域要素短缺問題,能源原材料供應保障顯著增強。煤炭優質產能釋放,價格明顯回落,電煤庫存可用天數維持在20天以上,電力供應平穩有序。芯片產量快速增長,2021年集成電路產量較上年增長33.3%,汽車芯片供應逐漸加大,汽車產量已持續4個月增加。

  從內生動力看,加快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構建新發展格局邁出新步伐。居民收入持續增加,社會保障水平穩步提高,消費結構不斷升級,消費增長潛力巨大。創新驅動發展深入推進,傳統產業加速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方向延伸拓展,綠色低碳轉型加快,新興產業蓬勃發展,區域重大戰略和新型城鎮化建設積極推進,公共服務、基礎設施等領域加快補短板、提質量,投資需求不斷激發。重點領域改革深入推進,對外開放持續擴大,發展活力動力進一步提升。

  從政策支撐看,強化跨週期和逆週期宏觀調控政策有機結合,“七大政策”組合效應持續釋放。制約經濟循環的“卡點”“堵點”加快打通,有利於經濟穩定的政策陸續出臺,都將有力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同時,宏觀政策仍有較大空間,政策儲備工具較多,有能力保持經濟平穩運行。

  總的來看,我國經濟持續恢復發展的態勢沒有改變,支撐高質量發展的生產要素條件沒有改變,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我們對實現一季度平穩開局、保持全年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充滿信心。

  中宏網記者:2021年四季度以來,能源供需持續偏緊,國家發改委採取了多項措施穩定我國能源供應,請問能源保供穩價措施的效果如何?下一步要做好哪些重點工作?

  李雲卿:確保能源供應,是我們必須完成的一項重要任務。受國內外多種因素綜合影響,2021年9月底,我國部分地區出現了煤炭電力供應偏緊情況。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各有關方面,充分發揮煤電油氣運保障工作部際協調機制作用,針對突出矛盾和問題,全力加強統籌協調,推動能源保供穩價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煤炭價格迴歸合理區間,電廠存煤達到歷史同期最高水平,電力供應持續平穩,天然氣資源供應較爲充足。

  一是堅持分階段保供,緊扣保供穩價目標採取針對性措施。立足當前、着眼長遠,堅持確保能源供應,督促大企業特別是國有企業帶頭保供穩價。加快釋放煤炭先進產能,持續提升電廠存煤水平,推動發電機組應發盡發,對保供工作不力造成重大不良影響的國有企業考覈實行“一票否決”,保障電力穩定供應,分階段實現了國慶中秋假期、入冬前、供暖季高峯時段能源供應平穩有序。

  二是堅持統籌考慮,及時調整完善相關政策。調整影響能源生產和保供穩價的不合理措施,促進煤炭生產企業安全增產增供。加強煤炭生產成本調查和期貨、現貨市場監管,多措並舉引導煤價迴歸合理區間。針對發電供熱企業成本變化,及時出臺燃煤發電上網電價市場化改革措施,通過緩稅、金融支持等,綜合施策緩解發電供熱企業階段性困難。

  三是堅持底線思維,全力消除用能缺口隱患。推動發電供熱企業四季度煤炭中長期合同全覆蓋,去年末全國統調電廠存煤達到1.68億噸的歷史最高水平。堅持全國一盤棋,開展周平衡日調度,統籌煤電氣電和風光水核電,利用全網資源和統一調度優勢調劑電力餘缺。按照高峯日供氣量15億立方米準備資源,天然氣供應得到有效保障。

  四是堅持以人民爲中心,切實保障人民羣衆溫暖過冬。突出東北等重點地區,統籌考慮純供暖企業和農村取暖用煤,全力做好北方採暖地區用煤保障。全面排查“煤改電”“煤改氣”用戶用電用氣問題,着力做好供暖個案監測和處置。

  五是堅持守牢安全底線,確保能源安全生產、安全運營、安全使用。督促各有關方面統籌推進煤礦安全生產和電網管網安全運營,全力保障用電用氣安全。建立氣象災害監測預警機制,提前做好惡劣天氣防範及對能源生產運輸影響的應對工作。

  在工作實踐中我們深刻體會到,做好能源保供工作,必須堅持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在全球能源供需緊張、國外市場價格普遍大幅上漲的形勢下,黨中央統籌全局、科學決策,果斷部署一系列正確有效的措施,推動我國能源供應總體充足、價格基本穩定,充分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

  當前全國能源供應總體平穩,但供需形勢及國際市場環境仍然較爲複雜。針對能源保供面臨的困難和挑戰,國家發展改革委將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緊緊抓住保障供應工作中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持續深化能源產供儲銷體系建設,爲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堅實可靠的能源保障。

  一是確保能源安全穩定供應。指導產煤省區和煤炭生產企業在春節期間保持正常生產銷售及發運,及時做好煤炭產運銷銜接。加強煤電、燃氣機組運行管理,提高頂峯能力,多渠道提升新能源發電出力。推動國內油氣田滿負荷生產,保持原油、管道氣、LNG進口安全穩定。緊盯春節假期、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等重要時段,加強運行調度,確保能源供應平穩有序。

  二是確保羣衆溫暖過冬。強化需求側管理,堅決守住民生用能底線。進一步細化實化用能保障方案,持續優化天然氣、電力、煤炭“壓非保民”預案。北方地區清潔取暖堅持宜電則電、宜氣則氣、宜煤則煤,嚴格落實“以氣定改”“先立後破”,確保羣衆供暖安全。

  三是確保經濟社會平穩運行。統籌發電供熱和原料用煤保障,督促企業簽訂並履行好煤炭中長期合同。優化電網運行方式,用足用好跨省跨區輸電通道,做到餘缺互濟、峯谷互補。發揮天然氣“全國一張網”的優勢,重點加強對北方地區特別是資源偏緊地區的調度保障。多措並舉,科學保供,切實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合理用能需求。

  央視財經頻道記者:當前內需增長乏力,經濟下行壓力持續不減,2022年在擴內需,尤其是在促消費方面將有哪些具體措施?

  金賢東: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各地各部門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出臺了一系列促進消費的政策措施,效果持續顯現,消費市場逐步回暖。2021年,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爲65.4%,拉動GDP增長5.3個百分點。後續隨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和促消費政策效應進一步顯現,以及新政策的進一步出臺,消費將繼續保持恢復性增長。

  下一步,國家發展改革委將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要求,在毫不鬆懈抓好疫情防控的基礎上,堅持擴大內需這一戰略基點,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打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着力挖掘居民消費潛力,推動消費總量擴大和質量改善,增強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鞏固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爲推動高質量發展和創造高品質生活提供有力支撐。

  一是提質量,優化消費供給。把擴大消費同改善人民生活品質結合起來,推動打造內容豐富、品質精良、結構合理的高質量消費供給體系,引導企業增加性價比高的商品和服務供給,充分滿足居民個性化、多元化、改善型消費需求。

  二是增能力,提升消費意願。適時制定出臺相關政策措施,不斷完善促進共同富裕的制度政策體系,增加居民收入與減負並舉,創新就業、收入分配和消費全鏈條良性循環互促共進機制,以城鄉居民收入普遍增長支撐消費持續擴大。

  三是拓空間,釋放消費潛力。深入推進線上線下消費融合發展,繼續推動新型消費示範城市和領先企業培育建設工作。鼓勵綠色消費引領綠色生產。大力提升電商、快遞進農村綜合水平和農產品流通現代化水平,健全縣鄉村三級電子商務服務體系和快遞物流配送體系,推動農村產品和服務品牌化、標準化、數字化、產業化改造。

  四是強監管,優化消費環境。加強消費信用體系和質量標準體系建設,完善多元化消費維權機制和糾紛解決機制,深入規範市場秩序,強化消費品質量安全監管,營造安全誠信放心消費環境。

  春節、元宵節等傳統節日即將到來,爲了更好滿足居民節日消費需求,釋放消費潛力,近日我委印發了《關於做好近期促進消費工作的通知》,提出了因地制宜滿足節日消費需求、打造線上節慶消費升級版、拓展縣域鄉村消費、擴大冰雪消費、提升文旅休閒服務供給等十方面舉措。《通知》強調,堅持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穩定和擴大消費,落實地方主體責任,防止簡單化、“一刀切”、“層層加碼”式防控,最大限度減少對人民羣衆生產生活的影響。同時,加大對困難羣衆兜底性保障力度,切實保障農民工工資發放,千方百計滿足困難羣衆基本生活消費需求,確保廣大人民羣衆度過喜慶、祥和、安全、健康、綠色的節日,努力實現全年經濟“開門穩”。

  新華社記者: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今年經濟工作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跨週期和逆週期宏觀調控政策要有機結合。2022年在宏觀調控方面要如何把控,確保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袁達:這是目前各方面都很關注的問題。關於今年的經濟社會發展任務,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已經作了全面部署。貫徹落實好中央部署要求,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宏觀調控方面重點要把握好以下三點。

  一是突出穩字當頭,宏觀政策要穩健有效。保持宏觀政策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提高前瞻性、針對性、有效性,把握好政策的節奏、力度和重點,着力穩定宏觀經濟大盤。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提升效能,保證財政支出強度、加快支出進度,圍繞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以及製造業等重點行業,精準實施更大力度的組合式減稅降費政策。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適度,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推動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落實好就業優先政策,切實保障重點羣體就業。

  二是強化政策統籌協調,形成穩增長合力。加強去年和今年政策的統籌協調,去年出臺實施的跨週期調節政策效應將繼續顯現,今年也將出臺一系列新的政策舉措,要做好有效銜接。加強部門間政策的統籌協調,強化財政、貨幣、就業政策和產業、投資、消費、區域、環保、改革等政策之間的協調聯動,做好經濟政策和非經濟政策的有效銜接。各項政策出臺前都要做好評估分析,有利於經濟穩定的政策要積極推進,有收縮效應的政策要慎重出臺。

  三是圍繞經濟平穩開局,政策發力要適當靠前。今年一季度面臨的不確定因素較多,要把政策發力點適當向前移,做到早安排、早動手、早見效,以穩定的經濟運行態勢應對各種挑戰。抓緊出臺實施擴大內需戰略的一系列政策舉措。及時研究提出振作工業運行的針對性措施。適當超前開展基礎設施投資,加快推進“十四五”規劃102項重大工程項目,按照“資金跟着項目走”的要求,儘快將去年四季度發行的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落實到具體項目,抓緊發行已下達額度,力爭在一季度形成更多實物工作量。

  下一步,我們將深入推進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各項部署,持續加強經濟監測預測預警和政策預研儲備,根據經濟運行需要及時推動出臺相關儲備政策,保持經濟平穩健康可持續發展。

  澎湃新聞記者: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立足以煤爲主的基本國情,抓好煤炭清潔高效利用。請問國內煤炭供應是否有保障?國家發展改革委對推動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有什麼考慮?

  李雲卿:您提到的這個問題,尤其是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問題特別重要。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去年四季度以來,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有關部門、地區和重點企業,全力推動煤炭保供穩價,取得階段性積極成效,爲下階段煤炭供應保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總的看國內煤炭供應是有保障的。

  一是生產能力有保障。組織晉陝蒙等煤炭主產區增產增供,煤炭生產水平迅速回升,據統計局數據,2021年全國煤炭產量40.7億噸,完全有能力保障合理用煤需求。

  二是運輸能力有保障。近年來,持續加強煤炭集疏運建設,煤炭運輸能力大幅增強,四季度國家鐵路電煤運輸同比增長了20%以上,北方煤炭港口吞吐量連創歷史新高,煤炭運輸需求能夠較好保障。

  三是儲備能力有保障。加快推進煤炭儲備能力建設,近年來重點地區儲備能力持續提升,政府可調度的儲備資源大幅增加,在煤炭保供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截至1月16日,全國統調電廠存煤1.66億噸,可用21天,處於歷史同期最高水平。

  四是重點用煤有保障。今年繼續推動發電供熱用煤中長期合同全覆蓋,進一步夯實煤炭供應基本盤。從初步彙總數據看,目前各地區已完成銜接的合同量比去年增加近7億噸,大部分省份已實現了發電供熱用煤合同全覆蓋。

  做好煤炭清潔高效利用,事關國家能源安全,對促進碳達峯、碳中和目標實現十分重要。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煤炭清潔高效利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立足以煤爲主的基本國情,抓好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增加新能源消納能力,推動煤炭和新能源優化組合。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設立支持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專項再貸款,促進綠色低碳發展。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有關方面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持續推動煤炭綠色低碳發展,對標實現碳達峯、碳中和目標任務,促進煤炭消費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

  一是加強頂層設計。抓緊制定推進煤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立足我國基本國情和發展階段,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導向,提出分階段的重點目標和主要措施,促進煤炭資源安全綠色開發、清潔低碳利用。

  二是發揮標準作用。對主要用煤行業提出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的基準和標杆水平,引導企業加快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改造升級步伐,存量項目要達到基準水平並不斷向標杆水平邁進,新上項目原則上要達到標杆水平以上。

  三是加大政策支持。將會同有關部門利用好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支持政策,配合金融部門運用好專項再貸款,支持符合條件的煤炭清潔高效利用項目,加快推廣成熟技術市場化運用。

  封面新聞記者:近日,國家發改委等部門發佈了2021年外資准入負面清單,很多新的變化引發高度關注。能否介紹一下清單說明第六條關於從事負面清單禁止投資領域的境內企業到境外上市交易有關要求的適用範圍?以及清單提出取消乘用車製造外資股比限制的相關情況?

  金賢東:對外開放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近年來,我國深入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不斷放寬外資准入。從2017年到2021年,連續5年修訂全國和自貿試驗區外資准入負面清單,外資准入特別管理措施分別由93項、122項減少至31項、27項,在金融、汽車等領域推出了一批重大開放舉措,爲外商投資提供了更加廣闊的空間,體現了中國堅定不移擴大高水平開放的決心,體現了中國以高水平開放促進深層次改革、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態度,是中國積極推動經濟全球化、共建開放型世界經濟的實際行動。

  2021年版外資准入負面清單,進一步縮短了長度、完善了管理制度、提高了精準度,首次明確對負面清單禁止投資領域的外商直接投資、證券投資進行差別化管理,爲從事負面清單禁止投資領域業務的境內企業到境外上市提供了政策空間,支持境內企業依法合規選擇國際國內兩個市場進行融資,實現健康可持續發展。

  關於你關心的清單說明第六條,就充分體現了清單精準度的提高。第六條的適用範圍在清單說明中已經明確,僅限於從事負面清單禁止投資領域業務的境內企業到境外直接上市。對於境內企業到境外間接上市,證監會正在就相關規定公開徵求意見,歡迎各方提出建設性意見和建議,待相關文件完成程序正式出臺後,有關部門將按規定辦理。

  關於取消乘用車製造外資股比限制,繼2018年取消專用車、新能源汽車外資股比要求後,2020年又取消商用車外資股比要求後,本次新版負面清單進一步取消了乘用車外資股比限制,以及同一外商建立合資企業不超過兩家的限制,實現了汽車行業的全面開放。我委將持續做好汽車行業開放措施的落實工作,按照內外資一致原則對汽車行業投資進行管理,促進內外資企業公平競爭,推動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

  中國電力報記者:2021年以來,全國用電快速增長,部分地區高峯時段電力供需偏緊,國家發改委採取了多項措施保障電力供應,請問目前情況怎麼樣?2022年電力供需形勢如何,國家發改委將採取哪些保電措施?

  李雲卿:大家都知道,受多重因素疊加影響,2021年我國用電需求快速增長。據統計,2021年全國全社會用電量8.31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0.3%,兩年平均增長7.1%,比“十三五”時期年均增速高1.4個百分點;全國最高用電負荷11.92億千瓦,比上年增長10.8%。受此影響,部分地區高峯時段電力供需偏緊,一些地方出現了短時限電情況。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有關方面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全力增加電力供應保障能力,加強運行協調調度,統籌各地區電力餘缺互濟,綜合施策緩解發電企業經營困難,嚴格保障民生和重要用戶用電需求。經各方共同努力,全國供用電秩序很快恢復正常,目前運行總體平穩,用電需求得到有效保障。

  綜合研判,預計2022年全國用電量及最高用電負荷仍將較快增長,與此同時,統籌經濟社會發展、能源清潔低碳轉型、碳達峯碳中和等多個目標,對電力保供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國家發展改革委將會同有關方面全力做好電力保供工作,爲經濟社會穩定運行提供有力支撐。

  一是充分發揮各類電源保供作用。堅持規劃引領、“全國一盤棋”,在落實調峯資源和消納市場的基礎上,加快推進以沙漠、戈壁、荒漠化地區爲重點的大型風電光伏基地項目建設,全力提升供應保障能力和優化能源結構。結合各地新上調峯機組進展和電力保供需要,科學推動煤電節能降耗改造、供熱改造、靈活性改造製造“三改聯動”,將在役機組供電煤耗均降至300克標準煤/千瓦時以下,更好發揮煤電機組的支撐性、調節性作用。

  二是發揮大電網資源優化配置作用。推動跨省區輸電通道加快覈准,並儘早開工、儘早投產,有效提升大範圍資源優化配置能力。充分利用全網統一調度優勢,做到餘缺互濟、峯谷互補。落實跨省區優先發電制度,科學制定跨省區電力平衡方案,切實增強全國整體保供能力。建立健全跨省區優化調度的市場化機制,促進供需總體平衡。

  三是發揮電力需求側管理保民生作用。指導各地加強可中斷負荷資源建設,以市場化方式引導用戶錯峯避峯用電,控制不合理用電需求,堅決守住確保民生用電底線。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生活方式,加大節能節電宣傳力度,引導全社會科學用電、節約用電、錯峯用電。

  第一財經電視記者:2022年擴大有效投資將如何發力?近日,多地披露一季度地方債發行計劃,發改委將採取哪些措施確保投資項目及時開工、儘快落地見效?

  袁達:積極擴大有效投資,對優化供給結構具有關鍵性作用,對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也具有重要意義。2022年,我們將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切實做好投資工作。

  一是適度超前開展基礎設施投資。繼續推進交通、能源、水利、農業、環保、物流等傳統基礎設施建設,加大5G、數據中心、工業互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力度,促進傳統基礎設施數字化改造。加快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抓好城市管道改造和建設,統籌推進城市內澇治理,加強“一老一小”、教育醫療、文化體育等社會民生領域建設。

  二是紮實推動“十四五”規劃102項重大工程項目實施。細化工程項目清單,根據項目特點明確可衡量、可考覈的具體任務。加強用地用海用能、金融支持等各類資源要素保障,強化督導協調,紮實推動重大工程項目落地生效。

  三是着力擴大製造業有效投資。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工程。加大對傳統產業改造優化升級的支持力度。加快推進工業、建築、交通等行業節能降碳改造。優化區域產業鏈佈局,有序推動東部地區產業向具有資源、勞動力優勢的中西部地區轉移。

  四是發揮中央預算內投資引導帶動作用。按照集中力量辦大事、難事、急事的要求,組織好中央預算內投資項目。加快下達2022年中央預算內投資計劃,加快投資計劃執行進度,強化事中事後監管,提高項目建設質量和資金使用效益。

  五是進一步促進社會投資。建立完善社會資本投融資合作對接機制。深化投資項目審批制度改革,推行企業投資項目承諾制等創新舉措。推進基礎設施領域不動產投資信託基金(REITs)試點,推動盤活存量資產,形成投資良性循環。

  關於你關注的地方政府專項債券工作。目前,部分2022年專項債券額度已經提前下達地方,各地正在陸續組織發行。此外,去年發行的專項債券還有相當一部分資金結轉到今年使用。推動這些專項債券資金儘快形成實物工作量,將對今年一季度和上半年投資增長起到重要的支撐作用。我們將指導地方下大力氣做好專項債券項目前期工作,儘快辦理各項審批手續,抓緊落實徵地拆遷、市政配套等建設條件,推動新開工項目及時開工建設。同時,依託國家重大建設項目庫,加強專項債券項目進展情況的監測調度,加大項目協調推進力度,確保項目建設順利實施。

  央廣鄉村之聲記者:春耕備耕即將到來,今冬明春化肥等農資生產、流通是否有保障?近期國際化肥價格劇烈波動,如何保障化肥價格穩定、保護農民生產積極性?

  金賢東:民以食爲天,農業穩天下安,感謝你對農資特別是化肥問題的關注。2021年,受全球流動性氾濫、國際化肥價格大幅上升帶動,以及國內能源供應緊張、原材料價格上漲等多種因素影響,化肥價格大幅上漲。目前秋冬種用肥高峯期已過,尿素價格小幅回落,但仍處於近10年同期高位,磷酸二銨、氯化鉀、三元複合肥價格同比也有明顯上漲。

  經國務院同意,去年下半年以來,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有關部門和單位建立了化肥保供穩價工作機制,開展了一系列保供穩價工作。生產方面,保障化肥生產用煤用電用氣供應,指導地方建立工作專班保障重點化肥企業開足馬力生產,通過這些措施,近期化肥產量同比增加。以尿素爲例,據調度,近期尿素產量已連續4周同比增加,其中氣制尿素日產量約3萬噸,同比大幅增長近140%。流通方面,近一段時間,供銷社系統充分發揮農資流通主渠道作用,積極與上游重點生產企業開展產銷對接,加大備肥力度,庫存較前期持續增加。儲備方面,國家春耕肥儲備正按要求有序入儲,後續將根據各地春耕啓動時間,於今年3—5月間投放市場。此外,今年新增一定規模的夏管肥臨時儲備,將陸續於2月底前增儲到位。

  綜合各方面情況,今年春耕化肥供應是有保障的,但考慮到生產成本進一步大幅回落的難度較大,預計春耕化肥價格可能仍將高位運行。下一步,國家發展改革委將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充分發揮化肥保供穩價工作機制作用,強化部門協作會商,加強行業運行監測,保障煤炭、電力、天然氣、硫磺等化肥生產要素供應,進一步發揮進出口調節、儲備吞吐等對化肥市場保供穩價的積極作用,同時大力推動化肥減施增效,指導農民科學用肥,多措並舉做好今冬明春化肥保供穩價工作,全力保護農民種糧積極性,有力夯實夏糧豐收基礎。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新冠疫情的常態化加劇了部分民營企業的生存難度,過去的一年裏,我國採取了多項幫助民營企業尤其是中小微企業減稅降負、降低融資難度的措施,請問這些措施的效果如何?2022年還將採取哪些措施支持民營企業發展?

  袁達:保企業就是保就業、保民生。2021年,面對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反覆、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等問題,部分民營企業、中小微企業生產經營受到影響,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各有關部門陸續出臺了助企紓困的系列舉措,取得了顯著成效。

  2021年,國家發展改革委依託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大力推廣“信易貸”模式,建成運行了全國中小企業融資綜合信用服務平臺(即全國融資信用服務平臺),充分挖掘信用信息價值,緩解銀企信息不對稱難題,着力紓解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據初步統計,截至2021年末,通過各級融資信用服務平臺累計發放貸款超過7萬億元。同時,積極配合金融管理部門,延長兩項直達實體經濟的貨幣政策工具實施期限,新增3000億元支小再貸款額度支持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貸款,持續加大金融對中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

  下一步,國家發展改革委將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加大對民營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支持力度,重點在以下四個方面持續發力。一是解難題。着力解決好民營企業在產權保護、招投標、市場準入、融資支持等領域存在的典型問題。二是拓空間。完善民營企業參與國家重大戰略實施機制,制定支持民營企業參與鄉村振興的政策舉措,引導民營企業參與增量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等。三是促公平。深入推進實施公平競爭政策,加強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以公正監管保障公平競爭。四是抓示範。充分發揮示範帶動作用,進一步激勵地方聚焦民營經濟發展中的難題,持續探索創新,持續創造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做法,持續帶動面上支持民營經濟發展工作取得新進展、新突破。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近日,國家發改委等部門批覆同意了在一些省份建設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國家樞紐節點,爲何要在這些省份建設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國家樞紐節點?這些節點未來將發揮哪些作用?

  金賢東:數字經濟正在成爲重組要素資源、重塑經濟結構、提升市場競爭力的關鍵力量,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是我國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方向。近年來,隨着各行業數字化轉型升級進度加快,特別是5G、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新技術的快速普及應用,全社會數據總量爆發式增長,數據存儲、計算、傳輸、應用的需求大幅提升。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國家樞紐節點,是我國算力網絡的骨幹節點。傳統上,我國通信網絡主要圍繞人口聚集程度進行建設,網絡節點普遍集中於北上廣等一線城市。數據中心對網絡依賴性強,隨之集中於城市部署。近年來,隨着數據中心規模快速發展,對能源、土地、氣候等條件提出了更高要求。一些東部地區應用需求很大,但能耗指標緊張、電力成本高,大規模發展數據中心的難度和侷限性大;而一些西部地區可再生能源豐富,氣候適宜,但存在網絡帶寬小、跨省數據傳輸費用高等瓶頸,無法有效承接東部需求。因此,迫切需要加大國家算力網絡的頂層設計,儘快轉變以網爲中心的發展模式,圍繞數據中心重構網絡格局。

  爲此,我國佈局了8大算力網絡國家樞紐節點,在可再生資源豐富和氣候、地質等條件適宜的區域,建設數據中心集羣,實現數據中心綠色、集約、高效發展。通過國家樞紐節點的建設,進一步統籌規劃數據中心建設佈局,引導大規模數據中心適度集聚,形成數據中心集羣。在集羣內部,調整優化網絡結構,加強水、電、能耗指標等方面的配套保障。在集羣和集羣之間,建立高速數據中心直聯網絡,實施“東數西算”工程,支撐大規模算力調度,構建形成以數據流爲導向的新型算力網絡格局。

  近日,我委聯合中央網信辦、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能源局已批覆同意在內蒙古、貴州、甘肅和寧夏等4個節點啓動建設國家樞紐節點,同時正聯合有關部門深入論證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成渝等4個節點的建設方案。關於這兩批8個節點的佈局建設,定位不同,發揮的作用也有所不同。貴州、內蒙古、甘肅、寧夏這4個節點要打造面向全國的非實時性算力保障基地。定位於不斷提升算力服務品質和利用效率,充分發揮其資源優勢,夯實網絡等基礎保障,積極承接全國範圍的後臺加工、離線分析、存儲備份等非實時算力需求。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成渝4個節點要服務於重大區域發展戰略實施需要。定位於進一步統籌好城市內部和周邊區域的數據中心佈局,實現大規模算力部署與土地、用能、水、電等資源的協調可持續,優化數據中心供給結構,擴展算力增長空間。

  中國能源報記者:2021年中國已經成爲全球最大的液化天然氣進口國。在全球特別是歐洲天然氣價格暴漲的情況下,請問我國今冬供暖季天然氣保供情況怎麼樣?如何保障我國天然氣持續穩定供應?

  李雲卿:北方地區清潔取暖是重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今年國際市場天然氣供需形勢跌宕起伏,備受關注。入冬以來,受諸多因素交織疊加影響,全球特別是歐洲天然氣價格暴漲。中國作爲天然氣進口大國,客觀上會受到全球市場的影響。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部署要求,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會同各地、各有關部門和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國家管網公司等企業,持續深化天然氣產供儲銷體系建設,大幅提升儲氣能力,特別是組織供需各方早籤合同、早落實資源,紮實做好冬季天然氣保供各項準備工作。

  總體看,入冬以來我國天然氣保供情況好於往年。從資源供應看,全國儲氣庫庫存、沿海LNG儲罐罐存、國家管網公司管存一直處在高位運行。去年12月27日,全國用氣量創13.72億立方米的歷史新高,比上個供暖季日最大用氣量高出5千萬立方米。從需求保障看,落實供暖季合同量超過1700億立方米,北方地區取暖等民生用氣得到充足穩定供應,燃氣發電、化肥生產等重點領域用氣也得到較好保障,截至目前全國一直未出現“壓非保民”情況。從價格運行看,國內市場天然氣價格基本穩定,用氣高峯期甚至同比下降,遠低於全球市場氣價水平。居民生活等民生用氣價格保持穩定。當前,全國天然氣資源供應充足,能夠確保春節假期人民羣衆溫暖過節。

  爲保障天然氣持續穩定供應,國家發展改革委將會同各地區、有關部門和企業,進一步深化天然氣產供儲銷體系建設,紮實做好天然氣保供穩價工作。一是組織全面簽訂和履行好天然氣中長期合同,及早落實資源,嚴格按合同保障供用氣秩序穩定。今年我們推行單獨簽訂民生用氣合同,目的就是要把民生用氣保障工作做得更紮實、更到位。二是大力提升勘探開發力度,以頁岩氣等非常規資源爲重點,推動國內天然氣增儲上產,夯實國內資源保供的基礎。三是加快提升儲氣調峯保供能力,壓實各方責任,加強調度和考覈,全面推進儲氣設施項目建設,增強高峯調節能力。四是加快構建多元穩定的進口供應體系,加強統籌協調,推進設施能力建設,保障進口安全穩定。五是深化天然氣市場化改革,完善管網運行調度機制,加強互聯互通建設,充分發揮“全國一張網”作用,提高資源配置運行效率。六是做實做細“壓非保民”預案,加強實戰演練,必要時精準有序實施,確保民生用氣需求得到滿足。

  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記者:2021年,在全球經濟明顯復甦、大宗商品價格上漲、通脹持續升溫、美國國債基準收益率震盪上行的背景下,國際金融市場波動加劇,在這樣的背景下,可否介紹一下2021年中資企業境外發債有關情況?

圖片

  金賢東:境外發債是企業有效利用境外資金、提升國際化經營水平和資源配置能力的重要工具,對於豐富利用外資形式、促進國內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2021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圍繞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和統籌發展與安全的要求,在深化“放管服”改革的同時,不斷完善企業中長期外債管理。2021年,共有335家中資企業在境外發行中長期債券592筆,金額合計1946億美元。總體看,中資境外債發行主體日趨多元,優質企業發行規模佔比提升,綜合融資成本顯著下降,服務實體經濟效果更加明顯,支持國家重大戰略和重點領域作用更加突出。

  一是優質企業發行規模佔比提升,多家細分領域領軍企業探索境外融資渠道。2021年,投資級債券發行量佔總發行規模的63.3%,較上一年提高4.5個百分點。多家細分行業領域領軍企業首次赴境外市場發行債券,獲得境外投資者踊躍認購,進一步豐富了中資企業發行主體構成。

  二是融資成本顯著下降,服務實體經濟效果顯著。就像剛纔您提到的,在2021年三季度美元基準利率震盪上行的背景下,中資企業仍能把握良好的發行窗口,降低融資成本。據公開市場統計,2021年中資企業境外中長期債券加權平均成本爲3.09%,較上年下降67個基點,有力支持了實體經濟發展。

  三是綠色類債券大幅增長,服務“碳達峯、碳中和”作用更加突出。據公開市場統計,2021年中資企業境外發行中長期綠色債券58筆,發行金額214.7億美元,較上一年大幅增長162.8%。可持續發展債券12筆,金額59.1億美元,是上一年的12倍。可持續發展掛鉤債券和轉型債券也在不斷湧現。同時,發行主體更加多元,全面覆蓋了金融機構、央企、地方國有企業、房地產企業等板塊。

  我們也注意到,去年個別高槓杆房地產企業因自身經營問題發生境外債違約事件,導致中資境外債市場房地產板塊出現短暫恐慌情緒,這屬於市場的自我調節,不會影響中資境外債市場的整體功能。長期看,中資境外債市場將進一步成熟和完善。

  下一步,國家發展改革委將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按照“控制總量、優化結構、服務實體、防範風險”的原則,繼續鼓勵和支持優質企業在科技創新、先進製造、綠色發展、新型基礎設施等重點領域合理利用中長期外債,積極引導企業優化外債利率和期限結構,堅決遏制新增地方政府隱性債務,有效防範外債風險,更好地發揮企業中長期外債在服務高質量發展和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中的積極作用。

原標題:開年首場 | 你關心的熱點問題,國家發展改革委來回應啦!

值班主任:顏甲

相關文章